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搜索書籍︰
  HOT︰ 極品飛仙

第176章 分封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大周守藏史 | 作者︰青色大花

    筆趣閣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請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

    第176章 分封

    朝霞紅日。www.luanhen.com

    波光赤水。

    馬車沿途向南,入楚,待望見郢都時,所先看見的,就是那雄偉的漆紅城門,和無垠的高大城牆。

    “迎!”

    城門之外,甲兵列隊,楚君親自來迎。

    “迎屈原大夫和風子,歸楚。”

    曾國之首勝,對楚國來說是無與倫比的榮耀,早先被稱為禮儀貧瘠之地,此時有風允與屈原,就可以兩人之禮,壯大楚之聲勢,逆改蠻夷之稱。

    此不僅對楚民是一種自豪。

    對權貴與楚君,也是無比的榮耀,其在諸國之間,也能有些許聲望。

    何況,加之奇襲揚粵王都,此為大功,加之曾國禮勝,楚君這子爵之位,或許能……

    一入城內,四處皆是楚民的高呼之聲。

    “風子,請先歸典籍宮,待對屈原大夫加位之後,再賞賜風子。”

    一矮小老者,騎馬走出,將風允的車隊,引向典籍宮。

    帶隊的昭陽蹙眉。

    “昭陽司馬,此為君上意,風子此時非楚國臣,不得入朝啊。”

    昭陽望向低眉乖順,口中卻滿是戲謔的費無忌,冷哼一聲。

    “我且送風子歸典籍宮。”

    費無忌低首眯眼,笑道:“自無不可,不過司馬啊,您的傷勢也好了吧,最近君上有意讓您去揚粵王都守城,將斗廉代司馬換回來,以嘉獎斗廉代司馬啊,您得早些準備。”

    聞聲,昭陽不由摸向腰間。

    那寒氣之傷,早就消弭。

    “余之後自會去詢問君上。”

    費無忌點頭,勒住馬匹,望著風允的車馬離去……

    “風子,若余被調去揚粵前線,您若遇為難之事,可令項燕向余傳信,余護您周全之言,並非虛妄。”

    馬車滾滾。

    “司馬為楚國行事,是為正統,允雖因司馬以被擒之態入楚,但也非司馬之過,何必自責如此。”

    昭陽搖頭。

    “風子,余與屈原大夫一般,對您之賢德敬仰,不管如何,都希望您能周全,如此才為幸事。”

    “咚…”馬車停下,典籍宮已到。

    昭陽拉開車門,接風允下車。

    “多謝司馬,司馬放心則可,楚國國情,余已經知曉大半,在楚生存,已非難事。”

    典籍宮中,風允觀盡了那些雜亂的《楚史》,了解楚國的由來,現狀,也預想了楚國的未來,在楚國,民與權貴之間,也有了較為清晰的認知。

    楚民雖無望高處,但大多還記得楚之先君與民同勞,開闢山野,篳路藍縷之事,對于未來,尚有希冀。

    而楚之權貴又分了二者。

    一者,為非羋姓之貴族,其多入沈尹華、費無忌、孫叔敖之列,雖為朝臣,但因為個人趨向,各有不同的境遇。

    二者,為羋姓之貴族,其多如昭陽、景陽、屈原之列,其三族為楚國除君主熊氏羋姓外,最為尊貴之羋姓族,當中的子弟只要有些才華,都會被安排入朝,有甚者會入高位,輕而易舉。

    如今……

    像是屈原這樣的有才華,且名聲顯露在諸國之間的,必定會高升在朝。

    風允很清楚。

    “司馬且回……”

    “風君!”蠻娃的聲音從典籍宮內傳出。

    就見一大塊頭在好幾人的追趕下,跑出宮門。

    “蠻娃。”風允望向蠻娃,見其臉上擔憂掛牽之色,在看見自己時消散而去,轉為欣喜,他心中不由一軟。

    “風君,您歸來了,蠻娃等了您許久,在這地方,沒人教導蠻娃學周言,之前您教的蠻娃都記混了……”

    蠻娃用九黎語,喋喋不休訴說,如同赤子向長輩訴說苦楚一般。

    “風子,昭陽告退。”

    門口,昭陽一禮,帶著馬車緩緩而離。

    風允帶著蠻娃入典籍宮……

    ……

    “風君,听說您成為‘子’了?”

    “子是什麼?”

    面對蠻娃之問,風允細細說明。

    蠻娃憨笑。

    “風…風子,那現在是不是有更多的人尊敬您了?”

    歸入偏殿,風允坐席。

    “尊重與否,並不是一個單單的‘子’,能說得清的。”

    “子又如何,君又如何,對于外人看來是高尚的代表,但對于自己來說,這是一份約束,若名望大于能力,那無疑是人墜水中,無處可依,掙扎沉溺。”

    風允召來婢女。

    “弄些熱炭與茶水來。”

    “諾。”

    一旁的蠻娃躬身坐著。

    “那風子可別要名望了…”

    風允笑笑。

    “名望是別人給的,你無法拒絕。”

    “好了,我現在得考考你周言學得如何,這番去曾國,可別忘了一干二淨。”

    蠻娃緊張……

    夜晚,蠻娃恍惚離去,腦袋里灌滿知識的感覺對他而言並不好受。

    而蠻娃離開不久,就見屈原匆匆而來。

    “風子。”

    行禮之後,屈原目下余留的黯然之色,實在恍目。

    “可是楚君任你到貌幌駁鬧拔唬俊br />
    聞聲,屈原點頭應道︰“能為楚國效力,是原的畢生所願,原只是黯然于楚國現狀,難以改變。”

    風允斟茶,遞至屈原前。

    屈原恭敬接過,細細品茗。

    風允詢問︰“不知沈尹華先生,可曾高升?”

    屈原搖頭,微嘆道︰“沈尹華先生……賞賜百金,再無矣。”

    風允點頭,沈尹華此次出使,確實無多功績,何況那馬車之言,昭陽不說出來讓其毀聲,已經是大幸。

    “那羋姝、羋月二位公主呢?”

    屈原一愣。

    “各賞賜百金,還當眾考校了一番,又賞了些許玩樂。”

    風允點頭。

    又問︰“那允呢?”

    屈原抿唇,低首,猶豫之間,才無奈道︰“君上令,賜風子,封地五十里,在郢都城內一家室,牛十匹,羊三十,奴三十、婢二十,五百金,帛……”

    仿佛宣令之人,屈原一字不落,將為風允擬定的封賞一一說出。

    可直到最後,也無一官一職。

    屈原目光黯淡。

    “風子,楚君並不想您出仕楚國啊…”

    風允目淡然,對此並無掛牽。

    而是道︰“那你呢,何職位?”

    屈原一愣,可見風允如此不在意,也清楚了,風允是真的也無心出仕楚國。

    這下,倒是楚君與風允,心思一同。

    “宗伯,楚國宗伯。”

    屈原眼中,黯淡之色又深了些。

    宗伯的職責,風允是清楚的,多少對宗室,或者國之禮儀,祭祀為主。

    這對于屈原這位從曾國贏得禮勝的人,是為最恰合的職位。

    就是風允都有些吃驚。

    風允來楚時,屈原不過是禮上士,前往曾國時為下大夫,而等到了歸國後,就即將成為宗伯。

    楚國為子爵,不得有公,不得有上卿,其正大夫就為最高官,所以這宗伯為正大夫也。

    當然,正大夫之中,也各有高低,其多以職位為變。

    “你,也算是達一國極位了。”風允感嘆一聲。

    屈原卻苦笑。

    “風子,莫說原了,不過是依照家里安排罷了。”

    家里。

    風允望向屈原,詢問道︰“之前的宗伯,也是屈氏?”

    屈原點頭。

    “屈氏多掌宗伯位。”

    風允倒是不知這楚之職位,各自有何家。

    遂一一詢問。

    原來。

    除宗伯外,楚國大宰也為屈氏,同時為屈氏家主,如今已是年邁。

    而楚國司馬為昭陽,昭氏天縱之才,如今不過三十余幾。

    剩余的。

    司徒為楚國昭氏,今已年邁。

    司寇為楚國景氏,今已年邁。

    司空為楚國景氏,今尚壯年。

    可以說,多年來,這六大高位,都是在屈、昭、景三家,輪流而治。

    其中幾人已經年邁,對于他們來說,是時候讓後輩上前,自己隱入後方。

    其台上的後輩,他們也能暗中幫扶幾年,不會出現紕漏。

    而這六大位下的諸多大夫,上正下士,就是被各大小族把持了,其中還是以屈、昭、景三家為眾。

    如此國朝,權貴們的位置都不足,何來給庶民的呢。

    風允思索後,無奈搖頭。

    他在百越時的《九黎十部》也是如此,但其《大小公碑》,讓這些位置不得有無能之輩,所以大公小公都需要手下有才能之人,一族中若是不足,必須去族外尋求,也就是尋客卿,以此來留下一個庶民攀升的路途。

    但明顯,楚國並沒有這樣的道路。

    不見得,管仲行策都不會選楚國。

    而在禹越的範上士也要離開家鄉,去外謀生嘛……

    “是不甘心,被族內控制,即使已經下定決心要為楚國而行終身,也依舊身不由己?”

    風允笑問屈原。

    屈原嘴角微動,最終一嘆。

    “風子觀世之下,原即使不說明,您也能洞悉楚國權貴之事。”

    風允抬手,再一次為屈原斟茶,屈原緊忙接過茶壺,不敢如此。

    風允無奈。

    “你啊…”

    風允喝了一口屈原倒的茶水。

    “你之前將我的《列國•百越》一書,抄錄完整,此書不就可助你為大宰嘛。”

    只需將書一視屈氏,屈氏之人在禮官之首與政官之首之間,自然清楚怎樣選擇。

    屈原一愣。

    “風子,原並非要您……”

    風允搖頭。

    “當初老子詢問我,獨善其身,還是廣達眾人,你是知道我的選擇的,如今我道在你手,為何要藏在手中,不視他人呢?”

    “去吧,若你能以此為民做主,我只會欣喜。”

    屈原聞之,啜泣而聲︰“風子,勞累您為原考慮。”

    風允淡笑,望向已晚了的天色。

    “且回去吧。”

    屈原起身。

    “風子,君上的旨意明日就會下達,到時原來帶您去郢都外查看封地。”

    “封地……”

    “風子,切勿拒絕,您對楚國之德,封地不足報也。”

    “哈哈。”風允目微閃,輕聲道︰“封地與我無用,不知可否稟明楚君,讓允能一觀典籍宮第十宮?”

    當初來楚,風允也就只能觀閱九宮,風允對第十宮的興趣,可比所謂的封地大。

    “第十宮?”

    屈原道︰“風子,第十宮實為每一任楚君在典籍宮的書房,都是些廢棄之稿,陳年雜事,並無奇異……您若想看,原詢問楚君就是,無需以封地為抵。”

    說畢,屈原行禮而離。

    “我要封地作何,在楚,我之心不在楚,而在人族啊。”

    風允望著屈原走遠,這才將矮桌上的茶水收拾了。

    婢女以為風允將要入睡,風允卻道︰“去尋些帛書竹簡來。”

    “諾。”

    風允暫無眠意。

    提筆。

    欲書——《列國志•楚》。

    志,一地歷史也。

    有前史記明來歷往事。

    有今史記明風俗國情。

    楚國國情,風允此時還有不明之處。

    那需要前去楚民之中方能看到,所以他只能先寫前史,再寫今史。

    至于如何寫楚國前史……

    很簡單。

    只需整合在楚國典籍宮中那些雜亂的《楚史》,標定年月,從古到今,潔明利害,讓即使是楚民也能看懂這些歷史。

    “歷史,方能讓國民有歸屬。”

    “為何百越即使是小國,分散部族,也能輕易合一,就是因為有史可依,同源而生,擁有一脈相承的祖先信仰,他們的祭祀是相同,相通,可融一的。”

    “而楚國……”

    楚國國民對過去,又知曉多少呢?

    他們對楚國的認同感,恐怕在逐代消逝,或許只有老一輩當中,還有記得先君之慷慨,楚國之艱苦。

    “不明歷史,無國之心。”

    “權貴忘祖,國民棄國。”

    明顯,此時的楚國,還沒有意會到這一點,或者他們認為,庶民是不配知曉歷史,這是士大夫的權利。

    可士大夫他們知曉歷史,又掩蓋歷史,那與不知歷史又有何異,遲早會踏入無法挽回之境。

    “典籍宮第十宮…”

    風允如今閱讀楚史,卻總覺得有地方缺漏。

    “一國怎麼可能無錯策,無貧苦艱難之時呢?”

    第十宮,應有風允想要之物……

    ……

    翌日,楚君令——

    屈氏,瑕,應年老不受,辭任大宰之位,封國老,舉屈氏,原,為楚國大宰。

    屈氏,基,應年老不受,辭任宗伯之位,封國老,舉景氏,差,為楚國宗伯。

    此外。

    景氏,陽,因協同斗廉代司馬攻破揚粵有功,升為楚國司馬,位正大夫。

    而原司馬-昭氏,陽,位正大夫,添大司馬職。

    代昭陽前往揚粵後,斗廉代司馬歸郢都後,辭司馬位,封國老……

    最後,孫叔敖治水有功,建芍坡,是為萬頃之渠道,其德性高潔,賢能遠大……楚君親請,為楚國相。

    至于風允……

    “轟隆轟隆…”馬車行進。

    項燕御馬車,屈原與風允在車廂內交談。

    “風子,楚君此行,余實在愧疚。”

    楚君並未在詔書上寫明風允獎賞,只是讓宣示之人,宣其德行,風子之名,賞賜各種,一一不少。

    那些庶民認不得幾個字,只听這封賞,都覺得楚君厚待風允,隨即大贊楚君厚禮風子,是為明君。

    但此時,識字的楚國士大夫都清楚,楚君之意,不欲錄用風允。

    “不必苦惱此事,你身為大宰,應該思考如何為楚國、楚人而政。”

    拍拍屈原的肩膀,風允卻听到外面傳來哭喊之聲。

    疑惑中,風允拉開了車簾。

    ()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399xs.com 399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802858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