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最新域名:
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1324章 瓜熟蒂落
李重得到回复后,立刻以银枪左营督蒋恪为先锋都督,领银枪左营六千、左骁骑卫府兵三千六百、左长直卫府兵二千四百、右龙虎卫府兵二千四百,总计近一万五千战兵,外加河北镇兵万人、幽州丁壮五千充当后勤辅兵,赶着大车,自北平出发,浩浩荡荡东行,
开往辽西。
www.luanhen.com
四月初七,左骁骑卫长史许猛率两千余人抵达令支县外,县令公孙甫打开城门,迎梁军入内。
「将军—」公孙甫躬身一礼。
许猛从马背上下来,在包袱中掏摸一番后,问道:「有纸笔么?」
在他身后,马蹄声阵阵,大队人马仍在一刻不停地前行。
公孙甫被问憎了,不过县丞很机灵,立刻令人取来纸笔,并搬来案几。
许猛直接跪坐在地上,问道:「汝哪里人?」
「祖籍襄平,曹魏时宗党四散北平、辽西、燕等——」
「够了!」许猛直接提笔落字,片刻即成。
公孙甫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道:「朕膺乾符,以临万邦,泽被遐迩,化行幽明。近闻辽西郡令支县县令、辽东襄平人公孙甫识时达务,举城归诚,深明顺逆之理,克彰忠惘之怀。朕嘉其诚节,特允所请。
今以原职救授公孙甫仍领县令,总摄县事,抚安黎庶。其当勤修本职,督课农桑,清肃奸究,输赋均,毋使境内失宁。若能使民安其业、吏畏其法,朕不吝爵赏;倘有怠惰乖方,亦必明正典刑。
布告县中,咸使知悉。」
「拿去张贴于显眼处。」许猛说道:「官印、袍服一会自有人给你。」
说罢,见自己的战马已休息得差不多,便起身上马,扬长而去。
县城外的驿道上,烟尘漫天,旌甲耀眼。
一辆辆车、一队队人马,肃然通过,
道旁时不时有骑士策马而过,口中大呼:「五十万大军征辽,举义归正,原职留任举兵相抗,寸草不留——」
令支县上下静静看着。
边塞之地的官员,都不是吓大的,不会你说五十方大军他就真信了,但梁军规模远胜燕(王)国也是真的。至于战斗力如何,就眼前这些兵而言,堪称骁锐,不是一般部落兵或豪族部曲可以抵挡的。
这么多大军压过去,只要自己不出错,胜算很高的,他们投降似乎没什么问题。
「回去。」公孙甫一挥袍袖,大声道:「将大梁天子旨意张贴出去,请人宣讲。县内若有异动,即行镇压,勿要迟疑。复遣人至乡里,征收粮草、役畜,若王师需要,则送往军中。」
「王师若不要呢?」有人傻傻地问道。
公孙甫懒得和他多说,只道:「不愿给的话,就说王师不日即到,全族死难无子遗矣。」
话说得很清楚了,王师要不要令支县提供粮草不要紧,先收上来再说,不交的就拿大梁王师的名头恐吓他,而今到处是过路的兵马,就不信他不怕。至于这些粮草、牲畜将来怎么处置,再议。
高啊!
强者从不抱怨环境,大军压境的情况下我都能弄来财货。
而在阳乐县城之内,一场激战刚刚爆发。
慕容所置辽西护军宋晃带人冲向太守府,府君孙兴早就得到了消息,组织了一帮家兵与宋晃的人马展开了混战。
双方从大街上杀到太守府,一时间户横遍野,血流成河。
阳乐胡汉百姓惊慌失措,夺门而出。
时至傍晚,金乌西垂,而百姓惶惶然,直如末日来临。
没有人收拢他们,没有人指挥他们,没有人给他们发放器械,一切都乱了,辽西最高军事首领都叛了,还打个球。
入夜之后,消息传到了更远的乡间。
有的部落首领听到后,连夜带着部众撤离,向北遁入山中;有的部落首领则当无事发生,只严加戒备而已;还有的部落首领四处遣人打探消息,看看梁兵到哪里了,准备举旗归正。
当然还有人向东逃往临渝城的,这里安置了一部分归属慕容氏的段部鲜卑百姓,且牧且耕,燕国官员逃进去后,直接被取了首级,以为战功。剩下的人骇然,顾不得休息,连夜向东窜入草莽之中。段部鲜卑遣骑收捕,得十余人而还。
初八夜,许猛率数百骑抵达阳乐城外,正遇孙兴率残部出逃,一通乱箭之下将其射伤。
孙兴坠落马下,口吐血沫。
许猛本来要继续向东的,听到此人名讳,有些气不过,又转过身来,拿脚端了下垂死的孙兴,怒道:「汝为衣冠土人,奈何从胡?」
孙兴呵呵笑了两声,双眼看着夜空中清冷的残月,道:「晋季丧乱,河北不宁。我奔平州,慕容公以礼相待,此恩深重,唯以死报之。」
「愚蠢!」许猛冷笑一声,道:「今百万大军征辽,小小慕容如何相抗?我倒要看看你家下场如何?」
说罢,直接离开,继续向东进发。
孙兴躺在地上,双眼直勾勾地看着天空,很快就气绝身亡。不一会儿,有数名小兵凑了过来,将其首级剁下,期间甚至还争抢厮打了起来。
阳乐城外过兵的动静彻夜未休。及至天明,当更多的人马汹涌而至时,所有甘心或不甘心的人都老实了,这般规模的大军,他们确实没办法抵抗。
而自临渝城方向出逃的人在四月十一日左右抵达临渝山,中途遇到在附近放牧的部落,双方皆不敢留,纷纷收拾帐篷、器具,赶着牛羊往内陆腹地躲避。
辽西郡数县、三百里土地,就这样在数日之间内失陷于梁兵之手。
******
李重收到消息的时候,几乎没有丝毫异之色,
他的北平行营目前有府兵、禁军精锐约七万战兵,为了服务这七万战兵,还有差不多与其同样数量的辅兵一一半由河北镇兵、幽州杂胡、豪族部曲组成。
这十余万人马,号称五十万一点问题都没有。
辽西这一路属于瓜熟蒂落,瞬息平定,接下来就是考虑要不要自此遣一支偏师东出了。
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他也把目光投向了北方。
燕山山道之中,大梁辅兵、民夫正在转运资粮,填满一个个临时修建的仓城。
道路也在粗粗修之中,甚至可以说一边运一边修,尽全力确保前线粮草不缺。
四月十二日的时候,燕王邵裕已带着大约一万人马屯驻于平刚故城左近,并督促辅兵及乌桓牧人夯土筑城,并砍伐树木修建仓库。
十三日,第一批六千斛栗麦运抵平刚故城,这说明了很多事情「宇文氏还在等什么?都四月中了,还不发兵。」邵裕盘腿坐在草地上,看着站在他面前的一孩童。
孩童只有五六岁,手里抓着一张比他脸还大的胡饼,时不时咬一口,然后又从胡饼后面露出一双眼晴,偷偷打量邵裕。
邵裕起了玩心,伸出手捏住孩童胖嘟嘟的小脸,笑道:「就知道吃。」
孩童修地一下跑了。
此人名叫悉罗腾,被他父亲悉罗侯的旧部拥立为主,然后以他的名义归降大梁。
小小孩童还不晓事,已然立下征辽之战的首义之功,连天子都知道他的名字了。
侯莫陈参似乎认识这伙乌桓人,交涉一番后回来了,禀报道:「殿下,经此向东可至白狼山,山东有凡城,汉末好像打过仗,乌桓人惨败。」
「平日里有空认认字。」邵裕说道:「我父当年身边不少大将就不识字,都是慢慢学会的。无需多,识数百字足矣,最多千字。」
侯莫陈参震惊无比:「竟然要认识一千个字?比杀一千人还难。」
裴满在旁边听了大笑,这种混账话也就此人能说得出来了。
邵裕向侯莫陈参解释道:「汉末时,魏武率军来攻,于凡城大破乌桓联军,斩塌顿遂收柳城。你倒是和我说说,而今柳城有什么人?」
「我找相熟的可朱浑氏的人打探了,慕容以东夷校尉封抽,率步骑兵五千余固守此城。柳城县境内尚有成周、冀阳、营丘等郡,各有守令。」
「此五千兵何来?」邵裕问道。
打老仗的人,不会一看到慕容鲜卑兵就觉得人家是鲜卑人,事实上还还可能是汉人,
乌桓人,匈奴人,高句丽人乃至归降他们的宇文氏牧人,所以一定要问清楚,以此来判断战力一一像此番迫降悉罗部乌桓,史书上不一定会详细写,很可能只写他道中遇「鲜卑」,破之,事实上与他交手的是慕容鲜卑帐下的乌桓降兵。
「多为慕容安置在柳城的河北豪族兵。骑军可能是鲜卑,但最多千余。」侯莫陈参说道:「成周、冀阳、营丘都是侨郡,以种田为营生。」
「你觉得该怎么打?」邵裕问道。
「殿下,我们有万人,骁勇善战,直接冲过去就是了。」侯莫陈参说道。
「我还没等到招讨使军令。」邵裕有些着急地站起身,道:「到华!」
「末将在。」到华远远听到,大声应道。
邵裕朝他招了招手,文眨了眨眼。
到华一溜小跑过来。
邵裕凑到他耳边,低声道:「你拣选精骑千员,吃些食水,好生休憩,入夜后随我东进侦察一番。」
「殿下,你一一」到华想说他老毛病又犯了,终究没敢。
燕王的威望最近有些高涨,他也不太敢犯颜直谏了,于是只能委婉地提醒道:「殿下,那位拓跋将军似乎接到了命令,要看着你呢。」
邵裕扭头看了眼正倚靠在草堆上闭目假寐的拓跋思恭,笑了笑,道:「无妨,还多了千把精兵呢。」
到华无语。
「好啦,只是侦察而已。」邵裕捶了捶到华的胸口道:「孤不再亲身厮杀了,如何?
带着十匹马还怕跑不掉?你怎么想的?难道你护不住我吗?」
到华一听,愤然道:「殿下何出此言?末将便是粉身碎骨,也要护得殿下周全。」
「什么粉身碎骨?莫要说胡话。」邵裕笑道:「快去准备。」
「遵命。」到华无奈领命而去。
邵裕叉着腰站在场中,发现悉罗腾又拿着胡饼出现在了不远处。
这才多久,胡饼竟然没了一半,这孩子太能吃了!
邵裕冲过去一把抱住他,哈哈大笑。
悉罗腾扑腾着小腿,哇哇大叫。
「以后跟我一起征战。」邵裕捏了捏他胖乎乎的脸,说道:「我教你武艺。」
悉罗腾哭了出来。
「给你胡饼吃。」邵裕说道。
哭声稍止。
「唉,罢了。」邵裕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将小孩放下,道:「不骗你卖命了。」
说罢,手抚刀柄,巡视起了营地。
小孩跟在他后面。
邵裕停下,他就停下,邵裕往前走,他也往前走,活似个跟屁虫一般。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