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七大總兵(求票!)
研究過萬歷寧夏之役的都知道,攻打寧夏城才是真正的開始。
www.biquge500.com
歷史上的\拜之亂前後半年時間就平定了,其中大部分時間都耗在了圍攻寧夏城。
之所以難打,主要有三點原因。
第一是寧夏城高大堅固,又積蓄了很多糧草,防守硬件非常好。
第二是困守在城里的叛軍,都是\拜集團的核心力量,戰斗力相當可以。
第三是寧夏城本身就靠近邊境,離城沒多遠就出邊牆。
因為\拜之亂的緣故,邊界防線千瘡百孔,虜騎很容易突襲進來。
\拜不停的勾引一些北虜部落來助戰,對攻城官軍背後形成了巨大威脅。
總而言之,收復了寧夏城之外的河西各堡後,暫時無力攻城的官軍只能暫時休整,等待援軍。
監軍林泰來對總督葉夢熊商議說︰“督府不妨回花馬池駐守,防範虜騎從花馬池突入後方,同時籌措糧餉。
而本監軍和李總兵駐扎在寧夏城外,繼續圍堵叛軍,但圍而不攻,以待強援。”
葉夢熊無語,從官職上來看,你林泰來的主業才是“糧餉官”吧?怎麼反而安排他這個討逆總督去後方籌措糧餉?
但是考慮到林泰來到西北後,那五戰五捷的實戰成績,硬氣不起來的葉總督為顧全大局,便答應了下來。
隨即林泰來趕緊又問道︰“那麼督府你的上方劍能借給本監軍麼?”
“滾!不要得寸進尺!”葉總督斥道,真當他這總督是軟柿子麼?
此時寧夏城外的官軍人數兩萬余,被分了兩大營。
林監軍和升為寧夏鎮副總兵的蕭如燻在東南面,固原鎮副總兵李d在西面,嚴密監視叛軍動向。
在戰事暫時僵持時,援軍終于一個接一個的來了。
在歷史上,先後參戰寧夏的總兵級人物有七人之多,還一度出現了五大總兵同時攻城的奇觀,其中不乏名將人物。
www.biquge700.com
這幫北地大軍頭,現在一個個的都要來找林監軍報道了。
最早趕過來的援軍,是兩個“原總兵官”。
一個是前前寧夏總兵牛秉忠,都退休好幾年了,這次倉促之間又被朝廷叫回來上陣了。
這是一員老將,號稱從軍以來親自斬敵首過百,絕對的狠角色,林泰來對此很敬重。
但是,現在寧夏前線緊缺缺的並不是將官,而是兵員。
一個退休老將帶著家丁匆忙趕來,不能說沒用,但是還起不到決定性作用。
另一個“原總兵官”劉承嗣,那就更沒用了。
說起來劉承嗣和林泰來之間,雖然西北東南遠隔千山萬水,生平素未謀面,但緣分不淺。
萬歷十六年時,劉承嗣還是甘肅鎮總兵,部下官軍受到林泰來揚州兵變的鼓舞,也持刀圍攻巡撫。
結果導致劉承嗣被罷了甘肅鎮總兵,調往臨洮當總兵。
然後大家都知道了,去年六月火落赤大舉侵犯臨洮,劉承嗣大敗,被罷了總兵官。
然後才有了鄭洛、林泰來被派往西北的事情,直到現在鄭洛還在臨洮一線守著。
如今劉承嗣被朝廷派到寧夏來,算是戴罪立功。但這樣一個“原總兵官”,又能有多大用?
來了還得分給兵力指揮,在林監軍眼里還不如不來。
隨後終于來了點有用的援軍,另一個老將洮岷副總兵董一奎被任命為寧夏鎮總兵,從延綏鎮調了六七千兵帶過來。
抵達寧夏城前線的總兵官,增加到了五個。
堅守孤城後被提拔為寧夏鎮副總兵的蕭如燻,理論上是林泰來搶救下來的。
從固原鎮馳援反攻、收復失地的副總兵李d,理論上是被林泰來指揮反攻的。
原總兵官牛秉忠、劉承嗣,林泰來沒在意。
從副總兵升為寧夏鎮總兵官的老資格武將董一奎,名義上的前線主將。
董總兵進場後,迅速與林監軍會面。
www.luanhen.com
林泰來仔細打量著年近六十的董一奎,在印象里,這位老將後來也去了朝鮮。
具體打了什麼仗,林泰來已經不大記得清楚,只記得董一奎差點被任命為與倭國談判的正使.
對了,董一奎也是將門出身,他們兄弟兩個都是總兵級人物。
此時董總兵有點不自在,怎麼感覺林監軍的眼神是在檢驗牲口?
林泰來回過神來後,笑道︰“哈哈哈哈,我想起了一件往事。
二十年前你官至總兵,被總督王崇古彈劾,差點下獄審問,然後降職為副總兵,是也不是?”
董一奎有點郁悶的答道︰“確有此事,虧得天子恩典,沒有被逮問。”
別人王崇古是一代名帥,主導了隆慶和議的元老功臣,他能說什麼?
說自己當年不懂事,妨礙了王崇古和西商走私?
然後從方面大總兵降為協守小副總兵,一降就是二十年?
林泰來便答話說︰“有怨氣盡管說,沒關系!我和他們蒲州三大世家關系也很惡劣!
幾年前我也是個武官時,在揚州鬧兵變,還囚禁過當時巡撫楊俊民!
所以我跟你也算是同仇敵愾了!”
蒲州三大世家就是張、楊、王,隆慶到萬歷初年鼎盛一時。
代表人物是原首輔張四維、原兵部尚書楊博、原總督王崇古。
三家互相聯姻,楊博和王崇古就是兒女親家,被林泰來抓過的楊俊民就是楊博的兒子。
更不要說,當初內心深處最期盼老首輔張四維回不來的,可能就是申首輔
所以林泰來對董一奎說“同仇敵愾”,倒也不是胡編亂造。
關系這不就拉近了嗎?以最高性價比籠絡總兵加一!
董一奎從軍將近四十年,不知見過多少文官,總感覺林泰來與其他的文官不太一樣。
雖然這位傳說中的九元真仙確實很盛氣凌人,但對官軍粗人沒有半點歧視鄙夷的情緒,打仗也是親臨戰陣。
再想似乎也正常,有哪個文官是以武力出名,一言不合就喜歡兵變和武斗?
看著略顯拘謹的董總兵,林泰來又問道︰“現在你算是主將,你來說吧!要不要開始攻城?”
董一奎連忙說︰“不是我不敢親冒矢石,但確實時機未到!一來兵力仍然不足,圍城都難,更不要說攻城。
二來我二十年不在這邊,兵將生疏,我一時間難以指揮,所以還需要時間熟悉。”
林泰來點了點頭,給足情緒價值的贊許道︰“看來你很冷靜,那就繼續守望吧!”
董一奎松了口氣,他最怕林監軍年輕氣盛,急于立功,腦子發熱就督促官軍全面進攻。
听說這位監軍在西北軍界的最大名聲,除了大捷如喝水就是“任性胡來”,鄭總督親口說的。
驕兵悍將這個本該用在官軍身上的詞,若用在林監軍這文官身上,居然一點都不違和。
很多武將夢寐以求想干的壞事,林監軍全都干過,而且關鍵是干了後還沒被治罪。
但今天在董一奎眼里,這位年輕監軍不是挺穩重的麼?看來傳言也未必全信啊。
四月中旬,第六個總兵,也就是原大同和寧夏總兵、去年被彈劾免職、最近被重新起用為副總兵的麻貴,從大同鎮趕了過來。
林泰來心里嘀咕,這些總兵的出場順序,難道是按照江湖地位來的嗎?
份量輕的在前面出場,越重要的角色越在後面?
麻貴也算是萬歷朝名將,同樣出身將門世家,麻家和遼東李家並稱為“東李西麻”。
就說麻貴本人,二十來年前就是大同鎮總兵官,干了十來年後,調為寧夏鎮總兵官,又干了十來年,去年才被免職,這資歷要多硬有多硬。
雖然麻貴資歷硬、品級高,但進場後,還是要來拜見林監軍。
沒法子,林監軍是現場唯一代表朝廷節制武將的文官。
理論上本該節制一線諸武將的葉總督,人又不在現場,擔當更重要的保護後方和籌集糧餉工作。
“老麻啊,你運氣當真不錯。”林泰來請麻貴副總兵落座後,開口寒暄說。
年過半百的麻貴疑惑不已,林監軍這句話表面上很容易理解,但深層里到底是什麼意思?
有的文官喜歡當謎語人,說話喜歡雲山霧繞,難道林監軍也是如此?
“運氣不錯”有很多解釋,比如說自己去年剛被罷官,今年就發生\拜之亂,導致自己又被朝廷重新起用,所以說自己運氣不錯?
這話可不好回答,一句說錯了,顯得自己為\拜之亂而高興,那就完犢子了。
正當麻貴反復尋思,這到底是不是語言陷阱時,林監軍又道︰
“別胡思亂想了!我的意思是,如果萌Ш瓴槐壞 潰 敲茨慊故悄 惱蜃鼙 佟 br />
如果你還是寧夏鎮總兵官,那麼今年\拜突然發動叛亂時,就是你被殺或者自殺了!
所以我說你運氣不錯,當了十來年寧夏總兵,偏偏去年被罷官,恰好避開了今年的殺身之禍。
不然的話,就是我在城外設壇祭奠你這個忠烈了,還要幫你想個謚號!等破了城,找到你的尸骨,墓志銘大概還得是我寫。”
麻貴︰“.”
林監軍這是在跟自己說笑嗎?就是這個笑話有點冷。
又與小年輕監軍聊了半天,吃了頓飯,稍微喝了幾杯酒,感覺有點熟了,麻貴便請求說︰“如今兵馬齊聚,糧草充足,可以考慮攻城了。”
林監軍答道︰“還有援軍未至,再等等吧。”
麻貴繼續請求說︰“如今圍城官軍兵力將近四萬,可以試試了!”
林監軍盯著麻貴看了一會兒,忽然說︰“現在各路總兵官里面,只有李如松還未到。
你是想搶在李如松到達之前,攻下寧夏城?”
麻貴登時一個戰術性後仰,否認說︰“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
真是的,自己這番心思,表現的有那麼明顯嗎?竟然被一個小年輕給輕易看出來了。
()
<!-- 翻頁上aD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