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最新域名:
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959章 民心
端坐在坐褥上,赵煦微微的调整了一下坐姿,以便更好的观察那位在殿上的‘好皇弟’未来的宫帐亲军统帅。
www.biquge700.com
脑海中回忆着耶律琚、耶律永昌等人,所介绍的此人生平。
此人是辽兴宗时的北院大王耶律万辛的养子!
又是五大世选奚王帐出生。
可谓是生来就含着金汤勺!
自然的,他和耶律琚、耶律永昌等人是完全不同的。
属于真正的统治阶级,与辽主共天下者。
自然,这样的人是不可能被糖衣炮弹轻易腐蚀的。
事实也是如此。
赵煦派去试探的人,全部都无功而返。
不过,无所谓了。
赵煦清了清嗓子,就对耶律拱辰说道:“大辽皇弟有心了!”
“请卿回国,待朕转达朕对大辽皇太孙的问候和谢意!”
“就说,待皇弟生辰,朕自当遣使回谢!”
“诺!”耶律拱辰再拜:“皇帝陛下之言,臣当一一回禀太孙殿下,想来太孙殿下定会欣喜若狂!”
耶律拱辰回忆着,他所侍奉的那位太孙殿下,每次提及南朝的皇兄时的神色。
脸色铁青,咬牙切齿,明显的暗恨于心。
这很正常——国中这三年来,每每提及太孙,总会捎带上这南朝的新君。
言语之间,都是拿着南朝皇帝来比太孙。
这也就罢了。
关键是天子,每每教导太孙功课时,太孙稍有错误,天子就会拿着这南朝小皇帝来敲打太孙了。
开口不是——阿果(耶律延禧小字)啊,你要和南朝的皇兄好好学啊!人家只比你大一岁,已得国中上下拥戴,三军归心,就连临朝的母后都心甘情愿的为之铺路!
就是——阿果啊,若你能有那南朝小皇帝一半的聪慧,我就算是死也瞑目了!
而太孙殿下,少时本就受过惊吓,心性不同于常人。
天子屡次这般拿南朝小皇帝敲打他。
他如何不暗恨在心?
赵煦听着耶律拱辰的话,微微点头,道:“既如此,卿且暂到席上,朕来日再与卿细言……”
“顺便……”赵煦说着,就从案上拿起了一本小册子,他给耶律延禧准备的套餐:“再将朕给大辽皇弟的功课带回去!”
自从赵煦发现,辽人喜欢拿着耶律延禧来碰瓷、捆绑他之后。
他就在配合之余,开始利用辽人的这个心理,折(调)磨(教)起未来的天祚帝了。
具体形式表现为——给耶律延禧的功课上强度。
起初,赵煦还只是让人送些自己的笔记过去。
发展到现在,赵煦已经掌握了主动权,开始给耶律延禧出题了。
隔三差五的就派人去耶律延禧送上几张他编的卷子。
目的,自然是要在心理上压倒耶律延禧小朋友,在其心中留下长久的阴影。
虽然这有些不道德。
但国家之间,没有道德可言!
再说了,从辽主到辽国大臣们,对赵煦的热情,非常欢迎。
如今宋辽关系,这般亲密,互信度如此之高,以至于赵煦能够插手调停辽国对高丽的战争。
除了经济原因外,最大的原因就是赵煦一直在鞭策着大辽太孙殿下。
像亲哥哥一样时常关爱,四时问候。
关心他的功课,督促着、勉励着他进步。
鸡娃的家长,可不止是现代有,中古也有,而且很多!
而耶律延禧作为耶律洪基的独苗血脉,自然的,受到了包括耶律洪基在内的无数人的关注。
望孙(致君)成龙(尧舜),是耶律洪基在内的辽国高层的一致心态。
就这样,赵煦一边享受着远程压迫小朋友的快感,一边接受着来自耶律洪基在内的辽国君臣真心实意的感谢。
……
接下来的兴龙节庆典,就进入了程序化的流程。
歌舞起——歌舞停——赵煦赐酒——群臣上寿——歌舞起。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夜幕时分,官方庆典结束。
但,赵煦却不能休息。
因为,他还需要转战宣德门城楼,与民同庆!
这是赵宋王朝有别于其他王朝的特点。
每遇天子圣节、元正、元宵、中元等重要节庆活动。
赵官家都会登上宣德门城楼,与万民同庆。
今年的兴龙节,又是赵煦除服后的第一次圣节。
所以,操办的规模和排场,都超过了往年!
光是皇城司在宣德门城楼前扎起的灯山,就有着足足十三个。
从州桥前一直延伸到宣德门下。
每一个灯山,都是用着巨大的竹木扎起来,方法类似于现代施工用的脚手架。
灯山之上,披着彩条,挂着数不清的花灯。
灯山两侧,钧容直的军乐手以及开封府雇来的各种杂耍、小唱、戏法、歌舞艺人都已经就位。
于是,当赵煦与两宫在群臣簇拥,御龙诸直的护卫下,登上宣德门的城楼时。
一个在中古时代的地球,只有大宋汴京才能看到的壮观景象,便展现在所有人眼前。
十三座灯山上,数十万盏花灯,宛如九天之上的星河,烨烨生辉,映的州桥之前的御街,一若白昼。
今夜的天气不错,没有风雨。
天穹之上,更是挂着一轮霜白的弯月。
深沉的夜色中,远方的灯山上的花灯,在夜色下闪烁,忽隐忽现,忽明忽暗,影影绰绰
灯光映照下,成百上千,数之不尽的汴京百姓们的身影,出现在御道两侧的御廊中。
当赵煦的身影出现在宣德门城楼上,一声净鞭,随之撕裂空气。
伴随着童贯在城楼的高声赞颂:“天子御宣德门,与民同庆兴龙节令!”
钧容直的乐手们,便奏响了各种乐器。
一时间十六调、三十六大曲,鼓笛二十一曲,合奏成恢弘的乐章。
赵煦则在宰执大臣们的簇拥下,出现在宣德门的城楼前。
此时,两个早就已经挂在宣德门左右两侧的巨大灯笼,被皇城司的人点亮。
红彤彤的灯光,照亮了赵煦与他身边的宰执元老的身影,也让天子的御容第一次出现在汴京万民眼前——尽管,除非他们有高倍望远镜,不然是不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看清楚赵煦和他身边的人。
最多只能看到模模糊糊的身影。
然而,这依然引发了震耳欲聋的声音。
“官家千万岁寿!”
无数汴京市民,竞相呐喊着,祝福着。
赵煦面朝御街,学着在现代看到的将军的姿态,向着他的臣民挥手问好。
顿时,引发了更加狂热的欢呼。
“昊天降福,官家千万岁寿!”
耶律琚、耶律永昌、耶律拱辰等列国使者,站在宣德门城楼下,仰望着城楼上的少年天子的身影,也看着那御街两侧,在数十万盏花灯映照下的百姓身影,更听着他们的欢呼雀跃与山呼祝圣之声。
所有人都沉默了。
良久,耶律拱辰低声叹道:“南朝之主,人望竟如此之厚乎?”
眼前的一切,是他在辽地从未目睹过的。
唐太宗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过去,耶律拱辰对此是没有概念的。
但现在,他深刻的感受到了唐太宗的话中所蕴含的力量。
如此民心,这南朝,真的可以被征服吗?
在耶律拱辰身边,他的副手韩懿低声道:“节度,吾听说这南朝小皇帝自即位以来,轻徭薄赋,节俭自用,优抚百姓,关爱民生,尝言:天下百姓困于饥寒,此吾之过也!于是,四季常服皆母后所织,一日不过三餐,每餐不过三菜一汤而已……”
“又传说去年南朝淮南大旱,其省自用,又出封桩库钱,以赈济灾民!”
“故此南朝人皆言:天佑宋室,降生明主!”
“士人则皆以为,其有汉唐明主之风,坊间尝以汉章、汉明比之……”
耶律拱辰听着,默不作声,良久才感叹:“南朝少主,若长久在位,我朝不可有南下之念!”
其他列国使臣,则都是心思不一,议论纷纷。
只是,他们所有人都猜错了,汴京人之所以如此狂热的原因——根本不是赵煦轻徭薄赋,节俭自用这些浮在表面上的原因。
若是这样,他们最多是喊几嗓子官家圣寿就算了。
真正让汴京人如此狂热的原因只有一个——赵煦鼓励工商,保证就业,稳定物价,同时还曾公开说过——百姓之宅,若其不曾作奸犯科,则风能进雨能进,朕不可以进!
这种对个人财产的尊重,这种对工商业和手工业的鼓励和扶持态度。
才是汴京人,如此狂热的缘故。
毕竟,他们是真的有着个人财产需要保护,也是真的依赖着手工业和工商业生存!
(本章完)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