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全本精品 · 总排行榜  
搜索书籍:
  HOT: 极品飞仙

正文 第1008章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2)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作品:我在现代留过学 | 作者:要离刺荆轲

    笔趣阁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1008章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2)

    赵煦微笑的看着韩维。www.luanhen.com

    对于这位他父皇的潜邸重臣,同时也是熙宁变法最重要的推手之一。

    亦是他上上辈子元祐之时,被司马光、吕公著推到前台,作为证明元祐更化并未违背先帝之意的招牌——一如这一世的赵煦,把司马光高高捧起,作为对付守旧派的利器。

    于是,韩维回朝,被拜为门下侍郎,进入两府。

    可惜的是,随着司马光去世,吕公著病重。

    韩维这个老登,迅速被年轻的激进派所抛弃。

    然后当成靶子,开始批判,接着迅速被罢外任。

    纵观,赵煦上上辈子,韩维的一生,就是左右摇摆,然后被两边嫌弃。

    他很早就开始主张变法,且是王安石入朝最大的推手。

    但,却在王安石变法,开始伤害到他的切身利益后,开始反对变法。

    元祐旧党上台,把他请回来,当吉祥物。

    但他又在帮着旧党,罢黜、驱逐了新党的宰执们后,忽然开始觉得,司马光后的旧党激进派疑似有点太激进了,又开始调和起来。

    说什么王安石也是有功滴,新法也不全是坏的。

    于是,被旧党的激进派们围攻,只能灰头土脸的出知邓州!

    正所谓,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于是,赵煦一亲政,就把他韩维韩持国,这个熙宁变法的最大推手之一,元祐更化中的调和派,打为元祐党人。

    也就是他当时已经死了,人死为大,加上韩缜的面子,才没有被追究。

    所以,这一世的最初赵煦在选宰相的时候,第一个就排除了韩维。

    于是,过去的这三年多,韩维一直在外为官。

    先知汝州,然后判河南府,接着判大名府。

    就是不让他进京,甚至对其抛过来的各种媚眼,都是假装看不见。

    因为赵煦知道,韩维这个人在政治上是靠不住!

    现在,不就应验了?

    “相公何出此言?”赵煦轻笑着,端起案台上的茶盏,轻轻抿了一口。

    他可不是什么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不知民间疾苦,更不知社会实际情况的皇帝。

    在现代的留学生涯,使他广泛的接触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方方面面。

    所以,赵煦很轻易的就听出韩维的诡辩之处。

    赵煦轻轻弹了弹手指,然后对韩维道:“韩相公所言缪矣!”

    韩维抬起头,看着依旧微笑的少年天子。

    “如今,可不是前唐时节了!”

    “甚至,今日之大宋,与仁庙嘉佑之时,也已截然不同!”

    “赖皇考之至德,熙宁以来,天下州郡,广设州学、县学……”

    “而朝廷更是早有旨意,命诸路贡士,皆当在本路本州州学入学,然后方能参与发解试!”

    这是庆历兴学运动的时候,就有的制度了。

    按照这个制度,想要取得大宋州郡的发解试资格,那么就必须在本州州学/府学之中入读,且时间必须超过三百天。

    而州学都在什么地方?

    显然,是州城!

    而州城里住的都是些什么人?

    城郭户!

    说到这里,赵煦就停了下来,只是微笑的看着韩维。

    韩维咽了咽口水,低下头去,显然他听懂了赵煦的意思。

    当一个人进入城市,开始生活。

    除非他天天宅在州学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不然,他就不可避免的,一定会接触到城市的方方面面。

    而且越穷的学生,接触的事情和人就越多,经历也就越丰富。

    因为,他们为了生存,为了继续读书,只能半工半读。

    这是开封府吏员公开制度,推行了三年后,赵煦所认识到的事情——事实上,一个很反直觉的事情是:真正的寒门学子,其实才是最通实务,最懂做事的。

    这三年来,开封府所录取的吏员前后累计达到了三千有余。

    根据反馈,七成以上的公考吏员,都是合格的。

    无论是僧录司、街道司、司录司还是商税院、都曲院,乃至于在京诸司坊……

    这些士人,被录取后都很快就适应了相关工作。

    无论是打算盘,还是收商税,不管是街道管理,还是邸店收租。

    这些吏员只要培训两三个月,再跟着实习个把月,就能成为开封府的一颗螺丝钉。

    去年,府界胥吏弊案爆发。

    赵煦在对府界诸县的佐吏,进行大清洗后,就从开封府有司里,抽调了数百名精干吏员,以权某县典史、权某镇公事等职衔,进行填补。

    被抽调过去的吏员,很少出现不称职的。

    其中比较出色的,甚至屡屡得到了开封府的嘉奖。

    因为这些在开封府历练出来的精干吏员的空降,对于当地的胥吏生态是降维打击。

    根据探事司的奏报,今年科举前,吏员们陆陆续续的回京赴考。

    府界各县的百姓,都有人在祷告——某官人,莫要中试云云。

    为什么?

    他们害怕,这些贤吏走后,过去害他们的恶吏重新回归。

    故此,韩维的劝谏,其实是虚空画靶,也是在道德绑架。

    当然了,赵煦很清楚,韩维和他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也是需要安抚的。

    毕竟,大宋朝本就是个缝合起来的怪物。

    赵煦的改革,又让这个怪物,变得更加畸形与臃肿。

    也使其变得更加脆弱与危险。

    一个不小心,这缝合起来的怪物,就可能碎一地。

    故此,该拉拢拉拢,该统战统战。

    在这一点上,赵煦看得很开。

    现代的带英,都进入新世纪了,还有个号称植物园的上议院呢!

    亚洲的泰国国王,甚至还能光明正大的开后宫,弄出了各种现实版的狗血宫斗剧情,甚至还有夺嫡的剧情!

    如今,还是中古。

    别说封建糟粕了,整个社会依然是封建社会。

    现代人嘴里,被鞭尸了一万次的乡贤,在如今的大宋,甚至是一股进步的力量——因为,大部分乡贤只是想剥削客户,偶尔吃吃绝户,欺负欺负孤儿寡母,但他们起码还在维持农村最基本的秩序和稳定。

    其中的良心乡贤,甚至是当地贫民和客户的保护伞。

    与之相比,官府的差役下乡后,却普遍会对农村社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在这个时代,一个地方上,若有一个强大的士绅家族。

    对于当地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幸运的。

    故此,赵煦在观察了片刻韩维的神色,就柔声道:“当然,相公的忠言,也是有道理的!”

    “朕是天下主,天下万民,皆是朕的子民!”

    “皇考在时就教导过朕了……”

    “长江水清清,黄河水浊浊,皆灌溉两岸数路之土地!”

    “为人主者,不可因长江水清而偏爱,亦不可因黄河水浊而偏废!”

    “故此,相公不必担忧国家取人,会有偏颇!”

    韩维听懂了,当即就拱手赞道:“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先帝之德,如天如海……”

    他自然是听懂了面前的少年官家的潜台词——放心!

    朕有分寸,不会因为朕喜欢实务、算术之道,就不用相公和相公背后的人。

    至少短时间内不会!

    这就够了!

    赵煦嗯了一声,道:“是啊,皇考圣德,足以配天!”

    “朕当遵而奉之,以为天下法!”

    然后,他就看向韩维,伸出了自己的橄榄枝:“对了……”

    他看似是随意的说着:“韩相公,回京以来,可曾去汴京城外安节等十四坊看过?”

    韩维拱手道:“臣只在归京之时,途径城外九厢诸坊,远远的看过几眼……”

    赵煦摩挲了一下双手,然后道:”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秦汉以来,男耕女织,夫唱妇随,此田园乡村之乐也!”

    “然,我大宋,却有不同!”

    “祖宗以来不立田制,不抑兼并,而驰工商之禁,与百姓万民经商之利!”赵煦睁着眼睛说瞎话:“于是,城郭之民渐兴,逮至熙、丰,天下州郡城郭户,已占天下户口两成有余,岁纳商税几近千万贯之巨!”

    “如今,城郭户更是接近天下户口三成,岁纳商税超过千五百万贯!”

    “仅仅是一个汴京城,如今就有人口,百五十万之巨!”

    “汴京城外,九厢十四坊,更是有几近六十万之口!”

    “而这六十万口,有至少二十万是近年涌入之丁口!”

    “开封府由之奏请,乞在城外,更设六坊,以便官府管辖……朕已经允了!”

    说着这些话的时候,赵煦是骄傲的。

    因为,他在这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熙宁、元丰之时,城郭户在天下户口比例,只有两成多。

    而到现在,元祐三年的今年,已经接近了三成。

    去年天下商税,更是差点突破了一千五百万贯。

    其中,汴京城一个城市,就贡献了超过两百万贯的商税。

    这还没有算免行钱、牙钱、酒曲钱等项目的收入。

    而城郭户三成,是一个很关键的指标。

    三成人口生活在城市,以如今大宋的人口来算,就是三千万工商业从业者。

    去掉老人孩子妇女,起码是几百万的产业工人。

    虽然,大部分都未经训练,没有什么技术,只是从事着体力劳动或者简单的手工劳动。

    但,只要能充分释放出这些人的生产力。

    甚至,哪怕只是释放出其中一部分人的生产力。

    整个天下,都将为之改变!

    其实在现在,改变也已经出现了。

    汴京城就是最好的证明!

    想着这些,赵煦饶有兴趣的看向韩维:“韩相公学富五车,通古今之事……”

    “敢问相公,自三王以来,历代之政,可有如我大宋这般的事情?”

    “青史之上,可有如我朝这般剧烈变化的户口比例?”

    (本章完)

    <!-- 翻页上aD开始 -->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友网络分享与转载,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不认同,请离开本站。

若本站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Copyright © 2012~2018 www.399xs.com 399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8028581号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