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全本精品 · 总排行榜  
搜索书籍:
  HOT: 极品飞仙

正文 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 帮一把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作品:国潮1980 | 作者:镶黄旗

    笔趣阁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鉴于当初黑色星期一获得的经验,不少日本人曾经一度以为当价格降到一定程度应该就会停止了吧?

    但人们心中这种隐约的期望却始终未能实现。www.biquge369.com

    日本股市从1989年年底就发生的暴跌,一直持续到当前,其中只发生过的两次反弹。

    力度都比较小,最大一次也不过是百分之十。

    与大盘跌去了将近一半幅度相比,显得那么可怜。

    恰恰相反的是,经过两次短期的“技术调整”后,股价再度迎来了更深幅度的下跌,以至于沉浸在日本股市的资本越来越清冷。

    可想而知,那些像eIe这样重注押在股票市场上的企业,在此期间会迎来什么样的处境。

    没错,eIe可不是特殊的个例。

    虽然这只股票因为人为因素的干预跌得比较狠,几乎是整个市场跌幅前十的股票之一。

    但实际上股票市场中与他处境类似的公司比比皆是。

    甚至一些公司基本面的实际情况还有比它更危险的,只是暂时还能“隐身”,没有彻底曝光出来罢了。

    比如朝日啤酒,奥林巴斯工业,养乐多,三丽鸥,学研,津村……这些曾经以理财技巧而名声大噪的上市公司,都因为所持有的资产价格大幅缩水而造成了巨亏。

    而这些公司中损失最大的,处境最艰难的,就是当年“东京六鬼”中最早创造理财概念的阪和兴业。

    阪和兴业的北茂社长,其社长之位是从其兄长北二郎的手中继任的。

    和打下江山的北二郎一生都专注于钢铁制造业不同,身为第二任社长,经历过两次“石油危机”,深知日本实体脆弱性的北茂脑子比较活泛。

    上任后为了解决“广场协议”不利影响,才选择了炒外汇,来对冲经营风险。

    于此同时,他还热衷于投资股票市场和附认股权证公司债券。

    其实按理说,他这些决策不仅没有错,而且很明智,非常有前瞻性,完全吃到了时代的红利。

    因此很快就让阪和兴业走出了经营困境,利润大增,轻而易举就获得了主业之外的巨大利润增长,拥有了超越企业实力的收获和回报。

    可以说从一开始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但问题是人的欲望是无穷的。

    当理财获利这条路走的太容易之后,任何人都不会把心思再放在靠流汗赚取微薄利润的主业上。

    短短五年,北茂就忘记了自己初心,把阪和兴业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理财技巧企业,自己也成为了金融市场的风云人物。

    他的交易规模越来越庞大,他在外汇市场上的单日买卖金额最终达到了惊人的三千亿日元,可以与苏黎世银行的交易规模相媲美。

    除此之外,他还拥有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给与收益率保障的“特金”,以及与银行交叉持有的价值八千亿日元的股票,还有不少不动产。

    到1989年年底,阪和兴业最风光的巅峰时刻,其市值已经暴涨到了一万六千亿円,是宁卫民最初买入价的三十几倍。

    尽管阪和兴业的职员一直保持在一千人左右,主业甚至是亏损的,全部利润只靠理财部门十个人。

    但在不经意间,阪和兴业的总资产,包括商业票据发行余额在内,已经超过了十兆日元。

    不知不觉,该公司的自有资本都已经高达一兆日元,排名全国第六。

    仅次于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丸红商事、伊藤忠商事、住友商事五家公司。

    在净利润方面,甚至超过了三菱商事排名全国第一。

    以至于日本商界许多知名企业家都对北茂称赞连连,把其当做值得学习和效仿的商业偶像。

    北茂本人甚至在1989年年底的忘年会上公然放出狂言,“谁都没想到,创业三十六年只积累到二百九十亿円资本的企业,在我上台后,不到十年间就能增加到上兆日元。如果从最开始由我来当总裁的话,公司规模也许早就变成了全国第一,起码也是现在的十倍。”

    并且这番演讲在当时获得了如同海潮一样的掌声。

    然而好景不再,谁能想到从1989年圣诞节当天开始,日本股市就拐头向下了呢?

    不用说,依靠理财技巧获利的阪和兴业在持续的股市暴跌中会有如何的遭遇,完全是一目了然的。

    毫无疑问,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持续的股市灾难,北茂对于由市场变动所带来的风险认知他是极度缺乏的,也是严重估计不足的。

    于是在进入1990年的三个月里,阪和兴业前所未有的危机在经济泡沫破灭后迅速浮出了水面。

    不但公司经营数据出现了高达三千亿円的巨亏,同时阪和兴业的股价也从1989年高峰时的八千九百七十日元,跌至了四千四百六十日元。

    市值缩水近乎一半,从一万六千亿日元的高峰,跌落到八千四百五十一亿日元。

    这还不算,由于股东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公司内部变得人心惶惶,北茂社长还面临着强大的内部压力,有失去对公司管控能力的风险。

    这主要就表现在公司专务寺田俊三针对当时公司以理财技巧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公开表达不满,对其发难。

    寺田俊三是北二郎最喜欢的亲信,作为钢铁主业阵营的利益代表,他在公司内部针对理财导致亏损数据的董事会上对北茂进言,要求其改变经营策略。

    不但要求北茂恢复对钢铁制造主业的关注,而且也要他对理财技巧的金额予以限制,这也是当时阪和兴业绝大多数贸易伙伴和公司雇员们的希望。

    但此举却让北茂社长感到十分的难堪和愤怒,他认为寺田俊三是怀有私心,意图削弱自己的威信,便以需要时间考虑为由拒绝了当时表态。

    然而北茂自己心里也清楚,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该做出的回应是不肯拖太久的。

    尤其三月因为是日本会计年度结束的一个月,几千亿的巨亏会变成一个年度财务数据上的巨大的污点,而他在即将召开的股东大会上也必然会遭遇问责,难以交代。

    再加上日本社会本身有自己的特点,盛产一种叫做“总会屋”,由暴力团主导的灰色产业,这或许还会让他面对更艰难的处境。

    要知道,这个群体的人通常都会购入企业的小部分股票,然后利用法律漏洞,成为各家公司股东大会上的常客。

    他们自称职业股东,拿手好戏就是在大会上大肆喧哗、大放厥词,质疑公司经营的方方面面。

    所擅长的就是抓住一点漏洞就无限上纲上线,将小问题放大成为不可容忍的缺陷。

    如果公司无法对他们的问题作出应对,他们便极力宣传公司的运营失败,领导者人品道德不可信,借以打压股价,使公司经营者损失惨重。

    可以说这些人,从头到尾研究的都是如何把一个企业彻底搞臭搞垮的事情。

    他们杠精里的专业人士,当场飞妈的高手,各大公司社长的噩梦,优质股票的谋杀犯。

    因此,大部分公司面对这种敲诈束手无策时,为了让自己的名誉与企业的社会信用不受损,以及眼下的经营和股价,只能选择向这些人妥协,接受对方的敲诈和勒索了。

    完全可以想象,当日本经济整体增长势头向好时,这种情况就已经足够恶劣了。

    而眼下当经济发展的潮水退去,这些寄生势力不甘心企业出现亏损,自然还会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破坏力。

    弄不好,很有可能不惜为此挑动争斗与发动流血事件。

    所以北茂想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想到自己会在举行的股东大会上遭到了无数职业股东的质疑与抨击,很有可能受人刁难,甚至大权旁落,他就感到冰寒刺骨,战栗发抖。

    他当然不甘心束手待毙,自然要尽力寻求化解的办法,于是想来想去,他就想到了要向可靠的朋友求助。

    比如兴业银行、山一证券,当然还有宁卫民这个曾经长期持股过阪和兴业,一度超过百分之五红线的个人股东。

    北茂的想法很直接,只要支持自己的人所有持股加在一起超过百分之五十,他就仍然是公司的直接控制人,哪怕在股东大会面对其他股东的围攻和质问,也绝对不会丢掉社长的宝座,仍然还有机会在新的年度里捞回失去的损失,重塑自己的威信。

    而对于宁卫民来说,从情感上,他对北茂是有好感,而且多少是有点感激的。

    毕竟在他们认识了也有数年的时间了。

    他所了解的北茂,形象虽然庸俗,为人也有点好大喜功。

    他喜欢出风头,爱听奉承,容易为胜利冲晕头脑。

    但在外汇投资方面还是有点本事的,而且其为人绝对不小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挺够意思的。

    比如说,在过去公司赚钱的时候,年年北茂都增加分红比例给股东。

    对于宁卫民的生意,他平日里也有诸多照顾。

    他很喜欢在宁卫民的餐厅招待宴请客户,每年的忘年会都在宁卫民的餐厅举办,他还是赤霞俱乐部的常客。

    即使作为员工的福利,送给客户的礼物,光拉杆旅行箱,他从宁卫民手里订购了就不知几千个了,洋酒买的更多。

    尤其在对国内采购废钢铁渣的事情上,他还给予过宁卫民极大的方便和帮助。

    这些好处,宁卫民一直都记在心里,所以无论于情于理,于公于私,他都不能眼看着北茂倒霉,被别人逼宫,没办法不插手帮上一把。

    于是哪怕宁卫民人正在大阪忙活交接大和观光的事情,而且他个人也早就把所有的阪和兴业股票都清仓了,他还是决定在几天后的股东大会当日,乘坐飞机飞回东京去支持北茂。

    并且还为此紧急联系了留在东京的佐川建一,要求他三个交易日内,为自己再购买四百亿日元的阪和兴业股票。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他助人为乐也不是傻子,最基本的底线的,那就是不能赔钱。

    所以他随后还要求佐川建一,尽快通过野村证券的账户,采用融券的方式卖出至少相同数量的阪和兴业股票,来做对冲。

    就这样,宁卫民又重新涉足了日本股市,并且几乎算是以一个脱裤子放屁的荒唐方式,来帮助北茂稳住了公司的局面,保住他的社长地位。

    甚至事后,宁卫民在北茂对其宴请表示感谢的时候,他还好言相劝,建议他尽早出清手里的金融资产和不动产。

    想点醒这个家伙远离经济泡沫破裂的风险,免得其再重蹈覆辙,走上那条“人还在呢,但钱都没了”的历史老路。

    应该说,绝对算是对得起他了。

    但可惜的是,阪和的问题是时代的问题,而且人毕竟是局限的,认知不到就于事无补。

    即使走到了这一地步,但北茂还依旧对经济泡沫破灭的破坏力缺乏必要的敬畏,刚刚接受的教训并没有引起他足够的重视。

    甚至恰恰相反,北茂反而依旧相信虚无缥缈的日本经济神话。

    他既不相信日本的土地价格也会崩盘走低,也不认为他所投资的金融资产就此沉沦。

    他的理由是自己和银行的交叉持股高达八千亿元,目前利润还有一千亿,只要不卖总会涨回去。

    另外,土地账面的价值也从五十亿円增加到了两千五百亿円,看样子很快就会变成三千亿。

    光这些,他认为日后就足以弥补三千亿円的特别损失。

    更别说,由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发行的营业特金与指定金外信托这些金融资产,还予以收益率的额外许诺,对他保证实际收益会比目标利息要高。

    正是出于对日本银行和信托公司的信任,北茂才对此深信不疑。

    他向宁卫民得意洋洋的展现了他手持的凭证——一纸对方签名画押的保证书,还一再建议宁卫民也拿出多余的钱来买上一点才好。

    对此,宁卫民也只能敬谢不敏,祝愿他好运了。

    这就是“好言难劝该死的鬼”啊。

    自己想要作死的,你怎么拦都拦不住,还得让他亲身经历过一次,才知道后悔,知道怕。

    不过话又说回来,其实这家伙自己非要自寻死路,对宁卫民来说也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毕竟阪和兴业的技术对于华夏还是有用的,真要是等到这家企业被北茂给搞到要破产的地步。

    到时候宁卫民能用极低的价格买下来不说。

    想必这家伙不但不会拒绝,反而还会由衷感谢宁卫民的雪中送炭吧?

    想到这儿,宁卫民自己都觉得自己有点像反面角色了。

    这么算计一个没什么坏心眼,不喜欢炼钢,只迷恋炒外汇的家伙,他还真有点于心不忍了。

    <!-- 翻页上aD开始 -->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友网络分享与转载,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不认同,请离开本站。

若本站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Copyright © 2012~2018 www.399xs.com 399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8028581号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