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新學!知行合一!大夏天災!降臨!求月票!
“行了。
www.kmwx.net”
“稷下學宮的事情,老夫會幫你處理好,你不用去擔心,也不用去多想。”
“若是三個月不行,老夫幫你拖半年。”
“如今天命之爭,各大學派其實也在等待,他們也不希望這麼快開始,都想好好準備,若是老夫出面要求拖延三個月,想來這些人都會答應。”
“錦年,老夫不奢求媚茉陴 卵L 竦昧降撈 【牽 芍遼僖壞酪 竦茫 僬唚鬩彩鞘焙蛞 Х私庋 閃恕! br />
“你若再不加入學派,往後的斗爭,你要吃大虧。”
“就好比這次你與佛門斗爭,你知道儒道為何沒有人出來幫你嗎?”
甦文景輕聲開口,提起這件事情。
“就因為沒有加入學派?”
顧錦年微微皺眉。
“恩。”
“錦年,你身為儒道後世之聖,這是孔聖欽點,天下人都認可,但這個認可,只是認可你有這個天賦,很多人都欣賞你,如若不是你在大夏書院。”
“自孔府過後,就有不少人會親自登門拜訪,倒也不是收你為徒,而是拉攏你進入這些學派之中。”
“這儒道其實分兩個世界,對于剛剛習文的讀書人來說,詩詞歌賦,文章華麗,這是第一種,算作是閑暇娛樂,快速揚名的一種手段罷了。”
“而真正的儒道,則是學派之爭,也就是學術,他們探討的目的就是一個,儒道的方向。”
“這批人才是儒道真正的大人物,不僅僅是儒道境界,最主要的是權勢和身後背景,他們或許已經年邁,七老八十,看起來沒有任何作用,但他們的門徒,遍布天下。”
“其實說來說去,還是你太狠了,在孔府直接將孔聖給召喚出來,不然的話,按照當時的矛盾,你可以真正見識到孔府的手段。”
“孔府的手段,絕對不是讓讀書人罵罵你那麼簡單,說實話是孔府倒霉,也是命中注定。”
甦文景提到這件事情,就不由提到孔府。
沒別的。
儒道最強勢力是誰?不就是孔府。
結果這麼強的勢力,被顧錦年一招解決,說句難听點的話,如果在顧錦年召喚孔聖之前,誰要是敢說,他可以鎮壓孔府,全天下讀書人都會去嘲笑他。
因為孔府是巨無霸的存在。
大夏孔府,是主府,是一艘巨大的寶船,而那些分支這是鎖在一起的寶船,行駛在海洋當中,強勢無比。
牽一發而動全身。
再加上孔府每個人都會去結交好友,廣收門徒,幾千年來積累的人脈,簡直是不可想象。
的確有很多人看不爽孔府,也瞧不上孔府,但那又如何?
大部分人是俗人,面對孔府的招安,有幾個讀書人頂得住?
假設你是寒門弟子,你資質不錯,你中了舉人,如果在這個時候,孔府的人出現問你要不要入他門下?你如何選擇?
選擇拒絕?打孔府的臉,可以保證的是,那些排名不如你的舉人,一個個去各地當官,而你還在京都內,等待候補,在大學殿里面當個撰書文史。
這職位可是一直缺,尤其是永盛大帝要修建永盛大典,本來就缺人,你要是不服,去告御狀,就憑你這種越級告狀,就不會重用你。
所以任憑你有一身才華,就是不任用你,你又能如何?
人生有幾次翻身的機會?
而若是你選擇答應入對方門下,馬上給你安排一個縣衙縣令,可別小看這個縣令,在一鄉之地,你就是老大,你說什麼就是什麼。
你可以發揮你的才能,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躺平,撈錢享樂,你出事了,只要事情不大,孔府會幫你解決。
你沒出事,甚至還干出政績了,孔府幫你上位,但上位的條件是什麼?
就是讓你永遠離不開孔府,孔府能讓你上去,也能讓你下來。
當你花甲之年的時候,你成為了侍郎,或者是成為了六部尚書,你的兒子,你的家人,你的一切的一切,都跟孔府有莫大的關系。
而就在此時,有一個人得罪了孔府,這個人剛好就是你下屬的下屬,你會怎麼做?
直接罷黜他官職?
不。
你有點良心,會讓他做個閑職,讓他空度這一生。
如果你沒有良心,你將一件極其棘手的事情交給他做,他做不好,你順理成章將他罷黜,而且在皇帝面前還參你一本,在皇帝眼中,不管過程如何,你沒做好事,就是你的問題。
倘若你做好了,那簡直是意外之喜,拿著你的事情,當做自己的功勞,回頭給你獎賞一個月俸祿。
然後給你升個半品,再給你一個棘手的事情,你要是事事都能辦妥辦漂亮,才華無比。
那就謝謝你了,他當宰相的時候,一定會把你提拔成員外郎。
夠不夠意思?
什麼?你有一件事情沒辦好?那你回家去吧。
滾吧。
這就是孔家可怕的地方,也可以說是儒家恐怖的地方。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會有勢力,有爭斗。
只可惜的是,不可一世的孔家,被顧錦年用一把火燒毀了。
所以甦文景知道,在顧錦年心中,這孔家也就那樣,最強勢力都被自己干沒了,其他儒道勢力又能算什麼?
可實際上甦文景現在要提醒顧錦年的是,滅掉孔家的不是他顧錦年,而是孔聖。
天地之間第一位聖人。
這是一個無敵的存在,只有這種存在,才能輕而易舉將孔家滅掉,不是你顧錦年滅掉的,也不是大夏王朝滅掉的。
說句不好听的話,就算是東荒境所有勢力齊齊出手,也不一定能影響到孔家。
因為中洲王朝也需要孔家,孔家的價值,對于政治而言,是瑰寶級。
甚至如果在孔府之時,顧錦年召喚的是第二代聖人,也不一定能如此打擊孔家。
只有孔聖。
孔家的祖宗,親自打壓孔家,才導致孔家根本沒有任何反手之力,也不能有反手之力,真要敢反手,那就是欺師滅祖。
“先生。”
“那現在儒道有幾個學派啊?”
顧錦年好奇問道。
“之前是四個,現在是三個。”
甦文景給予回答。
“孔家原本是第一,孔聖之道,為上上尊,不過如今被你壓下來了。”
“第二便是朱學一脈,這個學派很了不起,即便是孔家也不得不警惕對待,朱學一脈理念,存天理而滅人欲也,要求讀書人對自己苛言謹事,一舉一動,一言一句都要學習聖人,這一脈的人很多。”
“之前孔家也有不少大儒,都有些推崇朱學之道。”
甦文景道出第一個學派。
拋開孔聖這個人人都要學的東西不說,朱學一脈,是目前當之無愧的第一學派。
“存天理而滅人欲也?”
顧錦年有些咂舌,他沒想到這個世界居然也有這種學術。
www.biquge001.com
不過想了想倒也合情合理,畢竟孔聖是禮道,學問是個輪回,幾百幾千年,也一定會產生這種思想。
存天理而滅人欲,講起來特別特別復雜,用最簡單的話來形容,就是處處學聖人,把立德放在第一位,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學習聖人。
這個思想其實沒有太大問題,可架不住有人亂來,最常見的就是,要求你必須學習聖人,但自己也沒做到,可這並不妨礙噴你。
這種還好,只是抨擊抨擊你,找找茬,損害你名聲。
最可怕的是,你處處學習聖人,就變成了‘為了學習’而‘學習’的情況,失去了本心。
不過這種學派人數最多,顧錦年大概也能理解。
原因無他,畢竟出門在外,不管做什麼來上一句,我這是在效仿聖人,先天不敗啊。
很有可能聖人都沒有這樣做過,畢竟五位聖人,生平做了那些事情,誰知道?
再說了,不管聖人做了沒做,當我需要聖人做了這件事情的時候,那麼這個聖人就必須做過。
跟那句經典名言很像,我有一朋友。
“第三呢?”
顧錦年詢問道,他對朱學並沒有太大興趣,自己就是自己,為何要效仿聖人?
“第三則是明學,是根據第二位聖人的學問衍生而出,要求讀書人明智禮道,這個你就別想了,明學對你有些意見,他們不喜歡爭,而是喜歡順從天意,講究禮道,主要核心便是養身為主。”
甦文景如此說道。
明學顧錦年不是很了解,但听聞過。
就是禮道。
楊開就是半個明學的學子。
“先生,這明學早些年好像是主流吧?”
顧錦年記起來了一些。
“恩,兩千年前是主流,而且天下讀書人都推崇明學,後來兵家出來以後,明學就落魄了。”
甦文景點了點頭。
而顧錦年也恍然大悟了,那跟自己想的一樣。
明學兩千年前的確是天下主流,明智講理,大國之間也要講道理,以禮為主。
那個時候打起仗來,兩國來使都必須要在戰場上互相謙讓一二,然後大家按照流程來打仗,如果對方損失比較慘重,鳴金收兵的話,就必須要停手。
甚至還要送一些物資過去,免得對方出問題。
後來兵家出來了,打起仗來愣是一點規矩都不講,什麼乘勝追擊,兵不厭詐,偷襲,火攻,圍城,反正為了贏什麼手段都用上。
也正是因為如此,許多推崇明學的國家都滅亡了,久而久之各國君王一看。
這學問害死人啊,大家都講道理還好說,踫到一個不講道理的沒法玩。
而且你也沒辦法啊,你聯合大家一起譴責他,然後他很難受,為了不然大家譴責自己,索性就把大家一起滅了,這樣就不會有人說自己了。
故而,明學瞬間敗落,不過隨著盛世到來,明學又回到了主流,當然這一次是改良版的明學,讀書人之間的禮道,尊師重道。
天地君親師,就是明學的核心,完美符合政治需求,所以明學又被抬起來了,當然兵家照樣無視,只不過需要的時候會拿出來,不需要的時候,誰都不搭理。
“第四呢?”
顧錦年繼續問道。
“第四就是以最後一位聖人的儒學為主體,名為國學,入仕為官,造福百姓。”
甦文景給予解釋。
這個顧錦年懂。
目前各大王朝的主流就是這個,一個人即便學問再高,可終究是能力有限,這個能力主要還是取決于身份地位的原因。
讀書人當夫子,即便是教一百個學生,三年一課,窮盡一生算六十年也不過是兩千學子。
而這兩千學子,大部分也只能止步于識字這個階段。
能真正懂道理的最多兩百人,而能成為正兒八經的讀書人,踏入儒道境界的可能就二三十人,然後這二三十人,能真正犧牲自我,去傳道受業解惑的能有幾個?
所以如若入仕,為朝廷解決難題,一來自己當了官,也算是有所成就,光宗耀祖,二來身份越高,一個念頭或者一個想法,就能改變無數人的命運,這樣才是真正的造福蒼生。
國學排第四,其實也算是合情合理。
第一是孔聖之學,天地第一位聖人的學問,儒道的一切都是根據孔聖而來,自然而然後世變化再如何也比不過孔聖之學,即便是真超越了,讀書人也要講究禮讓謙虛。
朱學和明學都是精神上的一種學問,國學終究還是帶著利益成分在里面,所以排第四合理一點,也算是一種平衡。
但顧錦年心里清楚的很,國學必然是排名第一,因為十個讀書人有九個都想要當官,這是人性。
“先生,除了這四個,還有其他的嗎?”
顧錦年好奇問道。
“有,只不過其他的學派,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問題,譬如說前些年出來的縱橫學,陰陽學,五花八門,但都沒有被稷下學宮認可。”
“錦年,按老夫的想法,你入國學要好一些,你的性子,不適合加入朱學,你自己無法約束自己,明學對你已經有些意見,沒必要自找麻煩。”
“國學的話剛剛好,你本身便是大夏權貴,入國學合情合理。”
“當然具體是什麼,看你自己吧。”
甦文景給予了自己的想法。
“學生好好想想吧。”
顧錦年點了點頭,顯得有些若有所思。
孔聖之學,相當于是一個啟蒙,而且孔家人一直把持著,主修孔聖之學,等同于要入孔家,顧錦年不想去。
朱學的話,存天理而滅人欲,這玩意更不適合自己啊,只適合那種天生品德高的人,而且自控能力極強,這種人很恐怖,他認為不該做的事情,就一定不會去做。
比如說吃東西,說不能浪費就一點都不能浪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比佛門苦行僧還要狠。
明學就更別說了,君子之道,如若不懂變通,那就是被人欺負的命,雖然也能彰顯出自己品德高尚,可問題受委屈的是自己啊。
國學嘛.加入進去,就莫名摻雜不少事情,政治這玩意,顧錦年其實不太想踫。
他的想法就是,把自己的余光散發一下,改善改善國家,能幫就幫,剩下的讓王朝自己來處理,自己該休息的時候也要休息,奔著退休去干活的。
但甦文景說的一點都沒錯,現在國學的確最適合自己。
除非自己不進任何學派,那這樣的話,又不太好。
“得好好考慮考慮了。”
顧錦年心中喃喃自語一聲,這些他都不是很滿意。
非要說最滿意的,其實是‘心學’,沒穿越之前,顧錦年讀過心學,當時沒有太理解意思,可隨著來到這個世界這麼長時間,遇到了這麼多事情。
顧錦年愈發對心學產生了濃厚興趣。
奈何事情太多了,根本沒有空閑時間讓自己好好去感悟。
既然現在要面臨學派選擇,顧錦年打算未來一段時間,好好學習學習,同時也算是靜下心來,感悟這個世界的儒道。
顧錦年是覺得自己這段時間太過于急躁了。
www.kmwx.net
應當讀書,好好明悟一二,也要好好反省反省。
“恩。”
“好生回去休息吧。”
甦文景點了點頭。
如此顧錦年告退,他一個人回到了住處。
科舉結束後,大夏書院冷清了許多,九成的學生都回去了,類似于王富貴他們也回家了一趟。
其余人或多或少也離開了書院,除了一些大儒和夫子之外,書院內沒有其他讀書人。
雖有些孤獨,不過也算是清淨。
如此。
一連半個月過去了。
這半個月的時間,顧錦年每天早睡早起,白天寫國策,晚上就是在悟道,關于心學。
不得不說的是,回頭去了解守仁先生的心學,顧錦年愈發有無數感想。
這個心學太符合顧錦年的三觀了。
知行合一致良知。
光是這一句話,就可以讓人窮其一生去研究了。
什麼是知?
什麼是一?
如何實踐?又如何去踐行?
這些都很深奧。
顧錦年也只能從四句教中慢慢領悟。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至善至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如若沒有這四句話,顧錦年很難去理解。
但心學這東西顧錦年曾經也有所研究,心學最早其實源自于亞聖孟子,而守仁先生將心學給予一個完善補充。
儒學這個東西,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見解,這半個月來顧錦年有時極其迷茫。
甚至好幾天睡覺做夢都在思考心學。
以致于念頭難以達通。
但有時候吧又感覺抓住了什麼,卻轉瞬而逝。
這種感覺很痛苦,讓顧錦年不得不強行扭轉思維,將精力放在國策上面。
原因無他。
如果一直去研究心學,自己一定會出事。
閱歷不行,強行去理解,容易鑽牛角尖。
很多事情,你不知道是對的還是錯的,今天你認為是這個意思,可到了明日你又會覺得是另外一個意思,反反復復這麼一折騰,就容易出大問題。
這回顧錦年也算是明白了,為什麼一些老儒常常會因為一本書去研究個幾十年了。
“學術之說,當真是恐怖,我還是要多增加一點閱歷,才能去理解,以現在的認知,強行去理解聖人之意,只怕會出大問題。”
窗下,顧錦年苦笑不已,說實話前些日子他還想過,自己花費點時間,將心學好好理解一二。
指不定去了稷下學宮,自己把心學開創出來,然後念一句知行合一,綻放異象,爭奪天命印記。
現在想想自己還是太年輕了,很多事情看似明白了,其實還是懂那麼一點點。
唯獨經歷過一些曲折,才能成長。
故此,顧錦年全心全意投入在國策上面。
大夏王朝依舊是自己的大本營,說句實話,一開始的確有些擔心,怕自己太優秀老舅會嫉妒自己,後來吧顧錦年也逐漸明白了幾個道理。
這里是仙武世界,尋常的個人實力肯定比不過王朝力量,但當個人實力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生死就不是王朝可以抉擇的了。
就好比自己,若是自己再往前一步,說句難听點的話,哪怕是後世之君想要殺自己,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再加上後世之君為什麼會殺自己?純粹覺得王朝鼎盛了,殺兩個功臣增加點難度?
邏輯就不符合。
所以大夏王朝是自己的大本營,文景先生前段時間說了那麼多,讓自己早點加入學派,其實就是讓自己找個靠山。
可這段時間思前想後,顧錦年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大夏王朝也是自己的靠山啊。
而且是最強靠山。
自己走的是儒道,走的是個人至上,又沒有當皇帝的想法,再加上也是皇室,真要做點什麼,朝廷有什麼理由阻止自己?
而且儒道也是為民而生,古今往來只要不是昏君,其實想要的東西不就是國泰民安,踫到幾個好戰分子,那就是開疆擴土。
跟自己沒有任何矛盾啊。
所以讓大夏王朝鼎盛起來,不僅僅是望舅成龍,更主要的還是為天下蒼生。
讓百姓過的好點,也算是沒白來一趟,每個人總要做點事情,無非是做的多或者少。
當然也主要是這個世界比較枯燥,也算是給自己找點事做。
不過經過這段時間的統計還有一些數據匯總,顧錦年發現大夏王朝的的確確存在很多問題。
而且有些問題比自己想象中要嚴重很多。
簡單點來說,縱觀古今任何王朝其實繞來繞去離不開三件事情。
皇權集中
外部矛盾
民生大計
皇權集中不在乎‘君臣分權’,‘藩王之亂’,‘神權至上’。
君臣分權,宰相就是個典例,分化了皇帝的權力,但這個還好,取消有取消的好處,不取消有不取消的好處。
回顧歷史,明太祖把宰相制度取消了,皇權得到史無前例的加強,這是好事嗎?
表面上來看,最起碼明太祖年間是好事,因為皇帝一個人說了算,也不擔心這個那個,辦起事來也利索的很。
後來朱允桑 扉Γ 旄叱悖 盎 捕紀Σ淮恚 蛭 齙降氖敲 br />
等遇到大明戰神這種存在,那就美滋滋了,沒有宰相的約束,皇帝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五十萬大軍換來的是土木堡之變。
用後世人的一句話來說,一頭豬帶著五十萬大軍出征,都不會輸的這麼慘。
大明戰神有一千種辦法不會輸,但偏偏選擇第一千零一種輸的辦法,瓦剌留學生實打實洗不干淨。
而對于如今的大夏王朝來說,君臣分權問題不是很大。
藩王之亂,才是大夏王朝如今最嚴重的問題,神權至上自己已經打壓下來了,最起碼短暫時間內不可能發生神權至上。
寧王是一個天大的隱患,如果不解決寧王的話,那麼‘攤丁入畝’也好,打壓權貴也罷,但凡是侵害到這群權貴世家利益的事情,都別想落實下來。
你一但落實,這些世家權貴,就要開始聯合造反了。
建德皇帝為什麼會輸?
一半原因是永盛大帝太猛了,顧家也太猛了,另外一半主要原因就是,建德皇帝上任之後,依舊對世家打壓的很凶,繼承太祖的想法,同時為了抬高讀書人的地位,從而侵佔世家利益。
畢竟建德皇帝的老師,乃是朱學一派數一數二的大人物,後來自刎殉國了。
白紙上。
顧錦年也緩緩寫下‘藩王之亂’。
這是頭等的大事。
不解決這件事情,自己老舅寢食難安,自己安享晚年的夢想也可以破滅了。
外部矛盾好說,匈奴國已經老實了,雖然知道匈奴國肯定還有其他想法。
但最起碼大夏王朝目前的外部矛盾幾乎為零,本來是跟大金王朝競爭,現在因為國運龍珠的原因,大家伙要聯起手對抗中洲王朝了。
這件事情,由朝廷自己去處理,文武百官難不成當真是廢物?
而民生大計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點。
拋開藩王之亂不說,寧王這個禍害早晚要除掉。
顧錦年反而不頭疼寧王,早晚得打,打完之後,結果無非就是輸和贏,但不管輸還是贏,往後都會圍繞民生大計去做文章。
朝廷也好,百姓也罷,權貴世家,所有勢力圍繞的核心其實就是‘銀子’。
不信大可去听一天朝會。
六部官員每天奏的折子雖然變著法,但說來說去不就是。
大夏境內有大旱,請求撥款。
官員俸祿太低,請求撥款。
太後壽誕到了,請求撥款。
諸國使臣來了,請求撥款。
兵器戰馬老舊,請求撥款。
戶部︰我不听,我不听。
大致就是這樣的。
這還好永盛大帝是個事業型帝王,這要換作那種貪圖享樂型的帝王,那估計麻煩的事情更多。
而這個民生大計,無非就是三個。
吃的飽、穿的暖、有存銀。
然後這里面又要涉及到修橋建路,商業促進,稅收調整,等等等等一系列的事情。
顧錦年特意從戶部調了近幾年的卷宗過來。
最終得出的結論就是。
大夏王朝完完全全就是赤字財政。
首先,在收稅方面簡直是亂七八糟,反正有很多古怪的賬目,但顧錦年完全相信,戶部絕對不可能算錯賬,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半祖制半新制。
用太祖那套收一部分的稅,然後又自己設立一些新的規矩,收一部分的稅。
賬目不亂才有鬼。
大夏王朝國庫一年收入合計三萬萬兩白銀。
但大夏王朝一年支出高達四萬萬兩白銀。
多的一萬萬兩白銀怎麼出?就是抵債,各種東西拿出去抵債,光是官鹽卷,就有兩萬又八千萬萬兩白銀的虧空賬目。
大致意思就是,國庫沒銀子了,拿官鹽卷抵債,這玩意可以換鹽,你自己拿去折騰。
至于其他雜七雜八的東西,就更亂了。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統一稅目加節流。
大夏王朝的主要稅收是糧食稅,所以攤丁入畝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大問題,根據田地來收稅,管你一家有幾口人,一畝地就按一畝地來收,這樣一來可以大大增加稅收,有效打擊一些掛名避稅的情況。
同時取消各項福利,至少那些世家門閥必須要狠狠的打擊,包括讀書人,以及.皇親貴族。
這般皇親貴族,說難听點大部分都是吸血鬼,每個月從國庫領俸祿,然後借助自己的身份,給佃戶避稅,賺取中間商差價,這玩意必須要狠狠打壓。
如果能做到這一步,那就可以推行統一稅目,將糧稅的價格壓制到一成半左右。
大夏的稅收是三成半,等同于直接少了兩成,百姓自然大喜,倒霉的只是那些權貴。
當然這個想法很美好,可想要施行的話,繞不開之前的話題。
先推恩令。
再殺寧王。
敲山震虎。
雷霆手段。
唯獨這樣,才能施行下去,不然想都別想,皇親貴族,就是這般世家最強的後台,他們不搞下來,就永遠別想普惠百姓。
至于節流倒也簡單,該要的要,不該要的不給。
規矩範圍內,就按規矩走。
規矩範圍外,堅決不能亂來。
拿地抵債,拿鹽卷抵債,這行為就是胡來,雖然可以解決一時之急,但倒霉的就是下下一代帝王。
顧錦年都能想到,要是李基真能登上寶殿,這家伙別說什麼耀武揚威了,保證每天百官聚集在門口討債。
一個個催著李基給銀子。
那個時候,按照李基的性格,九成九會選擇擺爛,直接躺平,讓文武百官自己處理。
文武百官能怎麼處理?只能拆東牆補西牆,就算來了一個能臣也沒用,窟窿太大,絕對不是二十年三十年能解決的,至少需要兩代人才能補全這個窟窿。
誰來補全窟窿。
百姓唄,還能是誰。
“節流這個事情,必須要盡快去處理,戶部雖然一毛不拔,可卻也都是一群飯桶。”
“銀子不是省下來的,而是合理節流外加上賺來的,一毛不拔最多是守財奴,其余一點作用都沒有。”
想到這里,顧錦年對戶部不由產生了一些怨言。
之前他對戶部還算是有些好的印象,覺得戶部能掐住銀子挺不錯的。
現在看來,戶部也只會守住這點銀子了。
想到這里,顧錦年繼續在白紙上寫字。
差不多過了三個多時辰。
最終顧錦年才寫完全篇計劃,這是最簡練的國策了。
為了擔心老舅看不懂,顧錦年還特意舉了不少例子。
但全篇文章,說來說去都繞不開‘殺寧王’。
這寧王不殺,什麼事都干不了。
文章寫完,顧錦年也稍稍休息一會,順便取出江山錦繡圖。
算起來的話,已經過了一個月的時間。
顧錦年打算看看錦繡圖內的情況。
取出錦繡圖後。
圖內萬畝良田當中,所有真龍稻穗已經顆顆飽滿,可以收割了。
真龍稻穗已經完全成熟。
顧錦年收割一小部分,差不多一百棵稻谷,取出之後,一股濃郁的米香味沁人心扉。
沒有 攏 私蹌暝擻梅 Γ 瓤牽 渙AT猜 韁櫚惱媼 γ壯魷幀 br />
很快顧錦年親自去了一趟膳房,生火煮飯。
不到半個時辰,沁人心扉的米香味襲來,鍋內的米潔白無比,如同白玉珍珠一般。
盛了一碗,剛好不多不少,都不用任何作料,光是氣味就讓人食指大動,吃下第一口。
米香四溢,帶著一種清甜口感,吃起來很有嚼勁,咀嚼幾口,滿嘴清香。
不到片刻,一大碗真龍寶米被顧錦年吃進肚中。
很快一股暖洋洋的感覺自胃部傳來,隨後化作精純的真氣,擴散體內。
細細體悟一番,顧錦年不由咂舌。
“武道三境之下,吃了都有效果。”
“尋常人吃,可以增強體魄,不說百病不侵,但至少以後都不會得一些風寒咳嗽。”
“當真是好東西啊。”
“而且這一大碗飯,就能補充我的精力,若是對于普通百姓來說,全家吃一碗,兩三天都不會餓,而對于將士來說,一天吃半碗就能精力充沛一整天。”
“嘶。”
顧錦年實在是震撼了。
他是武王強者,吃一碗這樣的米飯,都感到精力充沛,對于尋常百姓來說,肯定無法消耗一碗真龍寶米所帶來的營養,除非以後吃習慣了,體質得到改善。
不然的話,就剛才顧錦年吃的那一碗,全家五六口人,夠吃三天。
換句話來說,直接等于畝產翻三倍啊。
顧錦年第一步是希望百姓能吃飽飯。
倒也不是說希望人人都是武者。
慢慢蛻變是最好的,一口氣也不可能吃成胖子。
“大金龍米也有這種效果,但大金龍米最主要的是改善身體,卻做不到這般效果,既可改善身體,又能吃飽。”
“不過這些是真龍稻穗,而且又是借助江山錦繡圖種植而出,可能有特殊加成。”
“需要用普通良田種植看看,畢竟江山錦繡圖只有萬畝之大,遠遠無法提供給大夏百姓。”
顧錦年也明白這寶米好的原因。
他想了想,回到住處,再一次取出江山錦繡圖。
稻田內,有大量新生種子。
講這些種子收集差不多百斤的樣子,顧錦年找來一個麻袋裝著。
隨後找了甦懷玉一趟。
讓甦懷玉處理這件事情,大致就是讓甦懷玉分別找不同的良田進行種植試驗。
最好是幾種不同的土地,上等良田,良田,普通耕地,差一點的耕地,以及不適合種植的耕地,還有荒漠之中,都嘗試一下,甚至在海邊種下看,用海水澆灌,看看能不能孕育出糧米。
如果能的話。
那這回是真的發達了。
直接解決大夏糧食危機啊。
而且這還是未來跟大金王朝談判的底氣。
不過听到讓自己去種田,甦懷玉第一時間就拒絕了。
“侯爺。”
“稱您一句侯爺,是大夏的規矩,自稱一句屬下,是給老爺子一個面子。”
“你讓我跑跑腿,甦某從來也沒有怨言,你現在讓我種地?明日是不是還要讓我施肥?”
“這事請恕甦某答應不了。”
甦懷玉態度很堅定。
直接拒絕顧錦年這無禮的請求。
而之所以選擇甦懷玉,完全是因為這東西價值不菲,必須要找一個信得過,而且靠譜的人來試驗,找別人他不放心。
只是沒想到甦懷玉竟然這麼直接的拒絕。
“甦兄。”
“大夏不夜城,能不能日進斗金,就靠這一袋子稻谷了。”
“你要是不願意,虧了本可別怪我坑你啊。”
既然甦懷玉不答應,顧錦年也只能出此下策了。
一听這話。
甦懷玉馬上打起精神。
“民以食為天,甦某雖是一介武夫,也懂得家國情懷。”
“實不相瞞,甦某一直有個夢想,就是希望人人有飯吃。”
“這事交給我來吧。”
听到跟銀子有關系,甦懷玉變得很熱情。
如此,甦懷玉拎著種子就離開書院了。
去什麼地方顧錦年不管,反正交代清楚了,保密,安全,以及結果。
怎麼折騰都行,回頭把情況告訴自己就好。
如此。
待甦懷玉走後,顧錦年又回去繼續琢磨事情了。
而如此。
一直到了深夜。
一道道身影,以十萬火急的速度,朝著大夏京都疾馳而來。
“三千里加急公文!快!快!快讓開!”
“五千里加急公文!速速退讓!”
“八千里加急公文!我要見聖!”
“萬里加急公文!十萬火急!”
隨著一道道吼聲響起,打破了大夏京都的寧靜。
不到一刻鐘。
養心殿內。
一道道身影出現,每個人都顯得無比憔悴,他們連著幾天幾夜雙腿趕路,連水都沒喝一口,若不是都是神通境武者,只怕根本扛不住。
十萬火急的公文,都是由武者相送,因為到了神通境,跑起來比馬要快。
就是累。
“陛下!江中郡遭遇大旱,水流全無,蝗蟲過境,莊稼一夜之間全部消失,請求朝廷撥助糧草。”
“陛下!隴西郡突發地動,十三府全部遭難,死傷無數,請求朝廷派兵救災。”
“陛下!東林郡火山爆發,大火連綿,群山而焚,無數百姓葬身火海,更有妖物下山,為禍人間,請求朝廷援助。”
“陛下!南越郡突遇罕見大雪,山木結冰,水流停息,受災地區超九府。”
隨著一道道聲音響起。
養心殿內。
永盛大帝的面容瞬間難看到了極致。
他有預料,大夏天災。
可沒想到的是,一口氣全部來了,而且動輒就是一郡之地受災,這簡直是大劫啊。
超過自己心中預料。
然而就在此時,一道身影火速趕來,是徐太一的身影。
“陛下。”
“臣夜觀天象,發現有十七顆火石,正朝大夏境內墜下。”
隨著徐太一的聲音響起。
永盛大帝徹底沉默了。
第一更送到。
睡覺去。
今天看情況寫出第二更來!
然後求一波月票!
昨天過完節,一直在碼字!
心心念念著老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