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侯府的書房中,任禮坐在主位上,環視著底下的諸人,盡管知道這個時候不應該,但心里還是忍不住升起一陣志得意滿。
www.biquge001.com
任家沒有什麼顯赫的家世,任禮的祖籍在河南彰德府,早年間,遭了大災,他無路可去,就投了軍籍,原本也沒想著建功立業,就只想著活命。
當時還是洪武年間,邊境尚有前元余孽,屢屢犯邊,于是,新征的兵員大都被送到了邊境,任禮自然也不例外。
原本,任禮的命運應該和許許多多一同入伍的普通軍士一樣,屯邊,操練,巡視,殺賊……
最後,要麼戰死沙場,要麼年老退役,換自己的兒子繼續入伍,重復他的一生。
然而,命運是如此的神奇,到了邊境後,任禮被分到的衛所,叫大興衛。
當時, 負責掌管大興衛的人,是太祖皇帝的皇四子, 燕王殿下!
于是, 靖難之役爆發。
任禮沒讀過書, 也沒好好的練過武,他就是有把子力氣, 在戰場上敢拼命,再加上人也機警,在戰場上, 是一等一的夜不收。
一場場戰役當中,像他一樣的人有很多,有的人死了,有的人活了下來。
任禮很幸運, 他沒死。
戰事固然慘烈,但是,活下來的人, 也得到了應有的殊榮……
燕山戍卒,從普普通通的邊軍,搖身一變,成了皇帝陛下的嫡系部隊。
與此同時,在一次次的戰場搏殺當中,任禮也從小小的戍卒, 一步步成了小校, 百戶,千戶……等到燕王殿下登基的時候, 他已然是堂堂的都指揮使。
然而, 還是那句話,像他這樣的人很多。
都指揮使已經是任禮不敢想的官職,但是, 大封群臣的那天, 任禮站在隊伍的中間, 看著一塊塊丹書鐵券,一道道華麗的麒麟, 白澤補服,他的心中, 還是涌起萬分的艷羨之意。
勛爵世家, 簡簡單單的幾個字,是所有像任禮這樣的武將,一生追求的象征。
後來,任禮追隨太宗皇帝北征,跟著宣宗皇帝平定漢王叛亂,步步高升,但始終難以躋身勛爵世家之列。
世襲鐵唬 巧琊 Σ環猓 br />
不是人人,都能夠有機會在靖難當中,拿到能稱之為‘社稷軍功’的功勞的。
就這麼苦苦熬著,任禮被外放到了邊境鎮守。
那個時候,他已經五十四歲了,作為一個武將,還不能算是年老,但是,他對于自己的未來,已經不抱太大的希望了。
靖難,北征,平叛,他都參與過,大大小小的功勞,也拿了不少……
但是,社稷軍功這四個字,實在太難了!
何況,那個時候,幼帝登基,三楊秉政,罷一切不急之務,任禮身在邊境,接到的命令永遠是盡可能不要發生大的沖突。
www.kmwx.net
所以,不出意外的話,任禮的這一輩子,就將在甘肅的任上待到死。
然後,如果朝廷念及他一生的功勞,或許能夠追封一個,沒有丹書鐵券的爵位,刻在墓碑上頭,供後人瞻仰。
在甘肅的任上,任禮消極過,但是到底,還是盡忠職守的做好了自己的本分,守備練兵,保境安民,好好的在軍中經營,為子孫後代鋪路。
然而,就像是當初懵懵懂懂的參與靖難一樣,老天爺再一次垂青了任禮。
正統三年,韃靼部想趁大明幼主登基,朝局不穩,乘虛而入,屢次犯邊。
或許是為了震懾宵小之輩,一向保守的張太皇太後和三楊,竟然下令大軍出擊。
這一戰,明軍千里奔襲,東西夾擊,直抵汗帳,生擒韃靼大小首領一百五十余人。
戰功卓著,戰績豐富,作為總兵官的任禮,終于可以獨享這一份大大的‘社稷軍功’!
他拿到了爵位,以功封寧遠伯,予世唬 際老 杼妗 br />
任禮當時覺得,他這一輩子,已經圓滿了!
自寒微而起,一步步節節攀升,最終成為了真正的勛爵世家,這是年少時只想活命的他,連想都不敢想的。
然而,有起便會有落。
剛剛得爵的時候,任禮著實風光了一段時間,大大小小的拜帖接到手軟,所到之處,皆是逢迎拜賀之聲。
就這麼過了數年,瓦剌崛起,任禮一著不慎,打了敗仗,被朝廷斥責,歸家自省。
也就是那個時候,任禮才意識到,他哪怕拿了爵位,也始終不曾真正的融入到所謂的勛爵世家當中。
勛爵世家,勛為武功,爵為爵位,世家,則在傳承積澱!
同為跟著太宗皇帝起家的老班底,那些靖難得爵的勛貴,早已經在多年的經營當中,形成了盤根錯節的關系網,完成了世家的傳承積澱。
而他,哪怕是有爵位在身,在這些老牌的勛貴眼中,也僅僅只是勉強能夠一交而已。
如今被斥責歸京,他要人脈沒有人脈,要關系沒有關系,要勢力沒有勢力,想要跟他們平起平坐……
人永遠是不會滿足的。
如果任禮還是一個吃不飽飯的少年人,錦衣玉食,深宅大院對他來說,就是夢中也不敢想的日子。
www.83kxs.com
但是,任禮已經不是那個只想活命的少年人了,他輾轉戰場,曾統御百戰之師,千里奔襲,立下無數功勛。
可回了京師,在屬于自己的圈子,他卻發現自己剛剛起步。
這種落差讓任禮一度非常難受。
所以,當土木之役以後,焦敬找上門來,將他引薦給聖母皇太後,打算對他‘委以重任’的時候,任禮很難不感到心動。
經過數十年的時間,京城的權力,早已經被各大世家瓜分的干干淨淨,想要真正的佔據一席之地,需要漫長的時間和經營。
現在,有一條捷徑擺在眼前,他沒有理由不接受!
于是,獲得了宮中默許和英國公府一系支持的任禮,被作為大戰當前,文武擱置爭端,攜手抗敵的政治信號,被推了出來,任總兵官,奔赴紫荊關。
瓦剌一戰,讓寧遠伯變成了寧遠侯,讓閉門自省,無官無職的閑散勛貴,變成了堂堂中軍都督府的都督。
任禮,終于成了朝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現如今,管你是什麼國公府邸,駙馬外戚,朝廷重臣,在這偌大侯府當中,都要屈居于客位!
長長的吐了一口氣,任禮的目光重新落回了眼前的奏疏之上。
這是兵部最新整飭軍屯的章程,因為已經明發各衙門,現下在場的人個個手中都有一本。
所謂登高易跌重,短短的片刻得意之後,任禮便將心思都收了回來。
他心里明白,這一關要是過不去,別說什麼真正的勛爵世家,他大半輩子的戰功,只怕都要折進去!
將手里的奏疏合上,任禮繼續道。
“諸位想必也都看過了,兵部的這份章程,看似是在整飭軍屯,但是實則是要在朝堂之上,掀起文武之爭。”
“如今大戰方止,太上皇歸朝,正是休養生息,收攏軍心之時,兵部卻要如此大動干戈,實為誤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