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全本精品 · 总排行榜  
搜索书籍:
  HOT: 极品飞仙

唐朝的科举与升迁制度简介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作品:大唐道君 | 作者:七月初三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这部分资料是这本书必须的内容,不想在书里过多的介绍,就发在这里让大家了解下。www.biquge001.com这样以后写到的话,老三一笔而过就行。不至于我写着费劲,你们看着也不爽。】

    唐朝的官学

    唐高祖一进长安,天下未定,就下诏设立学校,安排宗室子弟和其它青年上学。唐朝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官办的学校,用来劝导和奖掖青年人学习上进,谋求士宦。这些官办学校都归国子监(类同高教部)管,大约有这样几种:

    一,国子学,学员规定为三百人,专门招收高干和京城干部的子孙;

    二,太学,学员规定为五百人,招收中、高级干部的子孙和近亲;

    三,四门学,学员规定为一千三百人,其中五百人是普通干部的孩子,另外八百个名额是专留给老百姓中优秀青年的;

    四,此外有专科的律学(法律)、书学(书法)和算学(计算)等,招收小官和平民子弟;

    五,京都及各都督、都护府(类同今天的军区)、州(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省)、县都分别设立学校,招收学生,人数不等。

    六,中央政府中和太子宫中又设有弘文馆和崇文馆,各收学生三十名,都是皇亲国戚、宰相、一品大官和大功臣的子弟。

    入学的年龄为十四到十九岁。

    学生每十天有一天休假,放假前要有小考试,默写经文并背诵先儒对经典的解释,答对三分之二的,就算及格了,不及格的要受罚。每年放两个长假,五月间的叫做“田假”(农忙);九月又有“授衣假”(换冬衣)。家住得远的,还特别加给路上往返的时间。年终要考一年的学业,口试一百条对经文的解释,答对百分之八十的得优,对百分之六十的得中,百分之五十以下得差。

    上学不听话、旷课超过三十天、事假超过一百天、因父母生病请假超过两百天的,或者年终考试得过三次差、在学校羁留九年而学业无望的都要退学回家。而且,还要记录下来,送到相应的管理部门。大官的孩子们,送到兵部(专管武官的部门),看看能不能借上爸爸的光,当个武士。

    教学内容和学制

    唐朝官学的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和史书为主,根据他们的难度和份量的不同分成所谓“大经”、“中经”和“小经”。

    《礼记》、《左传》为大经;《诗经》、《周礼》和《仪礼》为中经;《易经》、《尚书》、《公羊传》和《毂梁传》为小经。学业有“通二经”、“通三经”和“通五经”的分别。所谓通二经,要能学好一大、一小二经,或者两个中经;通三经的,要大、中、小各通一经;通五经的大经全通,还要中、小经各能一通。除此之外,所有的学生都要能兼通《孝经》和《论语》。

    因为秦始皇把秦地的文字、方言强行定为官方语言,所以,大部分用齐、鲁方言写成的古典经文的阅读和理解都成了很大的问题。两汉以来,注解、诠释这些经典成了知识分子们最重要的功课,成就巨大,著述众多。唐朝的学生除去学习经典的正文,还要同时学习这些注释。

    《孝经》、《论语》两经加起来,限期一年学完;《尚书》、《公羊传》、《毂梁传》分别为一年半;《易经》、《诗经》、《周礼》、《仪礼》各限两年;而《礼记》和《左传》可以长至三年。除去学这些经典,每天还要练写一篇字,学习时事政治的处理方法,读《国语》、《说文》、《字林》、《三苍》和《尔雅》等书。其它专科的教学内容和学制也类似,不过总的年头短一些。

    《尚书》主要记载从尧、舜、禹到春秋以前的大事记和帝王、公候,贤良大臣门的命令、文件等,有中国最古之书的称号;汉朝以后,《易经》被看作阐述儒家哲学思想最重要的著作;《诗经》号称是孔子删定,通过它可以学习语言文字,还可以陶冶性情、考鉴周朝政治的得失;《周礼》、《仪礼》和《礼记》都是战国以后的学者们凭借着古史资料和自己的想象,整理出来的周朝的礼仪制度;《春秋》相传是孔子所作,记载了春秋时代的政治事件。但因其书文字简洁、难懂,所以,后来读《春秋》的人,都得参考注释书。西汉末年以后,《左传》被认为是与孔子同时的左丘明写的,定为《春秋》最权威的注释著作,与《公羊传》和《毂梁传》并行(所谓“传”,是注释的意思,与今天“传记”的传不一样);《论语》虽说是记载孔子言行的书,但在唐朝显然还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孝经》原来颇重要,后来被宋儒判为伪经,失去了经典的地位。

    唐朝科举,还有一样教材,《新唐书?选举志》没有提及,就是梁朝的昭明太子编的《文选》,选了很多古时候优秀的诗文。而唐朝考诗、赋,全要参照《文选》。杜甫曾说“《文选》烂,秀才半”。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对进士深恶痛绝,声称“家不置《文选》”,以示不肖于作进士。

    报考的资格和程序那时候,人民分为士、农、工、商四等,其社会地位,士最高,因为都是作官的;农民的利益最受重视,名誉最好;工、商两个阶层最没有社会地位,而以商人为尤。

    除此之外,还有吏(衙门里的办事员、警察、执行刑罚的人等)、和尚、道士,加上犯过罪被流放的人(按照中国古代的法律,没有剥夺人身自由的惩罚,监牢里关的全是等待审判和执行的人。惩罚大致罚款、肉刑和流放等等)。在这些人中,只有士与农的子弟允许参加科举考试,其它阶层的人都不许做官。另外,品行不好、臭名昭著的;犯了大逆不道之罪的人的直系亲属也都不能入仕。在农业社会,农民当然是绝大多数,而其它类人,常被视为社会的边缘现象。

    每年深冬,中央及各州、县的官办学校要把学员挑出来,进行初步考试,把优秀的推举到尚书省(类似国务院)应考。不从这些官办学校毕业出来的人,叫做乡贡。先由邻里、乡亲保举、推荐,地方长官验证后,也一起送到尚书省。地方保举不当,不仅被错举的人不能予试,就连他的所有同乡都要受到牵连,被剥夺考试的资格。到了省里,要把名字、年龄、地址、籍贯等重要数据写在牒子(个人履历)上,由户部(管理户口的部门)核查过了,印证了推举人的推举,交给吏部(人事部门)的考功员外郎(专门考核下级官员的功过劳苦,以定其升迁的),进行考试。

    考试的科目和评卷标准

    科举本来是分科考试选举的意思,后来到宋神宗以后,经王安石倡议,才渐渐归一了。唐朝科举考试,学生按所选专业特长不同,分科报考,分为秀才、明经、开元礼、三传、史科、进士、童子科和明法、算学、书学等类。

    考试方法有帖经,就是默写经文;大义,就是背诵或默写先儒对经典的注释;策,是依据经典或考量时政,对具体问题提出解答;论,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以及诗、杂文、赋等。十岁以下应考的称为童子科,只考朗诵。

    秀才考五道方略对策,按照文字通顺与否和道理讲得好坏评分。行文通顺,道理透彻的为上上第,其次为上中、上下和中上第,这四等为及格,其它为不及格。明经先要默写经文,然后背诵经典注释,再回答时事政治三道题,也是头四等为及格。考历史的叫史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史记》、《前、后汉书》和《三国志》。口试对文辞的注释一百条,然后问对策三条。口试对百分之七十,对策答好两条的就算及格了。十岁以下的孩子应童子科,以朗诵为主,考一部经典,再加上《孝经》和《论语》。

    唐朝初年,秀才科等级最高。贞观年间,有一个州被推举应考秀才科的,没有一人及格,太宗大怒,处罚了州长,并废除了秀才科的考试。后来时有时无,到了玄宗天宝年以后,就名存实亡了。从此,知识分子仕进,就以进士与明经两科为主,而最看重进士。进士考试的科目、方法缕有更改:开始是先考五道对策,然后默写大经一种。经和策全通,为甲第;对策答好四道,默写经文对了百分之四十以上,为乙第。继而要求进士先写两篇杂文,文辞通顺、熟悉格律,才考对策。到玄宗天宝年间,要求进士先考经文,然后做诗、文和赋,全通过了,再考五道对策,对策全好,才算是及格。后来时而要考官书文章、时而要考经文、经义,最后定为:第一场考诗和赋;第二场考论议;第三场考对策;第四场考经文。后世批评唐朝以诗取士,就是这里来的。大唐高宗麟德元年。

    中原大地出现了一片歌舞笙箫的欢腾景象。

    因为“贞观之治”的辉煌还在延续,大唐在西域的战争也已经结束,以苏定方为统领的唐军擒获了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曾经威胁大唐西域边陲六年、强盛一时的西突厥汗国宣告瓦解。

    西域边疆危机的解决使得大唐在中亚的石国、米国、曹国、史国、大安国、小安国、拨汗那、疏勒、悒怛朱驹半等国设置了州、县、府共一百二十七个。不久,又有吐火罗、波斯等相继归附大唐。

    至此大唐帝国的疆域由西域延伸到了中亚以至西亚以及伊朗高原。

    而在东北战场上,刘仁轨统帅的唐军拿下了百济的真岘城。

    真岘城位于新罗和百济的交通要道上,只要占据了这座坚城,就等于打通了熊津于新罗的运输通道,从此唐军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从新罗获得必要的粮食和给养。让大唐对百济已经陷入死地的战争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翌年,刘仁轨又率领大唐海军打败了前来支援百济的日本海军,彻底斩断了新罗复国的梦。

    一时之间,大唐帝国在高宗皇帝的治理下,在东西两线上连续运兵平定叛乱和解决边疆问题,让帝国在继承了贞观时代的雄厚国力和开拓进取的尚武精神之后,将自己的国威发挥到了淋漓精致。

    以往隋唐三代君王都没有完成的壮举,就要在高宗皇帝的手上实现了。

    因此以往因为太宗病逝而引起的边境骚动不安的阴霾之气,和因为当初太宗亲征高丽而败北,还弥留在大唐百姓心中的颓废之气,彻底被这股子兵戈萧杀之气冲刷的悄然屏退了。

    然而,只是普通百姓不清楚的是,就在大唐帝国兵锋强势、国力声威大振的强盛景象之下,帝国的都城长安却笼罩着一片波谲云诡的阴云。

    因为就在这一年,高宗的废后决定变成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而在短暂的喧哗与骚动之后的十二月,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许敬宗上书指控上官仪、王伏胜、废太子李忠暗中勾结、企图谋反。随即上官仪被迅速下狱,没几天就跟他的长子上官庭芝以及宦官王伏胜一起被斩首,家产抄没,府中女眷也全部没入宫中为婢。

    而废太子李忠也被赐死在自己贬所,死后暴尸荒野,尽然无人收葬。

    还有跟上官仪交情深厚的中书令刘祥道被罢相,降为礼部尚书。尚书左丞郑钦泰等一大批官员也是或遭贬谪,或遭流放,全被驱逐出了朝廷。大唐高宗麟德元年。

    中原大地出现了一片歌舞笙箫的欢腾景象。

    因为“贞观之治”的辉煌还在延续,大唐在西域的战争也已经结束,以苏定方为统领的唐军擒获了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曾经威胁大唐西域边陲六年、强盛一时的西突厥汗国宣告瓦解。

    西域边疆危机的解决使得大唐在中亚的石国、米国、曹国、史国、大安国、小安国、拨汗那、疏勒、悒怛朱驹半等国设置了州、县、府共一百二十七个。不久,又有吐火罗、波斯等相继归附大唐。

    至此大唐帝国的疆域由西域延伸到了中亚以至西亚以及伊朗高原。

    而在东北战场上,刘仁轨统帅的唐军拿下了百济的真岘城。

    真岘城位于新罗和百济的交通要道上,只要占据了这座坚城,就等于打通了熊津于新罗的运输通道,从此唐军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从新罗获得必要的粮食和给养。让大唐对百济已经陷入死地的战争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翌年,刘仁轨又率领大唐海军打败了前来支援百济的日本海军,彻底斩断了新罗复国的梦。

    一时之间,大唐帝国在高宗皇帝的治理下,在东西两线上连续运兵平定叛乱和解决边疆问题,让帝国在继承了贞观时代的雄厚国力和开拓进取的尚武精神之后,将自己的国威发挥到了淋漓精致。

    以往隋唐三代君王都没有完成的壮举,就要在高宗皇帝的手上实现了。

    因此以往因为太宗病逝而引起的边境骚动不安的阴霾之气,和因为当初太宗亲征高丽而败北,还弥留在大唐百姓心中的颓废之气,彻底被这股子兵戈萧杀之气冲刷的悄然屏退了。

    然而,只是普通百姓不清楚的是,就在大唐帝国兵锋强势、国力声威大振的强盛景象之下,帝国的都城长安却笼罩着一片波谲云诡的阴云。

    因为就在这一年,高宗的废后决定变成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而在短暂的喧哗与骚动之后的十二月,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许敬宗上书指控上官仪、王伏胜、废太子李忠暗中勾结、企图谋反。随即上官仪被迅速下狱,没几天就跟他的长子上官庭芝以及宦官王伏胜一起被斩首,家产抄没,府中女眷也全部没入宫中为婢。

    而废太子李忠也被赐死在自己贬所,死后暴尸荒野,尽然无人收葬。

    还有跟上官仪交情深厚的中书令刘祥道被罢相,降为礼部尚书。尚书左丞郑钦泰等一大批官员也是或遭贬谪,或遭流放,全被驱逐出了朝廷。大唐高宗麟德元年。

    中原大地出现了一片歌舞笙箫的欢腾景象。

    因为“贞观之治”的辉煌还在延续,大唐在西域的战争也已经结束,以苏定方为统领的唐军擒获了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曾经威胁大唐西域边陲六年、强盛一时的西突厥汗国宣告瓦解。

    西域边疆危机的解决使得大唐在中亚的石国、米国、曹国、史国、大安国、小安国、拨汗那、疏勒、悒怛朱驹半等国设置了州、县、府共一百二十七个。不久,又有吐火罗、波斯等相继归附大唐。

    至此大唐帝国的疆域由西域延伸到了中亚以至西亚以及伊朗高原。

    而在东北战场上,刘仁轨统帅的唐军拿下了百济的真岘城。

    真岘城位于新罗和百济的交通要道上,只要占据了这座坚城,就等于打通了熊津于新罗的运输通道,从此唐军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从新罗获得必要的粮食和给养。让大唐对百济已经陷入死地的战争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翌年,刘仁轨又率领大唐海军打败了前来支援百济的日本海军,彻底斩断了新罗复国的梦。

    一时之间,大唐帝国在高宗皇帝的治理下,在东西两线上连续运兵平定叛乱和解决边疆问题,让帝国在继承了贞观时代的雄厚国力和开拓进取的尚武精神之后,将自己的国威发挥到了淋漓精致。

    以往隋唐三代君王都没有完成的壮举,就要在高宗皇帝的手上实现了。

    因此以往因为太宗病逝而引起的边境骚动不安的阴霾之气,和因为当初太宗亲征高丽而败北,还弥留在大唐百姓心中的颓废之气,彻底被这股子兵戈萧杀之气冲刷的悄然屏退了。

    然而,只是普通百姓不清楚的是,就在大唐帝国兵锋强势、国力声威大振的强盛景象之下,帝国的都城长安却笼罩着一片波谲云诡的阴云。

    因为就在这一年,高宗的废后决定变成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而在短暂的喧哗与骚动之后的十二月,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许敬宗上书指控上官仪、王伏胜、废太子李忠暗中勾结、企图谋反。随即上官仪被迅速下狱,没几天就跟他的长子上官庭芝以及宦官王伏胜一起被斩首,家产抄没,府中女眷也全部没入宫中为婢。

    而废太子李忠也被赐死在自己贬所,死后暴尸荒野,尽然无人收葬。

    还有跟上官仪交情深厚的中书令刘祥道被罢相,降为礼部尚书。尚书左丞郑钦泰等一大批官员也是或遭贬谪,或遭流放,全被驱逐出了朝廷。大唐高宗麟德元年。

    中原大地出现了一片歌舞笙箫的欢腾景象。

    因为“贞观之治”的辉煌还在延续,大唐在西域的战争也已经结束,以苏定方为统领的唐军擒获了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曾经威胁大唐西域边陲六年、强盛一时的西突厥汗国宣告瓦解。

    西域边疆危机的解决使得大唐在中亚的石国、米国、曹国、史国、大安国、小安国、拨汗那、疏勒、悒怛朱驹半等国设置了州、县、府共一百二十七个。不久,又有吐火罗、波斯等相继归附大唐。

    至此大唐帝国的疆域由西域延伸到了中亚以至西亚以及伊朗高原。

    而在东北战场上,刘仁轨统帅的唐军拿下了百济的真岘城。

    真岘城位于新罗和百济的交通要道上,只要占据了这座坚城,就等于打通了熊津于新罗的运输通道,从此唐军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从新罗获得必要的粮食和给养。让大唐对百济已经陷入死地的战争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翌年,刘仁轨又率领大唐海军打败了前来支援百济的日本海军,彻底斩断了新罗复国的梦。

    一时之间,大唐帝国在高宗皇帝的治理下,在东西两线上连续运兵平定叛乱和解决边疆问题,让帝国在继承了贞观时代的雄厚国力和开拓进取的尚武精神之后,将自己的国威发挥到了淋漓精致。

    以往隋唐三代君王都没有完成的壮举,就要在高宗皇帝的手上实现了。

    因此以往因为太宗病逝而引起的边境骚动不安的阴霾之气,和因为当初太宗亲征高丽而败北,还弥留在大唐百姓心中的颓废之气,彻底被这股子兵戈萧杀之气冲刷的悄然屏退了。

    然而,只是普通百姓不清楚的是,就在大唐帝国兵锋强势、国力声威大振的强盛景象之下,帝国的都城长安却笼罩着一片波谲云诡的阴云。

    因为就在这一年,高宗的废后决定变成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而在短暂的喧哗与骚动之后的十二月,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许敬宗上书指控上官仪、王伏胜、废太子李忠暗中勾结、企图谋反。随即上官仪被迅速下狱,没几天就跟他的长子上官庭芝以及宦官王伏胜一起被斩首,家产抄没,府中女眷也全部没入宫中为婢。

    而废太子李忠也被赐死在自己贬所,死后暴尸荒野,尽然无人收葬。

    还有跟上官仪交情深厚的中书令刘祥道被罢相,降为礼部尚书。尚书左丞郑钦泰等一大批官员也是或遭贬谪,或遭流放,全被驱逐出了朝廷。大唐高宗麟德元年。

    中原大地出现了一片歌舞笙箫的欢腾景象。

    因为“贞观之治”的辉煌还在延续,大唐在西域的战争也已经结束,以苏定方为统领的唐军擒获了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曾经威胁大唐西域边陲六年、强盛一时的西突厥汗国宣告瓦解。

    西域边疆危机的解决使得大唐在中亚的石国、米国、曹国、史国、大安国、小安国、拨汗那、疏勒、悒怛朱驹半等国设置了州、县、府共一百二十七个。不久,又有吐火罗、波斯等相继归附大唐。

    至此大唐帝国的疆域由西域延伸到了中亚以至西亚以及伊朗高原。

    而在东北战场上,刘仁轨统帅的唐军拿下了百济的真岘城。

    真岘城位于新罗和百济的交通要道上,只要占据了这座坚城,就等于打通了熊津于新罗的运输通道,从此唐军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从新罗获得必要的粮食和给养。让大唐对百济已经陷入死地的战争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翌年,刘仁轨又率领大唐海军打败了前来支援百济的日本海军,彻底斩断了新罗复国的梦。

    一时之间,大唐帝国在高宗皇帝的治理下,在东西两线上连续运兵平定叛乱和解决边疆问题,让帝国在继承了贞观时代的雄厚国力和开拓进取的尚武精神之后,将自己的国威发挥到了淋漓精致。

    以往隋唐三代君王都没有完成的壮举,就要在高宗皇帝的手上实现了。

    因此以往因为太宗病逝而引起的边境骚动不安的阴霾之气,和因为当初太宗亲征高丽而败北,还弥留在大唐百姓心中的颓废之气,彻底被这股子兵戈萧杀之气冲刷的悄然屏退了。

    然而,只是普通百姓不清楚的是,就在大唐帝国兵锋强势、国力声威大振的强盛景象之下,帝国的都城长安却笼罩着一片波谲云诡的阴云。

    因为就在这一年,高宗的废后决定变成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而在短暂的喧哗与骚动之后的十二月,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许敬宗上书指控上官仪、王伏胜、废太子李忠暗中勾结、企图谋反。随即上官仪被迅速下狱,没几天就跟他的长子上官庭芝以及宦官王伏胜一起被斩首,家产抄没,府中女眷也全部没入宫中为婢。

    而废太子李忠也被赐死在自己贬所,死后暴尸荒野,尽然无人收葬。

    还有跟上官仪交情深厚的中书令刘祥道被罢相,降为礼部尚书。尚书左丞郑钦泰等一大批官员也是或遭贬谪,或遭流放,全被驱逐出了朝廷。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友网络分享与转载,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不认同,请离开本站。

若本站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Copyright © 2012~2018 www.399xs.com 399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8028581号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