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全本精品 · 总排行榜  
搜索书籍:
  HOT: 极品飞仙

第一百九十二章 徐庶来此一游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作品: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 作者:三七开

    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建安十一年初。www.biquge001.com

    关平下令征召卒伍,房陵子弟纷纷响应,加上第一次招募的房陵子弟,总计兵马足有三四万之多。

    正所谓三千越甲可吞吴。

    三万房陵子弟,自然大有可为。

    与此同时,钱粮也不要钱似的发下去,关平供养士卒,极为丰厚。

    转眼春耕又至,关平也如去年一般,象征性的来田间插了插秧苗,劝农种稻。其实也不用劝,去年秋收大丰收,刺激着百姓们呢。

    不需要官府督促,百姓种田乐无边,一家比一家勤快。

    练兵,春耕乃是眼前的头等大事,而很多事情则是现在看不出来,但未来必然产生深远影响。

    比如说关平设立文学馆,以马射为馆主。

    关平命令马胜,研究水泥,改进造纸术。

    马胜这铁匠自从入了关平的法眼之后,便被关平当做万能工匠使用,陆续改进了水车,犁,以及织布机,但是面对这水泥,造纸术,却是一筹莫展,目前没有任何进展。

    反倒是文学馆的马射率领祭酒,博士们,还真将关平给与的拼音,为这个时代的洛阳官话注音,并且创造出了字典,以及课本。

    建安十一年六月,关平在太守府大厅内召集了麾下的三大吏,长史马良,功曹孙乾,主簿伊籍。

    待三人坐下之后,关平拿起了岸上的一卷竹简,起来递给了马良。关平笑着说道:“诸位看看,这是文学馆馆主马先生写的一片课本。是关于楚国孙叔敖的故事。”

    马良一听是老父写的课本,便认真严肃的看了起来。看过之后,只能说通俗易懂。

    这竹简中记载了孙叔敖的故事,但又不完整。这篇故事只记录了孙叔敖,杀两头蛇的故事。

    传闻见到看到两头蛇的人必死。

    孙叔敖年轻的时候出游,见到了一条两头蛇,孙叔敖便把蛇杀死了,回来之后,孙叔敖便哭泣不止。

    孙叔敖的母亲询问缘故,孙叔敖便说道:“听说见两头蛇的人必死无疑,我今天见了,恐怕要抛下母亲死去了。”

    孙母问道:“那两头蛇现在在哪?”

    孙叔敖回答道:“我怕后来有人再见到两头蛇,就把蛇杀了并掩埋了。”

    孙母欣慰道:“我听说暗中帮助别人的必有善报,你一定不会死的。”

    这是一个故事,也是一个传说,这个故事的意义并不是孙叔敖这个人,而是劝人向善。

    马良以前读过这个故事,但文字却是晦涩难懂。而这篇课本,却是通俗易懂,极为适合小孩子学习。

    马良看过之后,将之交给孙乾,伊籍。二人看完之后,也是与马良一个想法。

    “我创办文学馆的目的,乃是为了统一口音,也让孩童可以更容易启蒙。今天事情已经办成,我需要许多人帮助我,在房陵建立学校,教育孩童洛阳口音,启蒙。但以房陵的读书识字的人做这份工作是不够的。还是得从荆州召人,今天召集三位的目的,便是想请三位,若是有认识有志向教书育人的士人,可书信请来房陵,我必以宾客之礼对待。”

    关平说道。

    所谓宾客之礼,就是供吃住,给禄米。

    也就是俗称的请帮闲。当年刘备在新野请帮闲,还供给官职,一般都是人手一个左将军从事。

    不过关平请的是未来的学校老师,所以不供给官职,但可以考虑在文学馆挂一个职位,老师的数量可以不计,多多益善。

    托了绢布生意的福,房陵官府每月有额外的一千金入账,加上去年秋收大丰收,目前房陵郡财政不仅好转,而且多有空余。

    关平便有钱拿出来,做这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事情。

    这个时代的诸侯,不管是曹操,孙乾,备备,还是其他杂七杂八的诸侯,都不会有人想要去教书育人。

    就算是刘表这样人,之所以建立学校也更多的是赚个名声,而且教的也是士人,与庶民无关。

    关平则打算有教无类,不管庶民还是士人,只要肯学,一律照单全收。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等财政更进一步好转,势力庞大起来的话,就强行下令孩童必须学习,以提高民间识字率。

    关平认为这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未来所带来的利益绝不是春耕,训练士卒之类事情能够媲美的。

    春耕,训练士卒,只是眼前的利益而已。

    而其实对于此事情,关平麾下的大吏们其实不怎么赞同的,正所谓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

    教书育人也是德,这统一口音,书写通俗易懂的课本,招募老师,建立学校,这也是建本。

    建本当然是要建。

    但目前关平所处的阶段,乃是进取扩张阶段,大吏们偏向于将资源投放在供养士卒身上。

    不过此事总归还是好的,所以大吏们也没有反对。相反,琢磨着如何写信给好友宣传此事,找一些喜欢教书育人的名士,或隐士来房陵。

    伊籍心中一动,想到了自己的一帮朋友。

    关平召见大吏们便也为此事,既然宣布下去了,自然让大吏们下去了。伊籍出了大堂后,便回到了主簿办公房。

    与功曹孙乾,长史马良一样,主簿也是大吏,办公房内有一些小吏,负责辅佐伊籍。

    因为房陵军队与人口迅速扩张,孙乾,马良事务繁多,经常累成狗。伊籍这个主簿不过掌管文书,所以日常比较清闲。

    伊籍回来之后,办公房内的小吏朝着他行礼,伊籍一一还礼,然后坐在主位上,研墨开始写信。

    分别写了一封信给徐庶,一封信给诸葛亮。

    伊籍写好了这两封信之后,下意识的再取出一张绢布打算写信,但是却放弃了。

    伊籍放下笔,叹了一口气,招呼一位小吏说道:“贾先生,还请将这二封书信,寄去襄阳。”

    “诺。”这小吏应诺了一声,转身下去了。

    伊籍出入隆中,与诸葛亮,徐庶,石韬,崔钧,孟建等人是朋友。当初糜氏酒刚刚出来,刘备让伊籍等人宣传。伊籍便也去隆中造访,刚巧众人都在,畅饮一番。

    只是后来石韬,孟建率领宗族返回北方,此刻已经渺无音讯。崔钧隐居在山中,做了隐士。

    而今还在荆州活动,并且想做一番事业的人,便只有徐庶,诸葛亮。

    “不知元直与孔明是否会过来。”伊籍派人送信之后,却也是心中没底。

    伊籍情知这两位好朋友非同小可,早就想请二人来共事了,但有顾忌,一是关羽太刚强,怕关羽与徐庶,诸葛亮合不来。

    二是关平年岁尚轻,位次尚少,因而被诸葛亮,徐庶轻视。

    这份担心便让伊籍久久不敢写信给两个好朋友。

    而现在关平已经坐稳房陵,并蒸蒸日上。伊籍便借故此事,邀请两个好朋友一起过来,名义上是来做教书先生。

    但其实徐庶,诸葛亮来了,伊籍便会举荐给关平。先做个宾客,出出主意。待关平袭取汉中,便可以出来做官了。

    伊籍很不确定两个好朋友会不会来,因为他们实在太独特了。

    ............

    襄阳,隆中。

    诸葛亮躬耕在此,但是田亩之事对于诸葛亮来说是个乐趣,是个雅事,诸葛亮只是偶尔为之,真正负责种田的是他的家奴。

    此刻乃是炎炎夏日,暑气旺盛。诸葛亮本躲在草庐之中读书,不时用鹅毛扇,扇扇风。

    忽而黄月英从外走了进来,说道:“夫君,元直先生到了。”

    诸葛亮心中一动,笑将将鹅毛扇放下,出了书房迎接徐庶。哪知徐庶甚不客气,自己就进入书房了。

    诸葛亮只得作罢,又坐了回去,徐庶入了书房后,冲着黄月英一礼,然后来到客座上坐下。

    黄月英微微一下,转身下去,不久后,端着两碗绿豆汤放在诸葛亮,徐庶案几上。

    绿豆汤最是解暑,二人喝了这碗绿豆汤之后,才谈起正事。

    “孔明可收到伊机伯来信?”果然不出诸葛亮所料,徐庶放下碗筷之后,便直言道。

    “元直想去房陵看看?”诸葛亮反问道。

    “汉寿侯为人傲慢,怕难以成事。但其子关平却是礼贤下士,经营房陵蒸蒸日上。我辈勤奋读书,学得一身本事,终究还是要出来做事的。我打算去看看。”徐庶直言说道。

    房陵与襄阳比邻,虽然道路不通,但汉水航运通畅。消息不断从房陵传来,关平之名,在荆州已经很盛。

    但正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又恰巧接到伊籍来信,徐庶便想去看看。

    “元直先去,我随后便到。”诸葛亮笑着说道。

    “好。”徐庶哈哈大笑,拱手对着诸葛亮一礼,然后人便果然出了书房离开了。

    徐庶收拾行囊,带着家眷前往房陵。诸葛亮说随后便到,其实并不是立马跟上,而是继续等待,等待什么时候念头通达了,再去房陵。

    诸葛亮有些念念不忘刘备。

    正如徐庶所说,一身才学岂可荒废。诸葛亮终究是要出仕的,但如果可以,诸葛亮还是希望可以找一个姓刘的主公。

    目前看来关平是可以辅佐的,但终究不是姓刘。

    “关家父子北拒曹操,南征荆州,绝非屈居人下之辈。这天下诸侯,无一人是汉室忠臣。大汉四百年,恐怕再难续命。”

    诸葛亮甚为惋惜,念头始终不能通达。

    等什么时候想通了,便跟着徐庶的脚步,前去房陵看看。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友网络分享与转载,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不认同,请离开本站。

若本站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Copyright © 2012~2018 www.399xs.com 399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8028581号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