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最新域名:
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4213章 午后闲谈
午后的阳光穿过休息室的落地窗,在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www.399xs.com人工湖就在窗外,岸边的芦苇丛里偶尔有几只麻雀起落,湖面被风拂出浅浅的波纹,倒映着远处光伏板阵列的蓝色剪影——那片在戈壁上绵延数十平方公里的“蓝色海洋”,此刻看来竟像一块被精心打磨过的蓝宝石。
众人围坐在红木茶桌旁,吴浩正用银壶煮着本地特产的枸杞芽茶,沸水撞击茶叶的声音细碎清脆。张副总端起青瓷茶杯,看着水面上舒展的嫩芽,忽然笑道:“刚才在餐厅还想着,沙漠里哪来的水造湖?现在看来,这湖水怕是比城里的自来水还干净。”
“确实干净,能直接喝。”吴浩把沏好的茶分到各人杯里,茶汤呈浅琥珀色,“这湖是收集雨水和光伏板清洗水的,经过三层过滤系统,不仅能养鱼,夏天还能调节园区湿度。您看湖中心那几个喷泉,其实是曝气机,里面养着西伯利亚引进的冷水鱼,员工下班能来钓鱼,钓上来的鱼直接送食堂,现杀现做。”
周院士望着窗外的湖景,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你们把戈壁滩改造成这样,花了不少心思啊。我年轻时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满眼都是黄沙,喝的水带着盐碱味,晚上睡觉能被沙子迷醒。现在再看这儿,有树有湖,有海鲜有咖啡,真是天翻地覆。”
“变化是大,但根子里的东西没变。”汪良工接过话头,他刚剥了颗基地自产的香瓜子,瓜子壳是少见的浅褐色,“当年我们在山沟里搞导弹试验,条件再苦,大家心里都憋着股劲——一定要搞出中国人自己的家伙。现在小吴他们,不也是憋着这股劲吗?只不过现在条件好了,能让这股劲用得更顺。”
王总端着茶杯走到窗边,指着湖对岸的建筑群:“那边是不是家属区?看着像花园小区。”
“是员工公寓。”吴浩点头,“分了四个区,单人间、夫妻房、家庭套间都有,家电家具全配齐,拎包就能住。最远的楼栋到科研区步行不超过十分钟,嫌走路累的话,园区里有无人摆渡车,随叫随到。”他顿了顿,补充道,“家属区里有幼儿园、图书馆、健身房,上个月刚引进了一家连锁影院,每周放新电影,票价是城里的一半。”
“这哪是宿舍,比我住的小区还齐全。”一位年轻研究员忍不住感叹,他刚才在餐厅没好意思多问,此刻终于找到机会,“吴总,我听说你们还有内部婚恋平台?”
这话逗得众人都笑了。吴浩也笑:“确实有,不过不是强制的。基地年轻人多,男女比例有点失衡,我们就和安西市区的高校、医院搞了联谊,去年成了37对,基地给每对新人发了五万块新婚补贴。”他看向那位年轻研究员,“你要是有兴趣,回头让hR给你发份资料。”
“别别别,”年轻人脸一红,“我就是好奇……”
张副总摆了摆手,语气渐渐认真:“说真的,小吴,你们这套模式,能不能在军队推广?现在部队里的技术岗位也缺人才,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哨所、雷达站,条件艰苦,留不住人。要是能把生活保障搞成这样,说不定能解决大问题。”
吴浩沉吟片刻:“军队有军队的特殊性,但核心道理相通——得让人觉得‘值得’。比如边防哨所,能不能建智能温室种新鲜蔬菜?能不能搞5g全覆盖,让战士随时能跟家人视频?能不能给军属解决就业、子女上学的问题?我们和西部战区合作过一个项目,在海拔四千米的哨所装了光伏微电网和保温蔬菜棚,现在战士们冬天也能吃上新鲜青菜, morale(士气)明显不一样了。”
“ morale这个词用得好。”周院士点头,“以前总说‘保家卫国’,这没错,但不能光靠牺牲奉献。战士也是人,也有父母妻儿,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更安心地守边疆。科研人员也一样,让他们活得有尊严、有盼头,才能沉下心搞研究。”
王总忽然叹了口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我们企业去年想给研发部涨工资,结果其他部门有意见;想建个像样的食堂,又被审计部门说‘铺张浪费’。你们基地怎么平衡这些矛盾?”
“靠制度,也靠共识。”吴浩给众人续上茶,“我们刚起步时也有争议,有人说‘搞科研就该艰苦朴素’,有人说‘花这么多钱搞福利是不务正业’。后来我们立下规矩:所有支出向科研倾斜,向人才倾斜,每一笔钱都要公示,接受全员监督。比如建餐厅,我们算过账:员工吃饭满意了,加班效率能提高30%,项目周期平均缩短15%,这点投入早就赚回来了。”
他拿起桌上的一份文件,是基地的年度报告:“您看这个,去年我们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4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但同时,员工福利支出只占8%,这里面还包括了家属医疗、子女教育这些长远投入。大家看到钱确实用在了正地方,自然就没意见了。”
汪良工指着报告上的一张图表:“这个‘创新积分’是什么意思?”
“这是我们的另一个尝试。”吴浩解释道,“不管是老专家还是年轻人,只要提出有价值的想法,哪怕只是个改进建议,都能得积分。积分能换假期、换设备使用权,还能折算成项目奖金。去年有个保洁阿姨,发现实验室的垃圾桶设计不合理,容易滋生细菌,提了个改造方案,得了200积分,换了台家用净水器。”
这话让众人都笑了。周院士感慨道:“这才是真正的‘人人皆可创新’啊。以前总觉得创新是科学家的事,其实不然,一线的人最懂实际需求。你们能把保洁阿姨的建议当回事,说明这不是喊口号。”
“确实不是口号。”吴浩的语气郑重起来,“我们有个‘创新仲裁委员会’,成员里有院士,有一线工人,还有外部专家,不管是谁的建议,都由委员会评估价值,避免‘唯学历论’。前年有个焊工师傅,凭改进电磁炮炮管焊接工艺的建议,拿了年度创新奖,奖金比部门主任还高。”
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湖面的波光变成了金色。一位来自科学院的专家忽然问道:“小吴,你们搞这么多花样,归根结底是为了技术突破吧?现在国际竞争这么激烈,你们在关键领域有多大把握?”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