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搜索書籍︰
  HOT︰ 極品飛仙

第276章 還是釣魚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我在現代留過學 | 作者︰要離刺荊軻

    筆趣閣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請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

    第276章 還是釣魚

    元豐八年十一月丙午(十六日)。www.kmwx.net

    趙煦陪著兩宮,再次來到慶壽宮,視察慶壽宮的翻修工作。

    隨著張茂則‘自請歸老’,這個事情就落到了太皇太後身邊另外一個大貂鐺粱惟簡的肩上。

    粱惟簡辦事,還是很利落的。

    慶壽宮的工程,每天都有新的變化。

    屬于慈聖光獻的宮殿,每天都在變得更像高氏喜歡的形狀。

    將慶壽宮視察一圈,趙煦就道︰“梁都知任事果然勤勉,宜當褒揚!”

    粱惟簡當今喜滋滋的拜道︰“老臣給娘娘效命,不敢求賞!”

    趙煦卻是從自己身上,拿出一枚白銀制作的花錢,微笑著遞給粱惟簡︰“都知莫要推辭了!”

    “賞功罰過,皆當從速,此乃國家長治久安之道︰”

    “這花錢,就算是我給都知的賞賜。”

    粱惟簡不敢接,看向兩宮。

    太皇太後笑罵了一聲︰“官家賞賜給汝的,汝就接著吧!”

    粱惟簡頓時歡天喜地的叩拜︰“臣謝大家恩賞!”

    說著就恭恭敬敬接過那枚花錢。

    花錢不重,才一兩而已。

    但這是皇室特制的東西,做工精美,紋路清晰,上面還有著篆書文字︰白頭偕老,子孫延綿。

    粱惟簡頓時心領神會,感激的看了一眼趙煦。

    這可不僅僅是賞賜,恐怕還有著某種寓意在內。

    粱惟簡是知道這位官家,很少無的放矢的。

    所以,這算是大家的一個許諾嗎?

    朕保汝夫妻偕老,子孫世代為宦?

    這可比賞他黃金千兩,宅邸百檻更讓他興奮、喜悅。

    ……

    回到保慈宮,兩宮和趙煦閑聊了一會。

    太皇太後便與趙煦道︰“官家,前兩日那個案子,都堂派去復核的大臣,回報了結果……”

    “官家可想知道?”

    趙煦點點頭。

    太皇太後便和在她身後侍立的文燻娘吩咐了一聲,後者便將一大沓的文牘、奏疏送到了趙煦面前,還諾諾的道了一個萬福。

    趙煦看一眼這個小姑娘,輕聲謝了一句。

    後者詫異了一聲,然後便悄然站在了趙煦身後。

    這個小姑娘是很乖巧、懂事的。

    至少,目前來看是這個樣子。

    太皇太後和向太後都很喜歡她的性子,就連趙煦也習慣了她的存在,並接受了她的服侍。

    當然,這過程中到底有多少是刻意演的,就只有趙煦自己清楚。

    趙煦翻開在他的面前一本本文牘,仔細的閱讀起來。

    一邊看,他一邊點頭,相關案卷邏輯清楚,所有口供都串聯在一起。

    和石得一匯報給他的情況,相差不大。

    這個事情的起因和過程,完全就是狗血。

    首先是僧錄司的官員,為了錢,向十幾個沒有度牒的沙彌索賄。

    是的,是索賄而不是接受賄賂!

    原因很簡單,在二月開始,隨著宮中法事越來越多,汴京城里的真和尚不夠了。

    沒有辦法,僧錄司只能找來些沒有度牒,但真的會念經的和尚入宮。

    這些和尚入宮念經,自然會拿到賞賜。

    這個時候僧錄司的胥吏就看著眼紅了。

    于是威逼利誘這些沙彌分紅。

    無奈的和尚們,只能分潤了一部分好處給這些胥吏。

    事情到這里,本來無人知曉。

    只是胥吏和沙彌之間的交易。

    你要說是丑聞,也算是,但只要不追究就無事發生。

    但,隨著趙煦登基即位,兩宮听政,照例下詔命開封府剃度一批沙彌的時候,事情就壞了。

    這個惠信僧有兩個徒弟,也參與那場開封府組織的考核。

    結果全部落選了。

    惠信僧不服,到處打听情況,打探了幾個月,終于被他得知了那些通過開封府考核的沙彌,全是那些進入皇宮念經的沙彌,也知道了這些沙彌將一部分賞賜給了僧錄司官吏的事情。

    這他自然不忿,就狀告僧錄司。

    僧錄司能慣著他?

    就使了些手段,打了他二十板子,本以為這惠信僧也該息事寧人了。

    不料,此僧是個膽大的。

    直接跑去祠部告狀,接下來的事情,就是現在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

    開封府和祠部斗法,祠部拉著大理寺下水。

    然後事情被御史台知道,一紙彈章,就將事情捅到了趙煦和兩宮面前。

    趙煦放下最後一封有著安 透狄 岬那┬旱淖嗍琛br />
    他看向兩宮,向太後問道︰“六哥有何感想?”

    趙煦假意的嘆息了一聲︰“開封府胥吏索賄違法,實在是不可饒恕!”

    “依法度,全部刺配沙門島也不冤枉!”

    這些家伙索賄的金錢,加起來價值超過了數百貫。

    雖然有著十幾個人一起分,但最少的那個起碼也能分到十幾貫。

    “只是如此一來,整個僧錄司就要全軍覆沒了!”

    向太後點點頭︰“六哥的意思是法不責眾?”

    趙煦搖頭︰“兒只是惋惜啊……”

    “明日兒就將開封府傳召入宮,好好教訓他一頓,叫他回去好好的將開封府有司官吏,也訓導一遍!”

    “至于這些胥吏?”趙煦想了想,道︰“全部刺配沙門島,恐怕一個都活下來!”

    沙門島,是大宋的地上地獄。

    曾經創造了死亡率接近百分之八十的奇跡!

    原因是島上犯人太多,所以,典獄官就把多出來的人,丟進大海,據說死者數之不盡。

    此事案發後,典獄官就吊了脖子。

    同時也將沙門島的美名,傳遍天下,哪怕已經過去了許多年,但只要是被判刺配沙門島的犯人,通常都會瑟瑟發抖,甚至有直接在路上自殺的。

    “上蒼有好生之德,佛祖亦有慈悲之心……”

    “以兒之見,首犯刺配沙門島,余者流放熙河就可以了!”

    這十幾個官吏,可都是會識字、算術的。

    就這樣的全部丟去沙門島人道毀滅,太浪費了。

    熙河路正好缺人手,把這些人丟過去,交給向宗回、高公紀廢物利用挺好的。

    兩宮對趙煦的這個處理意見很滿意。

    確實,一次性刺配十幾個官吏去沙門島,影響太壞,也會有傷她們的慈聖之名。

    流放熙河,懲罰烈度恰當。

    同時也算是饒了他們一條命。

    “那惠信僧呢?”太皇太後好奇的問道。

    這個事情,最棘手的就是惠信僧了。

    此人狀告開封府僧錄司,雖然講了實情,但也隱瞞了很多事情。

    譬如,他明知道是胥吏索賄,卻誣陷沙彌們是賄賂的僧錄司官吏。

    這個順序一變,就把那些沙彌,特別是那些已經通過考核拿到了度牒的沙彌給坑的欲仙欲死。

    一旦罪名坐實,這些僧人難保不會進大牢走一遭。

    趙煦笑了一聲,道︰“此事嘛……”

    “太母,孫臣以為即是御史台彈劾的,不如交御史台議論……”

    兩宮稍微一楞,太皇太後就問道︰“官家的意思是?”

    “引蛇出洞……”趙煦拿起一本傅堯俞的奏疏,將這本至關重要的記錄惠信僧和僧錄司口供的奏疏,收到自己懷中,對太皇太後道︰“看看這個劉摯,是否是故意誤導太母、母後,還是真的不知情!”

    兩宮听著,各自頷首。

    她們也正有此意。

    一個侍御史,本該是她們的喉舌,卻有可能和她們玩文字游戲,以此欺騙甚至是蠱惑她們。

    這事即使往小里說,劉摯也是輕慢兩宮,孩視天子!

    若是上綱上線一點,完全就是踩在大宋最敏感的點上——欺君犯上,窺伺帝後!有不臣之心!

    當然,現在若是以此詰問劉摯。

    那他肯定一推二六五,而御史本就可以風聞奏事,沒有人可以以此問罪。

    所以,趙煦收起最關鍵的口供。

    然後將這個事情下到御史台,那個劉摯若是果然心懷叵測,就一定會跳起來。

    這樣,他的真實面目,就會暴露無遺。

    兩宮這樣想著,就點了點頭。

    而在她們心中,即使那個劉摯可以過關,也不再可用了。

    必須將他打發出去才行!

    對皇室而言,一次不忠,終生不用。

    即使懷疑不忠,那麼,這個大臣只要不能自證清白,那麼他也將被永遠打上‘不忠’的印記。

    ……

    趙煦回到福寧殿後,就寫了一張條子,然後交給了石得一,囑托道︰“送去給童貫,讓他好好運營一番!”

    “唯!”石得一接過條子,恭恭敬敬的拜了一拜,就下去做事。

    趙煦則坐到了福寧殿的坐褥上,喝著馮景帶人煮好的熱牛奶。

    他微笑起來︰“劉摯,劉莘老……呵!”

    他將那本傅堯俞的上稟的口供,拿在手中把玩起來。

    趙煦自然知道,劉摯神通廣大。

    他的這個試探,十之八九對他是無效的——祠部、大理寺還有開封府的消息,絕對瞞不了人。

    劉摯只要腦子沒昏掉,就一定會派人去打探。

    然後他就會知道,安  狄 岬牡韃榻 br />
    所以,這不是引蛇出洞。

    而是打草驚蛇!

    此外,趙煦還故意留了一個口子和一個機會給劉摯。

    回想著上上輩子,劉摯的為人和性格。

    趙煦知道,劉摯一定會緊緊抓住這個他自認為的漏洞和機會。

    從而對蔡京、韓絳發起他自以為的攻勢。

    所以,趙煦才會在兩宮面前說——我明日將開封府叫進宮里親自教訓一頓。

    這就是另外一個刺激了。

    若此事成行,按照潛規則,一罪不兩罰,這事情就會就這樣過去了。

    以趙煦對劉摯的了解,劉摯肯定忍不了。

    所以,這還是釣魚。

    搞不好,能雙尾甚至多尾。

    Ps︰昨天確實是昏了頭了,把時間順序記反了。

    傅堯俞不是先任侍御史知雜事,然後再彈劾的呂晦等人,而是先彈劾,然後出使了遼國,回來後被任命為侍御史知雜事,然後請辭。

    中間隔了不少時間。

    是我看書不仔細!

    特此更正!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399xs.com 399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802858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