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
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
“好!”
“彩!”
這士子的一番論述,贏得了辯論廣場上的士子們叫好喝彩,很是贊同。
但,曾參還是不服氣。
想了一下,曾參高聲道︰“我認為,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
“在下前年游歷到南陽郡的申縣,發現一個桉例——”
“不能養贍致母投河經救未死。”
“當時,有一申地之農人,名甲,不能養贍其母,反而向其母索要錢,其母氣忿跳河,後被救起。”
“申令照甲貧不能養贍,致母自盡例擬流,經撈救得生,應量減一等擬徒。”
“其母年老懇求免遣,申令將犯留養例枷杖。”
“該桉中,兒子讓母親衣食無著,母親一氣之下跳河(後被救起),審理此桉的縣令減輕了兒子的刑罰。”
“這說明‘子孫違犯教令’所保障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尊長的養老權,只要尊長的生命能夠維持,對子孫不孝之責罰就會輕得多。”
“其母以自己年老需要照顧為由懇求免遣,判官準許其子留養,僅對不孝子施以杖刑(再次減輕了刑罰)。”
“法律的這種規定,並非是對不肖子孫予以寬肴和憐憫,仍然是為了體察父母之心,以體現尊長權 ”
“尊長對子孫的自由具有絕對控制權!”
頓了一下,曾參又道︰“因而,我認為可照此為例,凡是不承擔贍養老人義務的,可予以口頭訓戒,若不听,或引發老人自盡未死如上例。”
“若老人因而喪生,其不孝子應當予以流刑。”
曾參的這一席話,並沒有引得士子們共鳴。
他們紛紛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
“只是流刑,是否太輕了?”
“此等不孝子,已經致父母喪生,應該誅殺,以儆效尤!”
“父母喪生,若跟子孫不履行贍養義務而相關,的確罪不容恕。”
“這不是殺人,卻也相當于過失殺人了。”
那士子想了一下,繼續反駁道︰“先生所言,恕我不能認同!”
“不孝之人,何以立足于天地間?若只是因為貧苦,就不承擔贍養祖父母、父母的義務,天下之人豈不是都可以此為借口,拒絕贍養老人?”
“我也曾遇上過一個桉例。”
士子眯著眼楮道︰“在雍縣,有一人左足微跛,仍能行走,並未成疾,不能養贍其繼母,致繼母自縊身亡。”
“當時判官認為孝為百行之首,人子事親,朝夕口體之奉不容稍有怠忽,其並非廢疾篤疾不能勞作,其繼母因缺養自盡,故而判處其死刑。”
“先生以為,那判官處事公允嗎?”
曾參搖搖頭道︰“並不公允,太過嚴厲了。”
“該桉很典型,判官在定罪量刑時充分考慮了不肖子的身體狀況 左足微跛,但尚未喪失勞動能力,其不養贍繼母的行為不能免責。”
“然,我認為子孫只要勤業自勉定能養贍其親,如果其親因失養輕生,應嚴懲子孫不能善事之罪。”
“因此,除非是子孫本人無勞動能力,任何人都必須好好地對尊長盡贍養的義務。”
“一命賠一命,未免有失偏頗了。”
曾參與那士子進行了一番激烈的辯論,還是誰都說服不了誰。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二人都認為世人都有主動贍養祖父母、父母的義務,若是不履行這種義務,要治罪。
曾參認為應該從輕發落,只是流放、杖刑。
那士子則認為要從嚴發落,直接處死,其家產全部充公。
“他不是吳訓嗎?”
慶忌認了出來,跟曾參針鋒相對進行辯論的人,正是自己的第十個兒子——
公子訓!
這公子訓是慶忌跟自己堂妹……不是親堂妹滕玉所生。
自小聰慧過人,善于辯論,在學術方面頗有成就。
“大王,的確是訓公子。”
孔丘回答道。
聞言,慶忌笑了笑,道︰“這小子有出息了。”
能跟曾參互懟還不落下風,公子訓的確不一般。
慶忌認為,不贍養老人是一種違法行為。
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
這種義務是無期限的,只要父母需要贍養扶助,子女就應繼續履行這一義務。
並且不能以放棄繼承為由拒絕履行贍養義務。
具體如何懲罰?
各有各的道理。
眼看著士子們辯論了半個時辰,還沒有商量出來,慶忌一時間沒了興致。
“請大王定奪!”
看見慶忌索然無味的神色後,御史中丞伯立馬就諂媚了站了起身道。
辯論廣場之上,所有士子也將目光放在慶忌的身上。
作為裁判,慶忌是有資格一言以蔽之的。
慶忌思索片刻後,道︰“成年子女,有義務贍養老人。”
“若不履行這種義務,治罪。凡子女,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絕履行贍養祖父母、父母的義務。”
“有違反者,一律貶為奴隸,家產充公,改由官府贍養老人。”
“大王聖明!”
貶為奴隸,家產全沒了,這可比直接殺了那些不肖子孫更加難受。
接下來,廷尉鄧析又站到辯論台之上,宣布了下一個議題——
子孫能否對尊長行使正當防衛權?
曾參很是積極的站起來道︰“天下無不是之父母!”
“君子立孝,其忠之用,禮之貴。”
“子孫對父母祖父母的教訓、懲治,最多像舜帝那樣‘大杖則走,小杖則受’,絕無正當防衛之說!”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好!”
“彩!”
廣場之上,士子們都紛紛拍手稱快,贊嘆曾參的學識。
沒想到,曾參的儒家思想已經成熟到這種地步了嗎?
慶忌很是欣賞。
歷史上,曾子著作《大學》,開宗明義提出了三綱(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現在年紀輕輕的曾參就有了非凡的學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