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搜索書籍︰
  HOT︰ 極品飛仙

正文 第二十七章 東萊故事(這應該是第幾了)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漢皇劉備 | 作者︰青牛道人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冬十月壬午,皇宮御殿後槐樹在無大風無地震的情況下突然自拔倒豎。www.biquge001.com這種奇異之事,讓皇帝心中有些不安。便召了群臣和太史台星官史官來議議,這到底怎麼回事?

    眾臣討論來討論去,也沒什麼結果,話里話外無非就是皇帝德治不彰,所以上天示警,要勤政愛民,不要怠政雲雲。好吧,皇帝心情不好,既然你們說是上天示警,那麼就三公替朕樂罪吧。皇帝順手一指,就你了,結果司徒袁隗悲劇了,被罷職回家了。而皇帝連罪己詔都沒下一份。在古代,上天有什麼警示的話,比如日食,月食,地震,洪水等天災的話,基本上都是三公或宰相出來替天子樂黑鍋。沒辦法,不能向天下百姓說天子無道失德,只能說是輔佐天子的重臣治國不當。不然的話,這天下還要不要了?

    朝堂人事變動的同時,遼西出事了。遼西劉太守不知怎的,在奏書中把天子惹毛了,下旨檻車征到京師廷尉處等候處置。此時律法嚴苛,犯官不得與原來的吏屬接近,眾僚臣想出力也只能干瞪眼。于是公孫瓚便改容易服,向京師官員詐稱劉太守府中侍卒,一路護送劉太守入京。到了京師,按皇帝的本意就是先把你關在昭獄里好好反省反省,等我心情好的時候再說。

    眾臣听了,心想,這還得了,等皇帝你什麼時候能想起來劉太守的時候,只怕他已經是冢中枯骨了。于是紛紛出言,這個說劉太守目無君上,那個說劉太守不堪大用。皇帝便來了興趣,說既然這人這樣,你們說該怎麼辦啊?

    眾臣便商討出一個結果,說這人這麼討厭,不如發配到日南去,讓他滾得遠遠的,這輩子都別想回中原。這樣陛下您就眼不見心不煩了。這真的是大漢的最南邊了,交州七郡,日南最是遙遠,十足十的蠻荒之地,犯官發配最慘的地方。皇帝一听,行,就這樣辦吧,讓他去日南待著去。

    眾臣聞言松了一口氣,行,就算發配到日南,也總比死在大獄來得好吧?公孫瓚得到這個消息,也傻了。他以為護送太守到京師就算完事了呢,這樣他的義舉也完成了。誰曾想。。。。。。

    誰不知道日南是個不毛之地啊,路途又那麼遙遠,估計此次一去,十有**回不來了。于是悲壯的公孫伯便帶了祭品到北芒山上,面北遙祭祖先︰“昔為人子,今為人臣,當詣日南。日南多瘴氣,恐或不還,便當長辭墳塋。”史載是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聞者莫不嘆息。就這樣,公孫瓚的義舉得到了無數人的贊賞,或許知道公孫瓚可能是個將死之人,于是各種美譽都落在他頭上。就在這種氣氛中,公孫瓚護送劉太守上路去日南了。

    或許有人說,公孫瓚不去日南不就完了,至于這樣嘛?其實不然,後世還有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呢。公孫瓚做為劉太守的舊屬,要麼就不要護送劉太守來京師,既然把自己架到大義的份上,送恩主來京師了,再聞得恩主要發配日南,然後自己不管不顧的回遼西,這還是人嗎?這讓世人怎麼看公孫瓚?那前番相送來京師這段就白演了。

    要說公孫瓚從遼西護送劉太守來洛陽,確實是為了圖名。希望大家夸贊他知恩圖報,為人仗義。但到了這里,他著實是被自己架著下不來台了。他知道自己就算是死,也必須一路相送太守去日南,不然,自己的名聲便徹底毀了,這樣還不如死了算了呢。所以公孫瓚在北芒山祭拜祖先,確實是真情實意,所以才哭得那麼哀傷,不動真感情,能把圍觀看熱鬧的看哭?

    公孫瓚心里大罵自己是個倒霉蛋,而表面卻慷慨悲歌的一臉凜然。護送劉太守沒多遠,還沒走出司隸校尉部,便有天子使者騎馬追了上來,捧了黃絹當道赦免了劉太守的罪行。這下好了,因禍得福。公孫瓚和劉太守回京後,便回了遼西,被迅速的舉為孝廉。至于劉太守為什麼會被赦免,是皇帝善心大發還是怎樣,這里就不再作討論了。

    與此同時,劉備正與一票人談天說地呢。鄭玄是個很開明的人。門下徒眾來去自由,他也不禁游學之風。所以在鄭玄門下讀書,讀著讀著少了一批人,然後讀著讀著這一批人又出現了,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這次是因為管寧、邴原幾個游學歸來,見了劉備便與之相談竟日,大有相見恨晚之意。管寧當時便笑道︰“吾游學在外,亦聞五郎之名,于是匆匆而返陽丘。今日一見,五郎果然胸懷妙論,博雅高才,不負外郡美譽之稱,今次吾又得一良友,快哉快哉!”

    劉備也是很喜歡管寧和邴原,這兩人,一肚子學問,卻又很低調,待人謙和,如沐春風。書上所謂的溫文爾雅的謙謙君子,形容的不就是這兩人嗎?後來管寧也是這般做的,不做官,只治學問,到遼東避戰亂後,向逃難的人講解經書,施行教化,官府一直征闢都未受命,就這樣平淡的過完了他的一生。君子無欲則剛,管寧不是官員卻深得百姓愛戴,做人做到這份了,也夠完美的了。

    然後眾人便談及天下人物。劉備不好清談,但品評人物的話他還是喜歡參與的,因為這樣可以了解天下名士的動態,方便于與他腦海中的記憶一一相佐證。當然,他只听不說。

    這次管寧和邴原還有華歆三哥倆是跑到穎川郡去了,他們是去拜見當地的大名士陳。劉備腦海里過了一下,嗯,從東萊陽丘跑到豫州穎川,從山東跑到河南,你們也真是挺能跑的。穎川不是荀 魑娜簟々髫鞁  絞逯兜墓氏緱矗殼姨姨 醣縛 夾朔芰恕br />
    管寧便開始說起此次游歷的沿途風物和穎川名士,當先提及的自然是大名士陳。陳是誰劉備真是不知道,兩眼一摸黑,卻不得不耐心听下去。卻听得管寧興致勃勃的講道︰“陳公,與子陳元方、陳季方號稱三君;又昔與同郡荀公季和、鐘公季明、韓公仲黃合稱穎川四長。實乃是道德之士,品節清高之人,足為我輩之模範也。”

    在座許多人听也,也紛紛讀頭稱是。劉備心急了,喂喂喂,你們說的這些人都是誰啊?沒辦法,這年代不指名道姓的,這是不尊重,所以都呼字,劉備未到冠禮的年紀,大家也不喊他劉備,只是喊五郎。對老人家,以示尊敬,還得在姓後字前加個公字,就像管寧剛才說的陳公,荀公,鐘公。。。。。可把劉備鬧得一頭霧水。他只隱約猜到荀公或許與荀 泄兀 淥娜匆桓 膊恢 饋br />
    這時劉備便不願意裝傻了,听天書一般誰願意呀,便打斷管寧問道︰“幼安兄,小弟冒昧問聲,荀公、鐘公和韓公何許人也?陳元方、陳季方又是何人?竟能得諸兄如此推重?”

    管寧不由大笑,道︰“卻是愚兄冒昧了,荀公鐘公和韓公三人,早已離世多年,五郎年幼,不知這些情有可原。。。。。。”于是便一一細細和劉備說明。

    原來陳和他的兒子陳紀、陳諶合稱三君,陳是名垂海內的大名士,有很多被人津津樂道的事跡流傳于世。最著名的就是陳曉喻梁上君子。有一次一個小偷跑到陳家里,藏在房梁之上,想趁機偷竊。陳發現有賊,卻不說,叫了子孫到一塊,就在這小偷藏身的房梁下訓話︰“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勵努力啊,干壞事的人不一定天生就壞,只是習慣了才漸漸變得這樣,房梁上的先生就是這樣的人。

    小偷听了大驚,忙跳下來請罪。陳就說道︰“視君狀,不似惡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當由貧困。”看你這模樣不像個壞人啊?趕緊反省自己重新走上正途,不過你有這樣的行為應該是因為太貧困了。于是就送了小偷兩匹絹,從此之後,一縣之境內盜賊絕跡。梁上君子這個詞,也從此開始流傳。劉備听得呆了,隨便一听,便听出個發明梁上君子一詞的人來了,這名士怎麼像草一樣,隨便一抓就是?

    後面陳家的一些人物和事跡他就沒那麼用心听了,若是他知道陳有個兒子叫陳紀,陳紀有個兒子叫陳群,陳群在歷史上曾為他的臣下,被他征闢為豫州別駕,最後卻投奔了曹操,官越做越大,一直做到了司空,三公之位,然後提出史上有名的“九品中正制”、制定《魏律》。他肯定會用心記在心頭,準備隨時挖牆角。

    荀淑少年成名,在士林中出類拔萃,後來號稱神君。他有八個兒子,個個都是大賢,被稱為荀氏八龍,第六子荀爽最為杰出,當時有語曰荀氏八龍,慈明無雙(荀爽字慈明)。他們的事跡管寧滔滔不絕說了一籮筐,不過劉備並沒有在意,因為這些都不是重讀,重讀是荀淑有個孫子,就是荀 魑娜 。”皇比誦砦 踝糝 牛 徊懿儷莆 嶂 臃康能魑娜 。≡誑酌骰刮闖鍪賴哪甏 歡ㄒ к ×醣感鬧瀉鶯蕕南氳饋br />
    至于鐘公是誰,韓公是誰,劉備一發沒有興致了。

    ps︰鐘皓鐘季明有個曾孫也很有名,就是鐘繇了,他不但官做得大,書法也是寫得極好的。與王羲之齊名,稱為鐘王,被後世人尊為楷書鼻祖。

    ps︰好久沒看榜單,今日發現到了簽約作者新書榜第42,歷史類簽約作者新書榜第2,一切都是大家的努力支持,道人在此謝過了。今晚朋友三十歲生日,去為她祝壽,青春流逝得真快,我和她相識近十年,彈指間,她就三十了。。。回來得早,再更一章,若是太晚,就更不了啦,大家諒解。最後厚顏求下推薦票。謝謝!

    ');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399xs.com 399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802858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