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搜索書籍︰
  HOT︰ 極品飛仙

第142章 0137【秦檜】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北宋穿越指南 | 作者︰王梓鈞

    筆趣閣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請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

    第142章 0137秦檜

    “噠噠噠噠!”

    三匹馬馳騁于關中大地。m.biquge85.com

    朱銘從農民口中,得知了豐利渠的大名,官船在渭橋鎮停靠時,他便拉著李含章跑去查看。

    陳淵曾路過此地講學,專門考察過豐利渠,也借了一匹馬同行。

    前方河渠阻攔,無法再騎馬,陳淵指著流入渭河的水渠說︰“此乃三白渠之南白渠。”

    三白渠在唐代就有,因年久失修,而且河水改道,宋代一直試圖疏通。

    前幾年不但徹底疏通了,而且灌溉面積擴大到360萬畝,改名叫做“豐利渠”。

    朱銘問道︰“主修此渠的功臣趙紓 緗褚焉 沃埃俊br />
    “不知,”陳淵說道,“他只是個小官,來歷不詳,名聲不顯。”

    “如此功績,竟也不能揚名?朝廷都不提拔嗎?”朱銘難以置信。

    陳淵說︰“此渠的推動者是蔡溥和穆京,二人皆是侯蒙一黨。侯蒙現為中書侍郎(副宰相),與蔡京不睦。蔡京扳不倒侯蒙,便對蔡溥、穆京下手,兩人都遭到了貶謫。至于趙紓 喟胍彩艿角A  踔涼室餑ㄈЯ乃  !br />
    朱銘徹底服了,感慨道︰“推動水利的好官被貶,而主修此渠的官員,竟只留下一個名字。這世道,能臣難做啊!”

    “奸相不除,天下難安。”李含章也認為很沒道理。

    侯蒙是山東高密人,為人比較圓滑,但一直堅持正義,《水滸傳》里就是侯蒙提議招安宋江。

    宋徽宗曾經問侯蒙︰“蔡京如何?”

    侯蒙回答︰“蔡相公如果品行端正,古之名相也不過如此。”

    這個回答,給足了宋徽宗面子,又暗諷蔡京心術不正,蔡京因此嫉恨之。蔡京指使手下彈劾宰相張商英,侯蒙也盡量從中斡旋,兩人的矛盾于是更深。

    但侯蒙能屈能伸,懂得拍宋徽宗的馬屁,蔡京始終無法將其排擠出朝堂。

    有些時候,宋徽宗甚至繞開蔡京,單獨召見侯蒙議事。

    朱銘望著豐利渠兩岸的農田,有這條水渠坐鎮,關中民生很難崩掉,還能再瘋狂盤剝十年。

    大宋有奸臣,但也有能臣啊!

    可憐修渠者趙紓 蛔魍醢彩 貝 蘭頗芄灰環沙逄歟 衷諶綽淶貌恢 佟br />
    如果給個游戲屬性,趙纈Ω檬撬 5以上。

    因為鑿通豐利渠太難了,趙匡胤曾下令開鑿此渠,趙光義也曾下令開鑿此渠。接下來,每個北宋皇帝,都下令開鑿此渠。

    全部失敗!

    直至王安石變法,啟用二程的舅舅侯可,耗時多年,終于達成30%的工程進度。

    剩下的沒法鑿,技術難度太大。

    而趙緗郵種 螅 諶狽Τ  式鷸F值那榭魷攏 隹康鞫 胤攪α浚 揮們僥曄奔洌 屯瓿衫 瘧彼30年的世紀工程!

    他甚至能做到不大規模擾民,動用的民夫只有數千人。甚至為豐利渠附加泄洪功能,保證水渠流經的七個縣,旱時可以灌溉,雨時不遭洪澇。

    這是啥水平?

    如此能臣,在史書上只留下一個名,連字什麼都不清楚。

    具體官職也模糊,只知是提舉常平使派出的修渠使者。

    朱銘很想結識此人,可惜毫無線索。

    “恨不能當面一睹趙君風采。”朱銘嘆息道。

    陳淵說︰“我也想見見此君,請教一些水利學問。我去看過,其設計之巧妙,堪稱神來之筆!為了節制水勢,他增修二洞、二閘、三溝。火燒山嶺,鑿石為渠,分渠泄洪,激流頓平。若讓我來修,做夢也夢不出這等奇思妙想。”

    趙緲 浞嶗 品 嗽 猩杓疲 貿H宋薹 斫獾乃悸罰 匭輪貧 巳 姿 槳浮br />
    朱銘心中感嘆,多少能人志士,為這大宋續命啊,全都葬送在那父子倆手里。

    回到遞鋪,休息一夜。

    眾人繼續坐船前進,又過些時日,在潼關附近登岸,改乘遞鋪的公車。

    這里交通更為繁忙,公車數量有限,須得住下多等幾日。

    趁此機會,朱銘決定到處逛逛。

    “三郎,可要去那邊山梁上登高?”朱銘問道。

    李含章提醒說︰“靠近潼關的山梁,皆為禁區,不可隨意攀登。”

    朱銘慫恿道︰“你平時自詡知兵,就不想觀其全貌?”

    李含章頗為心動︰“那就……繞遠點爬上去?”

    兩個家伙出得遞鋪,裝作趕路往東走,繞行數里攀爬山梁。

    可惜距離太遠,爬上去也看不清,于是下山順著溝谷摸過去。再上一道山梁,西邊是漢潼關舊址,東邊是隋潼關舊址,都風化得只剩殘垣斷壁。

    唐宋潼關的全貌,已能看清。

    朱銘此刻腦海里,驀地涌現出那一句︰山河表里潼關路!

    “還要繼續?”李含章有點心虛。

    朱銘說︰“若被守軍發現,便稱咱們是來憑吊古戰場的。”

    “好!”李含章感覺很刺激。

    兩人順著坡道往下,來到潼河邊的禁溝,漸漸摸到潼關的背後。

    城上稀稀拉拉坐著幾個士兵,根本無人注意,他們大搖大擺的,就這樣繞著山腳過了潼關。

    屁事兒沒有。

    朱銘站在河邊總結︰“我們剛才走的那條路,可以繞過潼關,卻無半個官兵駐守。應當在山梁之上,修建堡壘,這樣才能堵死通道。”

    李含章說︰“此地距離邊疆甚遠,潼關守軍都沒幾個,怎麼可能在山梁上築堡?”

    “也對。”朱銘點頭。

    <div class="contentadv"><div id="”txtmid”">

    這時的潼關,形同虛設,就算打不下來,也能輕松繞過去。

    明代就不行,朱元璋屬于築城狂魔,直接修城牆把通道全給堵死。

    回到遞鋪,朱銘想起個事情,隨口問鋪兵︰“本地可有一個叫周侗的勇士?”

    鋪兵頗為驚訝︰“相公在外鄉也知道周同?”

    “听說其武藝過人,想登門拜訪。”朱銘道。

    鋪兵說道︰“想尋周同,相公卻得去延路。”

    再仔細打听,原來周同是本地的弓箭手,如今在延路(路治為延安)戍邊,還做了劉光世麾下的弓箭手教習。

    現實里的周同,並非文藝作品里的周侗。

    此人箭術如神,但也僅此而已,槍棒技藝只能算一般,岳飛的槍法學自陳廣。

    周同居然去了延安,朱銘頗為惋惜,他還想學幾招呢。

    眾人在驛館住下,足足等了六天,遞鋪的馬車終于得空,這才乘坐公車繼續趕路。

    到洛陽時,天空飄起小雪,今年的寒潮又來得早。

    朱銘問陳淵︰“要不要去拜會本地大儒,順便講講咱們的學問?”

    陳淵搖頭︰“洛陽雖為洛學聖地,但這里的士子不好打交道。我前番路過此地,也去講學辯經,竟遭到冷嘲熱諷。他們連家師(楊時)的學說都不認可,怎麼可能贊同道用之學?這里的家族世代顯宦,大學問講得頭頭是道,已經不知民間疾苦了。”

    “原來如此。”朱銘立即會意。

    洛陽的官宦世家特別多,雖然娶媳婦不怎麼挑剔,但嫁女一個個眼高于頂,好多女婿都是宰相或宗室。

    這些世家把控著洛學正統,看不起別處的洛學,認為那些洛學不正宗。

    他們已經脫離了大眾,甚至脫離了普通士子!

    在洛陽傳播道用之學,必然遭到本地世家的打壓排斥。

    朱銘還想進城游玩,但時間緊迫,必須盡快趕路。

    緊趕慢趕,至河陰縣時,大雪還是阻斷道路,汴河也結冰不能行船。

    積雪難化,非常糟糕,只能滯留在此。

    朱銘穿越過來的第二個除夕夜,是在河陰縣驛館里面度過的。

    叨擾驛卒那麼久,士子們也過意不去,大家湊錢買些好吃的,請過年值班的驛館人員美餐一頓。

    直至正月初七,終于能夠動身,趕在元宵節之前到達汴梁。

    “好大!”

    白勝瞠目結舌,汴梁城一眼望不到邊。

    石彪也看傻了,愣在船上站立不動。

    不止是他們,就連第一次赴京應考的令孤許,都被驚得說不出話來。

    朱銘對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是︰果然名不虛傳!

    都不用進城,就能感受到那種繁華,城外到處是民居和商鋪。

    即便是普通百姓,也明顯比別的州縣更富裕。

    乞丐沒見幾個,一場大雪過後,估計都死得差不多了。

    踏冰渡河,來到碼頭,白崇彥說︰“城內客棧更貴,而且臨近元宵,肯定已經客滿了,俺們可在城外住下。”

    眾人帶著僕從,僕從背著貨物,開始慢慢尋找客棧。

    由于汴河還未解凍,無數貨物從冰面運送過來。碼頭上非常擁擠,扛包的,推車的,抬轎的……應有盡有。

    過了碼頭區,便是鱗次櫛比的商鋪。

    街道上還有許多士子,都是來進京趕考的,距離考試還有二十幾天。

    人是真多,連續問了三家客棧,全都已經住滿客人。

    科舉士子扎堆是一方面,還有臨近元宵,大量商賈在東京雲集,想趁著過節大賺一筆。

    問到第四家,總算有幾間客房,但不夠他們住的。

    一番商量,閔子順帶著幾人住下,朱銘他們繼續尋找。

    好在沒走多遠,又有一家客店沒滿,眾人連忙掏錢付押金。

    有個年輕士子,帶著隨從進來,問道︰“店家,你這里還有房嗎?”

    掌櫃的搖頭︰“這幾位定完了。”

    年輕士子轉身欲走,到了門口又回來,問道︰“諸位朋友,能否勻一間與我?待元宵之後,客房就有多余了。”

    朱銘對此無所謂,大不了跟白勝、石彪擠一擠,當即點頭說︰“可以。在下洋州朱銘,字成功,不知閣下尊姓大名?”

    那士子端正作揖︰“在下江寧秦檜,字會之,多謝成功兄讓房。”

    朱銘咂咂嘴,沒有再說話,他有點後悔了。

    讓你娘的房啊,老子一腳踹死茫br />
    秦檜卻是個自來熟,還給朱銘透露科舉信息︰“成功兄可知?今年要開茂科,而且名額還要增加。”

    平白無故的,朱銘又不能把人打一頓,還得彬彬有禮道︰“在下不通詩賦,不敢應考茂科。”

    茂科全名“詞學兼茂科”,是宋徽宗搞出來的,專考詩詞文章,由皇帝親自閱卷。錄取名額在三人以內,甚至有可能只錄取一個。

    王安石規定,包括新科進士在內,所有舉子不準再考別科,因此只有一次機會,敢考茂科的都是牛人。

    人品怎樣且不提,秦檜的辭章之學肯定厲害,只錄取幾人的玩意兒他都敢考。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399xs.com 399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802858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