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搜索書籍︰
  HOT︰ 極品飛仙

第55章 蔡確陛辭薦元老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我在現代留過學 | 作者︰要離刺荊軻

    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

    第55章 蔡確陛辭薦元老

    新君即位,是大內宮城警備最森嚴的時候。www.luanhen.com

    從內東門向里,幾乎每一道門禁下,都有著大將帶甲坐鎮。

    而在內東門外,宰執大臣,也都留宿皇城。

    自然,這也是禁中消息,流通的最快的時候。

    很多事情,甚至都不需要過夜,就已經到了皇城之中的群臣耳中。

    “陛下真乃仁恕之君也!”皇城內,留宿的勛臣宗室們,都是露出了神往之色。

    上一個仁恕天子,乃是仁廟。

    仁廟在位,那是所有人的樂土!

    仁廟為政寬和,待臣下以仁恕為先,對勛臣外戚以寬厚為本。

    輕易不罪大臣,輕易不罰宗室。

    哪怕是臣子們說了讓其不喜歡的話,他也最多在宮里面自己生一下悶氣,很少會一直記恨。

    他也很少自己一個人做決策。

    總是要召集宰臣一起商議,在充分討論和得到朝野支持後,他才會施行一些政策和法令。

    最重要的是︰沒有市易法,更沒有均輸法這些讓人討厭的東西。

    那個時候,大家伙多快活啊!

    如今,若是再來一個仁廟……

    便是告罪在家的王,在听說了傳說後,也是長舒一口氣。

    “仁恕好啊!”他靠在椅子上,緊繃的神經,終于得以放下。

    “寬仁好啊!”

    他是慶歷二年的榜眼,在仁廟治下,為官幾近二十年。

    所以,他很清楚,仁廟時代的政治風氣是什麼樣子的?

    上下和睦,朝野無事。

    大臣們再怎麼過分,那位天子都是笑眯眯的。

    據說,便是連北虜,也為仁廟的寬仁治政深深折服。

    北虜賊酋,甚至迄今都會在仁廟每年的忌日,在宮中致祭。

    其駕崩之日,哀至燕地,千里為之慟哭。

    如今又一個仁恕天子在位,王覺得,自己應該是可以全身而退的。

    至少,保住宰相體面,是沒有問題的。

    說不定,還能保全自己的全部頭餃!

    然而……

    王不知道的是——正是因此,御史台上下,都已經被打了雞血了。

    既然是仁恕天子在位。

    那麼御史台過分一點,也不會有事,對吧!?

    想想皇佑、嘉佑的前輩們。

    就算把宰相和執政們,罵成司馬懿在世,王莽復生。

    他們也屁事沒有,了不起出去轉幾年又回來了。

    于是,御史台的御史們,連夜修改自己的彈章。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之前的措辭,還是太溫和了些。

    如此溫和的文字,若是遞了上去,豈不是起不到任何作用?

    當然了,這些彈章並不會馬上遞上去。

    因為,如今正是國喪期間。

    依制度,除非軍國大事,通見司一概不會通傳。

    只有過了第一個七天,群臣勸慰新君,並勸慰太皇太後、皇太後之後,通見司才會開始運轉。

    也是在那個時候,太皇太後和皇太後才會帶著新君,在大內迎陽門下,接見群臣,並開始依制度,拒絕群臣請求听政的奏請。

    一直要三次推辭之後,才會開始正式听政。

    趁著這段時間,每一個御史,都在極盡可能的在市面上,搜集和打听,有關王過去的事情。

    恨不得將他小時候在床上尿床的事情也給翻出來。

    而且,大多數人,根本懶得去辨別真偽,听到就寫上去。

    御史嘛,不就是這樣?風聞奏事,就是他們的職責!

    可從來沒有人說,要他們分辨真偽虛實。

    那是朝堂諸公和官家的事情!

    于是,王根本不知道,他正在面對什麼?

    王更不會知道,因為他自己蠢,說了那樣的話,被御史們抓住了把柄。

    所以,他反倒成了李憲的擋箭牌——有一個‘陰持兩端,不顧大義’的宰相擋在前面。

    還有誰會去關注,李憲去年奏報不實那點小事情?

    ……

    隔日,元豐八年,三月庚子(初七)。

    趙煦醒來的時候,向太後身邊的內臣,嚴守М鴕丫 謨暗尼︿煌獾茸帕恕br />
    “大家,太後娘娘,命臣來告知大家︰都堂已經集議,因左相告罪在家,閉門不出,擬以右相蔡確為山陵使,即日陛辭,先行前往河南府,為大行皇帝,勘探帝陵、發掘地宮、建造神道!”

    趙煦點點頭。

    蔡確充任山陵使,這就意味著,在王基本確定罷相的現在。

    蔡確也將在完成山陵使的任務後,必須請郡出知。

    這樣,朝堂上的三省兩府,一下子就空出了兩個宰相的位置。

    而圍繞這兩個蘿卜坑,必然引發朝野內外的爭奪。

    “為我更衣吧!”趙煦說道。

    立刻就有著女官上前,服侍趙煦穿著。

    這些女官,有一半是趙煦慶寧宮里的,另外一半,則是向太後親自在坤寧殿里選的。

    都是服侍了向太後十多年,信得過的女官。

    趁著天子更衣,嚴守К絛醋畔蛺 蟺鬧齦潰  熳踴惚ㄗ懦 蒙系氖慮椋骸按送猓 袢杖【 椋  伍x門通事舍人宋球,赴北國告哀!”

    趙煦嗯了一聲。

    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自澶淵之盟後,遼宋兩國,已經大體維系了數十年的和平。

    兩國交往,也形成了制度和慣例。

    不止每年,都會互遣使臣,祝賀彼此君主的新年、聖節,也會彼此祝賀對方的太後、皇後聖節(假如有的話)。

    此外,雙方還會互相通告彼此的大事。

    譬如帝崩、新帝即位,立後、立太子等等。

    在禮數上,兩國之間,幾乎已經做到了極致!

    換上喪服,趙煦接過被遞來的竹杖。

    持著它,趙煦走出寢殿,然後在御龍直的簇擁下,出了福寧殿。

    向太後的儀衛已經在殿前等候了。

    趙煦上前,和向太後見了禮。

    然後母子兩人,便坐上了厭翟車,前往大內的迎陽門。

    ……

    迎陽門,在宣佑門以西,後苑以北,位于崇政殿和垂拱殿之間,乃是歷代以來,天子新即位,未除服前,召見大臣之地。

    也是天子在禁中召見近臣的地方。

    此外,此門還是後宮妃嬪們,前往後苑,游山玩水的必經之地。

    趙煦和向太後到的時候,迎陽門下的那個小殿里,已經升起了帷幕,也擺好了坐褥。

    太皇太後,也坐在了帷幕西側中。

    “皇太後、大家臨殿!”隨著一個內臣的高呼。

    向太後帶著趙煦,從小殿的後門,走了進去。

    向太後先帶著趙煦,到了太皇太後面前請了安。

    母子兩人才坐到了殿內東側的兩張坐褥上。

    這兩張坐褥在位置上來說,是一前一後,但彼此挨得很近。

    <div class="contentadv"><div id="txtmid">

    這是趙煦的想法或者說發明。

    因為沒有先例可循,也因為趙煦的發明,讓向太後很開心。

    所以,假如不出意外的話,今後的兩宮時代,這種母子前後安坐听政的方式,就要變成定制。

    換而言之,趙煦再也不用去看大臣屁股了。

    母子落座之後,就有著通見司的官員,領著穿著喪服的蔡確,到了迎陽門下。

    蔡確一到小殿前,立刻持芴俯首面朝小殿內拜道︰“臣,尚書右僕射、中書侍郎確,恭問皇帝陛下聖躬萬福!”

    “恭問太皇太後聖躬萬福!”

    “恭問皇太後聖躬萬福!”

    “相公免禮!”太皇太後說。

    “相公免禮!”向太後也說道。

    趙煦則輕聲道︰“右相乃朕之肱骨,社稷重臣,不必多禮……來人,給右相賜座!”

    帷幕中,太皇太後和向太後听著,都是滿意的點頭。

    都在心中暗道︰“六哥真是聰慧!”

    “這等召見大臣的儀態和話術,只教了一遍了,就能記住,還能運用如心……”

    尤其是趙煦說話的語速和神態,都讓兩人特別高興。

    不疾不徐,溫潤如玉,可堪君子也!

    帷幕外的蔡確,頓首再拜,謝道︰“陛下隆恩,太皇太後、皇太後垂青,臣感激涕零!”

    這才坐到了被一個內臣搬來的瓷墩上,持著玉芴,恭敬的看向帷幕之中。

    “臣此來,是來與陛下、太皇太後、皇太後拜別的!”蔡確持著玉芴,略有激動︰“都堂三省集議,臣等宰執皆以為,如今既然左相告罪,那麼臣身為右相,又受大行皇帝隆恩多年,自當恭為大行皇帝山陵使……”

    趙煦在帷幕中听著蔡確的話,內心一陣唏噓。

    上上輩子,蔡確可不是這個樣子的啊!

    他在王死後,死活不肯去當山陵使。

    做了山陵使回來,又死活不肯上表請郡。

    而現在,至少在迎陽門下,他是甘願去的。

    恐怕回來後,也會依傳統請郡。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趙煦掌握了主動,提前三天被立儲所造成的。

    三天,改變了一切。

    蔡確不必再去和章 黃鵒 繆啻銼乒 br />
    沒有逼宮,蔡確在太皇太後眼中,就不再是危險的,必須除之而後快的人。

    又因為王事發了,于是,蔡確得以獨享定策立儲擁立的大功——哪怕他是被動的。

    但,這也是功勞。

    所以,蔡確才不再抗拒吧?

    趙煦在心中想著。

    太皇太後那邊就已經開始依著傳統,問了起來︰“相公此去為大行皇帝山陵使,未知朝中諸事,可已安排妥當?”

    蔡確那里敢在這個事情上代替兩宮拿主意?立刻持芴敬拜︰“啟奏太皇太後︰此事非臣所可以預聞也!”

    “此乃人主之權!”

    制度,兩制以上的大臣以及六部的主管大臣,都只能由天子特旨除授。

    無論是三省兩府,還是吏部,都無權過問,也不可以過問!

    太皇太後和向太後,對蔡確的回答,都還算滿意,于是對視一眼,點點頭,道︰“老身和皇太後,都不曾臨朝,對于臣並不了解!”

    “右相在朝十余年,為相數年,輔佐大行皇帝,更化國政,推行官制,可知諸位臣中,誰可堪軍國之任?”

    蔡確再次持芴答道︰“臣惶恐,豈敢言此?”

    “然,若太皇太後、皇太後、皇帝陛下,不以臣卑鄙,臣斗膽請薦一人……”

    “嗯?”兩宮眼中都露出疑惑。

    蔡確持芴敬拜︰“臣斗膽,愚以為,先朝元老,大行皇帝肱骨之臣,持節建雄軍節度使、知河南府、西太一宮使臣韓絳,可當大任!”

    “臣萬死,薦于皇帝陛下、太皇太後及皇太後!”

    于是離開瓷墩,俯首在地。

    這下子不止是兩宮眼中,都露出精芒。

    就連趙煦,也在心中大喊一聲好!

    這個蔡確,還真是厲害!

    果然只有取錯的名字,沒有叫錯的外號啊!難怪世人皆稱右相蔡確乃是蔡大嘴!

    還真是大嘴吃四方!

    蔡確推薦的這個人選,就像子彈一樣,打在了趙煦的心坎上。

    也打在了兩宮的心中。

    原因?

    在王已經注定去職,甚至可能討不到好的現在。

    在蔡確也肯定要出知地方的現在。

    以資歷,以人望,以對朝野上下的影響力,以在兩宮面前的好感度,甚至是以新黨和舊黨的接受程度來看。

    都沒有比韓絳更合適的人選了。

    太皇太後和向太後,沉吟了許久後,也被蔡確推薦的人選所心動了。

    因為她們想了很久,確實沒有想到比韓絳更適合接任宰相的人選。

    司馬光?

    太皇太後倒是想,但司馬光從未做過宰執,也從未進過三省兩府。

    所以,司馬光至少要先做一任東府或者西府執政,才能拜相。

    呂公著倒是勉強夠資歷,可問題是他遠在揚州,拜相制書送過去都得差不多二十天,等他入京履職,又要二十幾天。

    太遠了!不適合朝堂現在的需要!

    而剩下有資歷的人,年紀又太大了。

    總不能叫文太師再次入朝吧?

    他都快八十歲了!

    而且文太師已經致仕了,再請他回朝主持大局,會讓北虜西賊以為大宋無人!

    嚴重影響國際觀瞻!

    張方平、王拱辰等人也是同樣的原因。

    剩下的,非新黨的,可供兩宮選擇的人里,就剩下了在河陽府的馮京以及在許州的韓維還有在家榮養的孫固。

    馮京,兩宮都不太想選。

    原因是這個人舊年在京師的時候,名聲不算太好,年輕的時候還幫人干過騙婚的勾當。

    人品上,讓兩宮不大放心。

    至于韓維?那是韓絳的弟弟。威望、資序也遠不如韓絳!

    剩下的孫固,固然讓兩宮感覺不錯。

    可問題是孫固在威望上嚴重不足!

    他要是拜了相,幾乎不會有人服氣!

    況且孫固的身體,一直不好,強行推上去,萬一死在任上,就要出洋相了。

    韓絳唯一的問題,就在于年紀確實有點大。

    可偏偏,無論是在趙煦眼里還是兩宮眼中,這都是優點!

    為什麼?

    一個過渡期的宰相,他要是很年輕,萬一干的不錯,佔著蘿卜坑怎麼辦?

    ……

    注︰蔡確的名字,反過來念是確蔡。

    在當時福建的方言里,確蔡的發音是一道福建家常菜的名字︰殼菜。

    所謂殼菜,就是蛤蜊,蛤蜊大嘴一張,嘎巴嘎巴。

    所以,蔡確被時人稱為︰蔡大嘴、蔡蛤蜊。

    嗯這個外號,是大宋名臣劉所贈。

    劉曾協助司馬光修資治通鑒,負責漢史部分。

    這個家伙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給當政的宰執取外號或者調侃他們。

    而且通常他送出去的外號,因為太形象,也太深入人心,會伴隨那個人一生。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399xs.com 399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802858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