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最新域名:
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2636章 朱吴参战袭粮道,徐承三战伍子胥
常遇春要打这一战,本身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南楚水师,而是为了防范另一只敌人,朱元璋残党势力。
www.biquge700.com
九年前,南方之战结束,朱元璋残党势力在伍子胥与敬翔这一文一武的支持下,追随朱瞻基前往夷州。
而这些朱元璋残党势力之中,最主要的军事力量,甚至,可以说,八成的军事力量,其实都是曾经的扬州水师为主体的。
到了夷州之后,在刚开始那段时间,由于缺乏大量的人口进行开荒,甚至,部分军队也加入到了开荒团之中,进行半军事半农业的劳动。
其中,最严重的时候,一部分军队,甚至全部都化军为民。
不过,就算在最严重的时候,朱元璋残党势力都在全力维护这一支水师,虽然这支水师也不可避免的部分人半军事半农业,但是,却始终没有让他们像其他部队那样完全转化为民。
于夷州而言,这支水师,就是他们生存的根基性的军事力量。
毕竟,夷州本土的那些土著,他们的军事力量根本就威胁不到朱元璋残党势力。朱元璋残党势力真正要面对的,还是来自于外部的威胁。
而外部的威胁,如大晋,如果不能保证海防,被对方登陆的话,以夷州当时落后的情况,如何能够继续防守下去?
要知道,当时的夷州,连座像样的城池都没有。
而当年的朱元璋残党势力,剩余的军事力量不仅以水师为主,而且,他们手中依旧还有当年扬州水师剩下的大量的战船。
反观南楚,多年发展之下,他们的总体力量不见得会比朱元璋残党势力差。但单独水师一项的话,南楚依旧还是比不上朱元璋残党势力。
白起和杨素的北路军,他们的粮食来源可以依靠占领地的征收,再不济的话,还可以依靠大晋本土来进行维持。
只不过,如果要依靠大晋本土的话,后勤压力要大上一些就是了。
可是,常遇春的南路军,他们的粮草来源基本都得依靠本土来进行运输了。
毕竟,东南亚南部那些群岛太过于落后,而且人口稀疏,这个时代,甚至接下来至少千余年,东南亚这个地区,重心其实都在和大陆相连的那部分。
故而,白起和杨素的北路军可以在占领地得到粮草补充,可是,常遇春这边就不行了。
而对于他们来说,如果想要从本土得到粮草补充的话,唯一可以选择的也就只有走海路进行运输。
因此,为了保证粮道的安全,双方水上军事力量的对比就是一个重中之重了。
如果有朝一日,以南楚水师为代表的东南亚诸国水师和朱元璋残党势力联合,是绝对能够威胁到他们的粮道安全的。
出于这一点,故而,哪怕是常遇春要承担一定的损失,也在朱元璋残党势力掺和进这一件事情之前,将南楚水师打崩。
东南亚诸国水师之中,南楚就是最大的两只水师之一。
说白了,南楚到达东南亚之后最早期的时候,为了重新起家,所采取的手段就是借鉴西方那位女王,以海盗起家的。
故而,也为后来的南楚水师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常遇春不惜一切代价先一步打崩了南楚水师,是相当于先见之明的。
因为,就在不久之后,朱元璋残党势力正式参与到了这一战之中。
彼时,大晋的北方之战正在开启之中,中原和北方大量的兵马都投入了北方之战,无法在南方出事的时候给予南方有力的支援,而南方的兵马则是大量的投入到了东南亚战场。
那个时候,扬州虽然还有五万南方大营的兵马,以及戚继光留守的两万长江水师,但这相对于庞大的南方来说,已经算是守备空虚了。
然而,朱元璋残党势力依旧还是没有向大晋本土动手,而是选择加入东南亚战场!
如今的朱元璋残党势力,军事力量主要都集中在水师上,步兵部队衰弱,至于骑兵部队,更是几乎相对于毁灭了。
加起来的骑兵,都不够五百名了。
这点力量,就算是对于南方动手,也顶多在沿海地区抢上几把,无力在南方攻城掠地了。
况且,他们就算是想要抢上几把,也得承担风险,戚继光参与北方之战的过程中,依旧在南方留下的两万水师,也不是光在那里看着的。
再则,南方曾经是他们的大本营,他们在这里依旧还有一定的声望在。如果他们在南方仅为了抢上几把就动手的话,他们这些人在老家的名声也算是彻底的坏了。
故而,他们也只能够选择加入东南亚战场。
再怎么说,东南亚战场好歹有几个盟友在,不必由他们势单力薄的作战。
而朱元璋残党势力在加入到了东南亚战场之后,果然直接就盯上了常遇春他们这一路兵马的粮道安全。
伍子胥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一眼就看出了常遇春的软肋所在。
奈何,没有南楚水师配合的话,任凭朱元璋残党势力,他们的军事力量在海上已经比不过徐承的东海水师了。
如今的朱元璋残党势力,军事确实是以水师为主了,可是,夷州在这个时代人口以及各方面的资源就那么点,再加上,他们当初从扬州仅剩的时候的仅剩的力量也就那么点。
因此,这个时候力量总归是有限的。
哪怕只是大晋的其中一支水师,但以大晋实力之盛,这个力量也不是他们可以相比的。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伍子胥曾经先后策划了三次海上袭击,虽然说伍子胥依靠他本身的军事能力,三次以少胜多,对于东海水师都造成了一定的杀伤。
可是,徐承始终都完成了他的后勤任务。哪怕牺牲多一点,也要保存将粮草能够运输到常遇春那里。
而伍子胥虽然做到了三次以少胜多,但是,他们打了三次胜仗,反而是伍子胥已经没有继续打下去的力量了。
这三战下来,伍子胥已经打不起了。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