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搜索書籍︰
  HOT︰ 極品飛仙

第296章 血流成河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我的姐夫是太子 | 作者︰上山打老虎額

    第296章 血流成河

    朱棣听罷,凝視著高祥。www.biquge001.com

    眼前這個相貌平平,看上去並不出彩的人,所說的事,都極有章法。

    他踱了兩步。

    恰在此時,陳禮匆匆進來,對朱棣行禮道︰“陛下,蹇部堂與吏部諸官到。”

    他頓了頓,又補上了一句︰“百官求見。”

    這事太大了。

    吏部被一鍋端,朝廷震動。

    此時,誰也坐不住。

    朱棣听罷,露出一絲冷笑,逐而道︰“來得正好,都叫進來。”

    須臾功夫,蹇義與一些吏部的大臣,會同文淵閣諸學士,以及各部尚書,紛紛到了。

    所有人都沮喪著臉,正待要行禮。

    朱棣只是冷冷地掃了他們一言,便大手一揮︰“不必行禮了,反正在爾等心里,朕也不過是個民賊而已。”

    此言一出,嚇得所有人白了臉色,連忙拜倒在地,大氣不敢出。

    朱棣理也不理他們,他繼續凝視著高祥。

    高祥等人,說不緊張是假的,可到了這地步,若是還有差池,那就真的活該他們倒霉了。

    朱棣道︰“你方才說,各算各的賬,是何緣由?”

    高祥定了定神道︰“分清楚權責,運輸的管好運輸,這筆賬給了他們,他們只要保證送到即可。而征糧的征他的糧,征多少,就要入庫多少。如此一來,就防止了倉儲、征收、運輸統統掌握在地方官吏身上,既確保他們不會假借損耗的名義加征糧食,也可確保糧食的賬目清楚。”

    朱棣皺眉,他沉吟著,細細思索之後,便道︰“杜絕加派?”

    加派一直都是明朝老大難的問題。

    這里頭最大的變數就在于,火耗。

    太祖高皇帝在的時候,給予百姓的稅賦是極低的。

    低到什麼程度呢?

    當時的稅制是︰太祖定天下官、民田賦,凡官田畝稅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減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沒官田一斗二升。

    按理來說,正常的民田,也不過是征收三升多一些的糧而已,幾乎等同于,三十稅一。

    可太祖高皇帝的稅制雖是如此,實際上卻不是這麼一回事,因為其中涉及到的就是損耗。

    官府向百姓征糧,會用損耗的名義,要求百姓多交,再加上其他的名目,這就導致,百姓收上去的糧,可能是五升,也可能是十升。

    當然,官府也不會將這五升或者十升糧當做三升送到朝廷那里。

    可能真正送到朝廷的,就只有兩升,因為他們同時也向朝廷報損耗。

    這幾乎已是從漢朝開始,就有的所謂雀鼠糧,或者是火耗糧,可以說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合理合法的收入了。

    高祥道︰“加派的問題,可怕之處就在于,沒有定數,若是好官,則少加派一些,若是遇到貪婪的,便加派無度,有了這個名目,橫征暴斂。太平府把帳厘清了,權責分清之後,一切有了定數,事情也就好辦了。”

    朱棣繼續問:“什麼叫事情好辦?”

    高祥道︰“以往的時候,官紳不納糧,隱田不繳賦。所以這賦稅多是向小民征收,小民大多大字不識,對律令也都不懂,逆來順受,所以這加派,他們既然敢怒也不敢言,即便敢言,也不知如何言。”

    高祥頓了頓,繼續道︰“可太平府,為了打擊白蓮教,所以清查了隱田,且官紳必須與官府同舟共濟,為了清除白蓮教余孽,所以需一體納糧……”

    張安世站在一旁,听得感動不已,高祥真的……

    哭死……這家伙到現在還惦記著打擊白蓮教的事,他張安世都險些忘了。www.kmwx.net

    高祥繼續道︰“這些官紳還有讀書人要納糧,尤其是清查了他們的隱田之後,再加上攤丁入畝,那麼就必須得按規矩來,不可授人以柄,若是不能保證公平公正,不能堵住他們的嘴,則是後患無窮,他們必要在鄉里教唆百姓,或是煽動人四處狀告,鬧得雞飛狗跳。”

    朱棣听罷,猛然醒悟。

    “這個規矩必須有,有了規矩,別人是多少,他們就是多少,該他們的就是他們的,該官府的就是官府的,大家各行其是,唯有如此,才可讓人無話可說,把事情辦下去。”

    朱棣審視地打量著高祥。

    他隨即挑眉道︰“可沒了損耗,官府是否要拿出一大筆銀子?”

    “是。”高祥道︰“這是威國公的主意,不過這一筆銀子,說大不大,說小也是不小。若是在以往,這筆錢可謂天文數字,雇佣這麼多人運糧,還有車船的開銷,官府根本無法承受。可太平府為了打擊白蓮教,開征商稅,有了商稅,這就是一筆小錢了。”

    “這等于是用商稅補了一些糧稅,而要征商稅,也不好征,首先得要確保。在太平府的商賈能在太平府穩當的經營,如若不然,就是竭澤而漁而已,所以同知廳這邊,現在多了一個職責,就是偶爾要為作坊排憂解難,給他們提供一些便利,譬如對作坊的聚集區域,要增加一些道路和橋梁的修建,還需興建一些碼頭,除此之外,盡力要讓差役不得去滋擾商戶,其中種種的細務,賤民也是一言難盡。”

    朱棣听罷,卻覺得這其中環環相扣︰”為了向士紳征糧,就得廢黜損耗,確保公平公正。要解決損耗,就需有商稅,而要讓商賈們不因商稅而逃亡到其他地方,又要盡力不滋擾他們,對他們進行安撫……這……行得通嗎?“

    高祥便道︰“這一方面,需要同知廳辦事穩妥,不出差錯。除此之外,還有推官廳,推官廳要能及時收集到百姓的輿情反饋,確保不會生變。是了,還有照磨所,照磨所要約束官吏,使他們不敢越過雷池。再有就是下頭各縣,各縣的縣令、縣丞,哪怕是主簿和典吏,甚至是文吏、差役,都需盡心竭力。”

    朱棣道︰“你做同知的時候,對下頭三縣,可有了解?”

    高祥道︰“略知一些。”

    朱棣隨口道︰“蕪湖縣的縣尉是何人?”

    高祥立即就道︰“劉武道,此人年邁,身子不好,不過自威國公打擊白蓮教以來,他也盡心做了不少事,帶著縣里的差役,阻止過幾次征糧引發的亂子。”

    朱棣有些驚奇,又道︰“那麼當涂縣的主簿又是何人?”

    高祥不加思索的就又道︰“姓陳名舟,陳舟這個人,辦事很謹慎,負責的就是錢糧的事,三縣之中,當涂縣的賬目是最清楚的。所以賤民當初,都讓各縣的主簿,向這位陳主簿學一學。不過這一次,他也被罷官了。”

    朱棣倒吸一口氣,越听越覺得匪夷所思。

    “你辦事如此得力……”朱棣看了高祥一言,眼中有著掩蓋不住的欣賞,他隨即沉吟著,口里道︰“這府中上下的事,盡都了如指掌,為何當初……不曾有人舉薦茫俊br />
    這是一個人才啊!至少這樣的人,按理來說,不該只是屈居于一個府里的同知。

    “賤民並非是什麼賢才,從前和絕大多數同知一樣,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才干。”高祥臉上沒有一絲得意之色,反是平靜地道︰“至于陛下所詢問的這些事,都是自威國公上任之後,為了打擊白蓮教,下官不得不去了解和走訪的事,整個太平府,與其他的府不同,必須要有效的解決軍令所引發的問題,這府中上上下下的人,其實多數和賤民一樣,並沒有多大的區別。”

    這家伙倒是實話實說了。

    朱棣忍不住瞥了張安世一眼。www.luanhen.com

    而後,朱棣道︰“知道你為何會在京察中評為劣等嗎?”

    “賤民不知。”高祥不是純老實人,這種問題這個時候,他知道自己是不能答的。

    朱棣則是冷冷一笑,他此時反而沒有大怒,而後卻是看向吏部諸官,冷聲道︰“你們呢,你們為何將他評為劣等?”

    蹇義等人,一個個只實實在在地跪著,默不作聲。

    朱棣眼中閃過一絲諷刺,轉而道︰“京察之事,是誰主持?”

    短暫的沉默之後。

    功考清吏司郎中劉榮,戰戰兢兢地叩首道︰“是……是臣。”

    朱棣死死地盯著他︰“你認識高祥?”

    劉榮顫著聲音道︰“不……不認識。”

    朱棣立即就問︰“不認識,為何他為劣等?”

    “他……他們……受到了檢舉……”劉榮道︰“許多百姓,怨聲載道,說他們在太平府作威作福,盤剝百姓……”

    朱棣道︰“何人檢舉?”

    “乃……乃當涂縣百姓楊丹以及蕪湖縣百姓鄧聰人等……”

    朱棣此時倒是回過頭來,看著高祥道︰“他們是什麼人?”

    高祥如實道︰“乃本地富戶,那鄧聰還是至正年間的秀才,他有一子,也已中舉,此番從他家里清丈出來的隱田,多達三千五百余畝。至于楊丹,此人隱田也在千畝以上。”

    朱棣點頭,神色還算平靜。

    可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他突而對陳禮道︰“派人……圍了這了兩家,此二戶誣告,誣告者反坐,楊丹與鄧聰,立殺。抄沒他們的田產,家中其余人,流放新洲。”

    陳禮道︰“遵旨。”

    隨即挎刀而出。

    那劉榮听罷,似觸電一般,整個人似是嚇得魂不附體。

    檢舉的幾個民戶,都是這樣的下場,那麼……像他這些人……只怕……

    他驚得渾身顫抖,想也不想的就立即對著朱棣叩首,磕頭如搗蒜,口里滿是悲切︰“陛下……陛下……”

    朱棣卻是冷靜地繼續問道︰“接到了檢舉之後,進行了核實嗎?”

    “核……核實過……不,沒有核實……有……有核實……”他說話開始變得語無倫次。

    因為他悲哀的發現,好像他無論說什麼,都是錯的。

    核實過,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沒有核實?沒有核實你就敢這樣不分是非?

    朱棣似是在努力地隱忍著怒火,厲聲道︰“到底核實過沒有?”

    “陛下,他們的官聲極壞,影響十分惡劣,臣……臣當時……也是听說這些事,便……便……”

    “官聲極壞?”朱棣道︰“又是何人,說他們官聲極壞?”

    “是……是……”

    朱棣道︰“你不說,就是包庇!”

    “當時臣在吏部部堂,听主事梁尚師、吳開生二人說起此事……”

    朱棣道︰“這二人……拿下。”

    “喏。”

    朱棣繼續道︰“只這二人嗎?還有呢?就憑這二人一面之詞?“

    ”還有都察院以及大理寺諸官,他們協助這件事……對于太平府上下官吏,也是頗有微詞。”

    “頗有微詞?”朱棣冷漠地挑挑眉道︰“有什麼微詞?”

    “他們說……如此殘民害民,百姓們活不下去了,這是要逼民為盜,是……”

    朱棣不耐煩地道︰“協辦京察的都察院、大理寺官,立即拿辦,梟首示眾。”

    又有人領旨而去。

    下達了這份旨意後,他的火氣似乎消下了一點點,卻凝視著劉榮,步步緊逼地道︰“只是這些人嗎?就因為這些人,你就不問是非黑白?”

    劉榮小心翼翼地抬頭,而後誠惶誠恐地側目看了身邊跪地的蹇義一眼。

    他嘴唇嚅囁和哆嗦著,內心的恐懼已經不斷的脹大,淚如雨下道︰“沒……沒有其他人了,是臣一時不察。”

    “好一個一時不察。”朱棣道︰“就因為你所謂的一時不察,便要我大明的能吏,流放瓊州,世代為吏。自然,也免不了你的一時不察,便可教那些貪贓枉法之徒,評判為優等,獲得升遷。這就是你的一時不察嗎?”

    “萬死,萬死……”劉榮已將腦袋磕破了,他瞳孔不斷地收縮,期期艾艾道︰“臣……臣……臣有萬死之罪,請陛下罷黜臣下。”

    朱棣背著手,冷面道︰“罷黜?你為何有這樣的念頭?”

    劉榮抖動著,昂首,祈求地看著朱棣。

    朱棣道︰“朕若是只罷黜你,其他人會怎樣想呢?他們會想,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犯了錯,大不了就罷官而已。何況你被罷黜,那些與你沆瀣一氣之人,一定也會想,你是為了維護他們的好處,所以才落了個罷官的下場,只怕他們要將你當菩薩一樣的供起來,對你感恩戴德,千恩萬謝。你回到了老家,那些士紳們,只怕還要對你敬若神明!”

    朱棣直直地盯著他,似是要將他看穿,隨即嘲諷地笑道︰“哈哈………世上有這樣的好事嗎?”

    劉榮道︰“陛下……陛下……”

    朱棣道︰“滅三族,將他凌遲。”

    劉榮︰“……”

    劉榮徹底的僵住了,他想過自己可能會惹來殺身之禍,但是萬萬沒想到,朱棣會這樣的狠。

    他只覺得腦子嗡嗡的響,似乎因為求生欲的緣故,不等禁衛來拿他,他突然歇斯底里道︰“臣何罪之有?”

    他咆哮著︰“什麼打擊白蓮教,分明是借打擊白蓮教……殘害百姓!太平府三縣的百姓,尤以鄧聰、楊丹人等,無不是當地耆老,在野賢士,平日里樂善好施……這樣的人,太平府上下,竟逼迫他們到這樣的地步,這高祥等人,與酷吏又有什麼分別?陛下……今日殺臣,要出大亂子的啊,從此之後,只怕天下百姓,都要對陛下離心離德,陛下難道這些也不顧忌嗎?”

    朱棣目中突然掠過了一絲凜然,他冷笑道︰“太祖高皇帝得天下,靠的乃是奮勇沙場上的將士,是受不了暴元的黎民百姓。朕今日得天下,靠的乃是三軍奮勇,是那些老老實實繳納稅賦的良善小民。你所說的那些百姓,他們是什麼東西。”

    “當初……他們在蒙古人那里出將入相,可保住了暴元?今日……這些人已得本朝如此優渥對待,卻還敢不知足,竟還敢裹挾百姓,以所謂的民意來要挾朕,今日清查出了他們的隱田,教他們與百姓一道納糧,他們竟還敢勾結似爾等這樣的禽獸打擊異己。”

    朱棣不屑地看著他道︰“若如此,便會離心離德,難道這些狗東西,還敢造反嗎?若要造反,那就早早造反吧,倒要教他們知道,朕的刀還利否。”

    說罷,朱棣眼眸猛地一張,手指著劉榮,聲音凌冽無比︰“凌遲處死,殺他全家!”

    禁衛們再無猶豫,拖拽著劉榮便走。

    劉榮這時再沒有了方才的勇氣,此時已嚇尿了,口里大呼︰“陛下,陛下,臣已幡然悔悟,饒命,饒命啊……”

    朱棣看也不看這劉榮一眼,卻是看著這滿地跪著的大臣。

    他目中噴火,突然道︰“蹇卿家……”

    蹇義叩首︰“臣在。”

    朱棣道︰“京察報到你這尚書這里,你有核實嗎?”

    蹇義始終都保持著沉默,可現在,他知道沉默不下去了。

    蹇義道︰“核實過。”

    此言一出,朱棣濃眉深皺︰“核實的結果如何?”

    “與下頭報上來的,並無差錯。”蹇義道︰“深得老臣之心。”

    朱棣用一種古怪的眼神看蹇義道︰“這麼說來,高祥等人之事,也與你有關?”

    “確實息息相關。”蹇義道。

    “為何如此?”朱棣暴怒。

    蹇義道︰“國朝優待士紳與讀書人,而士紳與讀書人為朝廷效力,這是歷朝歷代都有的事,即便是陛下所言的暴元,尚且也知拉攏士紳和讀書人爭取人心。平天下的時候,確實需要將士,可下馬坐天下,卻決不可仰賴將士,臣以為……太平府……所行之事,實為我大明隱患,臣為江山社稷計,才出此下策。”

    朱棣冷冷地看著蹇義︰“這樣說來,這一切都是你故意為之?”

    蹇義道︰“是,所以請陛下不必為難劉榮、鄧聰以及都察院、大理寺人等,誅臣三族,足矣。”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動容了。

    只見蹇義接著道︰“臣也愛惜自己的生命,也對自己的族人關切,臣自幼讀書,不敢懈怠,所學的……無非都是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這些道理,歷朝歷代的君主,有對其棄若敝屣者,也有的將其奉為圭臬。可是敢問陛下,那些將其棄若敝屣者,如今安在呢?”

    朱棣冷笑道︰“好你個蹇義!”

    蹇義卻像是感受不到朱棣的怒火一般,平靜地道︰“太平府,不過是征糧而已,靠著太平府的征糧,這天下的錢糧是充實了,可是敢問陛下……人心呢?陛下,難道就為了這些錢糧,可以換來人心嗎?”

    朱棣抿了抿唇,眼中的怒意一絲為減,氣咻咻地道︰“強詞奪理。”

    蹇義道︰“臣……自知死罪,絕無僥幸,今日所言,並非是強詞奪理,只是覺得……陛下不能偏信一人而已。臣對威國公,也並無成見,他身為武臣,雖為外戚,卻數次大功于朝,絕非尋常幸臣。可臣若是公允的來說,威國公確實不適合治世,治世非行軍打仗,也絕不是簡單的計較錢糧多寡,歷朝歷代,聖君垂拱而治,君臣相得,方可有太平盛世,難道這也錯了嗎?”

    他繼續叩首,口里接著道︰“陛下若是認為老臣錯了,可老臣卻堅信,一時的錢糧多寡,對于天下,並不會帶來多少好處,反而會貽害無窮,臣言盡于此,請陛下……誅臣。”

    說罷,他再無一言,陷入了沉默。

    而朱棣,也陷入了沉默。

    蹇義看似說的有理有據,可朱棣依舊還是滿腔怨憤,他對蹇義所言,是厭惡到了極點。

    可他掃視跪在自己腳下的諸卿,卻察覺到,幾乎所有人,都露出兔死狐悲之色。

    朱棣沉默了半響,最後目光定在一個人的身上,道︰“胡廣,你說朕該如何處置?”

    胡廣沉默了片刻,才道︰“陛下,臣自幼讀書,書中所言,確實如此,臣……臣……希望陛下能夠寬宏大量,蹇義乃老臣,功在社稷,請陛下念他老邁……”

    朱棣挑了挑眉,不耐煩地將目光落在另一個人的身上,道︰“楊卿家,你來說。”

    一般情況,當皇帝不滿意一個人的答案,便會詢問另外一個人,直到問出滿意的答案為止。

    而楊榮也深知這一點。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399xs.com 399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802858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