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搜索書籍︰
  HOT︰ 極品飛仙

正文 蔡琰(百度資料)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三國之天龍大帝 | 作者︰銀衣人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蔡琰(百度資料)

    蔡琰蔡琰目錄 人物簡介 文學作品 人物傳記 人物點評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蔡琰(173-?)原字昭姬(《後漢書、列女傳》注引《列女後傳》作昭姬),晉時避司馬昭諱,改字文姬,陳留圉人。www.biquge001.com(據譚正壁《中國文學家大詞典》,蔡琰生活的時代約在公元162至239年之間)是東漢末年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三國時期著名女詩人、琴家。史書說她“博學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父親蔡邕是曹操的摯友。 [編輯本段]文學作品 蔡琰是建安時代杰出的女詩人,她的作品,據《隋書•經籍志》著錄有一卷,載入《後漢書》本傳的有《悲憤詩》兩篇,一為五言體,一為楚辭體。這兩篇作品是蔡琰“感傷離亂,追懷悲憤”的產物。其中以五言體的尤為著名。此詩長達五百四十字,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篇女子創作的五言長篇敘事詩。它在我國詩歌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清代詩人沈德潛評此詩說“段落分明,若斷若續,不碎不亂”;“激昂酸楚,讀去如驚蓬坐振,沙礫自飛,在東漢人中,力量最大”;“由情真,亦情深也。”楚辭體的《悲憤詩》共三十八句,題材內容與五言一首大致相同,但情節上有同蔡琰生平不盡相符之處,後代有人疑為偽作。五言體《悲憤詩》歷來也有真偽之爭,比如,甦軾和閻若璩等都曾對此產生過懷疑(參見甦軾《仇池筆記•擬作》和閻若璩《尚書古今疏正》卷五十下,以及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一。)但一般認為,這兩首《悲憤詩》大致可以確定是她的作品的。 另有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載于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和朱熹《楚席後語》,同樣是敘述她自身的經歷,相傳也是她的作品。但由于不見于《後漢書•本傳》而且體裁和一般漢、魏作品不同,一般認為它最不可信,疑為後人偽托或該作。胡笳曲出自匈奴,本來是以胡笳演奏的,後來被改變成琴曲。根據前人考證,在中唐以前,《胡笳十八拍》只有琴調,而無歌辭。與杜甫同時代的詩人李頎《听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詩寫道︰“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蔡琰身世和遭遇很容易引起後世詩人們的同情,這恐怕也擬托作品之所以產生的重要原因。五十年代末,郭沫若曾經反復辨證,先後寫了六篇談她《胡笳十八拍》的專論,認為並非偽托之作。但多數學者仍然認定不是她所作(參見《文學遺產》編輯部編《胡笳十八拍論集》)。 [編輯本段]人物傳記 蔡文姬16歲時嫁給衛仲道,衛家當時是河東世族,衛仲道更是出色的大學子,夫婦兩人恩愛非常,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一年,衛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兒半女,衛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當時才高氣傲的蔡文姬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回到娘家。後父親死于獄中,文姬被匈奴掠去,這年她才二十三歲,被左賢王納為王妃,居南匈奴12年,並育有二子,此間她還學會了吹奏“胡笳”及一些異族的語言。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感念好友蔡邕之交情,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壁一雙,把她贖了回來。這年她三十五歲,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給田校尉董祀,就在這年爆發了著名的“赤壁之戰。” 蔡文姬嫁給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並不十分和諧。蔡文姬飽經離亂憂傷,時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華,生得一表人才,通書史,諳音律,自視甚高,對于蔡文姬自然有些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接納了她,在婚後第二年,董祀犯罪當死,她顧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來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與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慘的身世,倘若處死董祀,文姬勢難自存,于是寬宥了董祀。 從此以後,董祀感念妻子之恩德,對蔡文姬重新評估,夫妻雙雙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風景秀麗,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後,曹操狩獵經過這里,還曾經前去探視。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兒一女,女兒嫁給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為妻。 文姬一生三嫁,命運坎坷,丁M在《蔡伯喈女賦》描述了她的婚姻︰ 伊大宗之令女,稟神惠之自然; 在華年之二八,披鄧林之鮮。 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語言; 參過庭之明訓,才朗悟而通雲。 當三春之嘉月,時將歸于所天; 曳丹羅之輕裳,戴金翠之華鈿。 羨榮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 豈偕老之可期,庶盡歡于余年。 文姬博學多才,音樂天賦自小過人,她6歲時听父親在大廳中彈琴,隔著牆壁就听出了父親把第一根弦彈斷的聲音。其父驚訝之余,又故意將第四根弦弄斷,居然又被她指出。長大後她更是琴藝超人。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漢後參考胡人聲調,結合自己的悲慘經歷,創作了哀怨惆悵,令人斷腸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嫁董祀後,感傷亂離,作《悲憤詩》,是中國詩史上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當然也有人認為是偽作)。 相傳,當蔡文姬為董祀求情時,曹操看到蔡文姬在嚴冬季節,蓬首跣足,心中大為不忍,命人取過頭巾鞋襪為她換上,讓她在董祀未歸來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在一次閑談中,曹操表示出很羨慕蔡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時,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當听到蔡文姬還能背出四百篇時,又大喜過望,于是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可見蔡文姬才情之高。 [編輯本段]人物點評 這樣一位才女,卻也命運多舛,一生坎坷! 蔡琰出生後不久,家門就疊遭不幸。根據《後漢書*蔡邕傳》記載,漢靈帝光和元年[178]年七月,蔡邕任議郎時被冠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冤下獄,後因中常侍呂強極力求情才“減死一等”充軍到北方荒涼之地,襁褓之中的蔡琰也成為罪隸,隨父親一同流亡。蔡邕罪徙朔方共九個月,于第二年遇大赦,不幸歸途中得罪了宦官王甫的弟弟五原太守,不得已“亡命江海,遠跡吳會,往來依太山羊氏,積十二年”,蔡琰亦跟隨之。等到蔡邕亡命生活結束時蔡琰已經十三、四歲了。文姬隨父回京後不久,京中發生大亂,初平三年[192]年四月,蔡邕再次被冤下獄,不久遇害。家庭突然的變故對文姬已經造成了極大地打擊,然而命運偏偏和她作對,父親去世後沒幾年,巨大的痛苦又一次降臨到她身上。約在她十六歲時嫁給了河東人衛仲道,新婚一年左右,丈又夫猝然病故,不得已回到娘家。短短幾年,父死夫亡,蔡琰的精神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可未料更大的劫難還在後面,興平二年[195],朝中發生董卓余黨李郭之亂,楊奉等人竟引南匈奴軍進入中原平亂,戰火一直蔓延到文姬的家鄉陳留圉縣。結果蔡琰被亂軍所虜,最後流落到南匈奴,做了左賢王的閼氏,她在匈奴整整生活了十二年,並生有二子。歷史上有名的“文姬歸漢”的故事大約發生在建安十三年[208],當時,中國北方已被曹操統一,這一年他還進位漢丞相。在武功成就之余,曹操自然想進行文治,于是乎他就想起了屈死的好友蔡邕,想到流落于南匈奴的蔡琰,並派遣使者持金璧贖回了文姬。夫妻離散,骨肉分離自然給蔡琰增加了新的痛苦,但為了父親未盡的事業,她毅然選擇了歸漢。她歸漢以後,重嫁同郡的屯田董祀。後來應曹操之請,憑自己出色的記憶力,將父親已散佚的書籍背誦出來,並親手繕寫清楚,文無遺誤,繼承了父親的事業,為中國古典文化典籍的保存和傳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關于蔡琰的最終歸宿,史書上未見記載,成為了歷史留給世人的又一個謎題。她本有《蔡文姬集》傳世,據《隋書》的編撰者長孫無忌在《經籍志》中的注解看來,至晚在南朝梁代,還有蔡琰的專集行世,後來不幸散失了!《後漢書》所引的兩首《悲憤詩》和宋人文集題名蔡琰的琴頭歌辭《胡笳十八拍》據考證僅有一首《悲憤詩》是其所作,不能不說是遺憾了!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399xs.com 399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802858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