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全本精品 · 总排行榜  
搜索书籍:
  HOT: 极品飞仙

1969年12月31日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作品:统计师 | 作者:付均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1969年12月31日

    回到家里,很快就接到了通知,我们全家到农村插队落户。www.biquge001.com

    插队落户已经成为定局,没有挽回的余地。于是,只有在下乡的地点上做文章,争取下到离鞍山市区近一点的公社。

    在人委机关食堂吃饭的时候,我碰到了贾左。他是当时的四大队的领导班子成员,有一定的话语权。我对他说,“下乡插队落户,我是在劫难逃了。能不能考虑离市里近一点,比如郊区。”

    贾左:“有什么站得住脚的理由?”

    我:“老丈人家在旧堡。”

    贾左:“是社员?”

    我:“不是。工业户。”

    贾左:“那,恐怕困难。”

    我:“大屯,甘泉也行啊。”

    贾左:“我尽力吧。”

    下乡地址终于确定了。是海城县大屯公社以东与其相邻的什司县公社,具体落户到大台大队一小队。什司县距离市里大约30公里左右,虽然边远一点,每天有一班长途汽车来往于鞍山和什司县公社之间。

    市革委会对于五七大军下乡工作可以说做得十分精密细致,采用了人盯人的战术。每一户插队的干部都有一个专人负责从下达通知到离开鞍山市,进行跟踪督促。我的监督人是我们工业科在鲅鱼圈打石头的赤脚大夫邓玫芬。从她给我送来通知到我上车离开,几乎每一天上班时间,她都要准时到我家看一看、问一问,真是“关怀备至、无微不至。”就连从没有见过面的街道居委会的主任大娘也不断光顾,一个劲地问,什么时候走,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

    农村对于我和m来说,并不陌生,我们毕竟都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首先想到的,是吃水问题。市里有自来水,不用水缸(当然,也没有地方放水缸);下乡了,自然要备一个水缸。我到日杂商店买了(忘了是否凭票)一个大缸(北方家用缸一般分为三档:大缸、二缸、三缸),它可能是我家里头最重的单件固定资产。

    1970年新年即将来临,各种副食品券已经发到手;大概对五七大军还有所优惠。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买鱼。人委机关一宿舍对面是胜利合作社,是我们经常购买副食品的地方;商店店员虽然平时很少说话,还都是很面熟。当我把四口人的鱼票递给卖鱼的女店员之后,她问道,“怎么的!都买了?”

    我:“是。”

    店员:“买什么鱼?”

    “鲳鱼吧。”柜台上还有黄花鱼、鲙鱼、偏口鱼,我还是偏爱鲳鱼。不是有一句话,叫做“南鲳北鲤”嘛,都是鱼中珍品。

    店员:“啊呀!看样子,你是不是要插队落户了?”

    我:“说对了。”

    店员挑选了七条个头最大的鲳鱼,称完了,帮助我装到网兜里。比鱼票上的定量大概多出好几斤。

    我:“我的鱼票上的斤数也没有这么多吧?”

    店员:“行啦,算我的。交钱!”

    12月30日,邓玫芬早早的来到我家。一进门,说道,“市里决定,明天在胜利广场开大会,欢送你们五七大军下乡。你们准备的怎么样了?”

    我:“准备什么!没啥准备的。让走就走。”

    邓玫芬:“你要几辆车?”

    我:“这是大事。要两辆。”

    邓玫芬:“有多少东西?能用得了吗。”

    我:“能。装人。四口人,两个人一辆车。”

    邓玫芬:“可也对。都坐在驾驶楼里,省得冷。明天早晨我把车领来。到会场开完会就出发。我走了。”

    话音没落,街道居委会的主任大娘突然挤进门来。张口就是一句,“这就要走了?”

    邓玫芬:“等一会车来了以后才走。”

    居委会主任大娘笑嘻嘻的,毫不客气,毫不掩饰,在屋里这瞅瞅,那看看,甚至伸手拉开壁橱的门,把脖子伸进去,仔细观察。我有些不耐烦,说道,“干啥?”

    老大娘:“干啥?看看,啥也不干。你走了,这屋子就不是你的了。”

    怪不得这几天差不多一天不落地过来看,原来早就惦念着这个房子,盼望我们快快离开。反正下乡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了,房子愿意谁住谁住,我是无权过问了。

    1969年12月31日早晨,邓玫芬领来两辆解放卡车,还有几个帮助装车的人(不是机关干部,不认识)。很快就把我们家的一点东西都装上了车。一个车装了半吨煤;另一个车装被褥、三屉桌、一个柳条包、毕业时从学校带来的装书的木箱、大缸、取暖的炉子和几节炉筒子、锅碗瓢盆、吃的东西,还有从房产局借的两个铁床和草垫子(上边答应,铁床算是给了我们)。收音机算是贵重物品,上车时由我抱着。

    车装完了,邓玫芬说,“上胜利广场!去会场。”

    我:“不去。司机师傅!我们从这直接走,早去早回,你们同意不?”

    “那好。走。”两个司机乐不得早去早回。

    “你们两个不参加欢送会了?”邓玫芬对我和m说。

    我:“欢不欢送都得走。不参加。”

    邓玫芬:“也好。司机师傅!走吧。”

    后来听说,刚上任两个多月的市革委会副主任金铎同志主持欢送大会,在欢送会上,宣布向五七大军献花时,说,“向五七大军献花圈”,成了下乡的五七大军至今没有忘记的“送别词”。之所以“献花圈”,是因为昨天给死去的一位原市委刘书记开追悼会,也是金铎主持的;大概第二天还没有从送别死人的噩梦中苏醒。

    汽车从汤岗子下了哈大道,折向去大屯的砂石路,从大屯经过白石寨、石牌路,汽车沿着一条冬季干涸的小河前行,道路基本平直,两侧低矮的山峦,有远有近,小河流经的地方还有些平坦的耕地。

    到东房身之后,汽车开始爬坡,路的两侧看不到房舍,见不到行人,仿佛进入人烟绝迹的境地。凄凉、绝望的心绪沁透五脏六腑,我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寒颤。

    汽车爬过庙宇岭,总算是看见山脚之下有几户人家。汽车司机说,“到了什司县境内了。”

    过了什司县公社(所在地),向左走2公里,到达目的地大台沟。据说,这是什司县公社唯一一个有一点平地的大队。

    汽车经社员的指引,开到了我的落户地点——老陈家门前。这是一个五间大瓦房。西侧两间老陈家一家居住;东侧两间(其实我们只住一间,里间是空房,我们两家在那里放一些杂物)就是我们家的新居。中间一间外屋地(东北习惯叫法),前、后开门,门两侧靠墙各有一个与里屋住人的炕(有烟道——炕洞)相通的锅灶(东北称为锅台);水缸、酸菜缸、泔水缸、与做饭有关的器具、用品等等都在这个屋里;两家各占一半。这是东北地区的惯例。

    大队的队长,第一生产队的小队长和一些社员都来到老陈家门前。队长对社员们喊道,“民兵!过来动手卸车!”

    两个人用了不到五分钟,几锹就把半吨煤卸到窗下。几个社员卸的卸,搬的搬,每一个人只进出屋一次就把车上的东西全部搬进屋里。

    寒暄一阵子,队长和社员散去。留下两个妇女,给司机师傅做饭,也算是给我们全家“接风”。

    淘好了的大米、切完了的土豆丝等蔬菜,摆在锅盖上,估计摆放的时间在三、五天以上。后来听房东大嫂说,“几天前就准备好了,一直等到今天,你们才来。”

    两个妇女开始点火做饭。柴禾填进灶坑,火苗不旺,烟倒是一个劲的从灶坑门里往出冒个不停。顷刻之间满屋都是烟,两个司机被呛得跑到屋外,找一个有太阳的地方呆着。

    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饭菜还没有做熟。两个司机看出来了,这顿饭大概是吃不成了,于是说道,“我们厂子下午还有活,我们两个走了。”

    我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够说些“对不起”的客套话,让两个司机开车回去了事。送五七大军下乡的车,都是从企业临时抽调,送我们的车,是工业局轧钢机械厂的。

    饭菜总算是做好了。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大米饭是生产队的搅米缸(粮食粉碎机)加工的,稻壳没有除净,还夹生。孩子大人都饿了,稀里糊涂咽下,填饱肚子完事。12月份日头落得早,天很快便黑了。晚饭也就省下了。

    屋子是凉的,炕是凉的。睡觉的时候,把家里所有能铺的,能盖的,统统用上。四个人挤在一起,总算是熬过了插队落户在大台沟的第一宿。躺下不久,老大要喝水。一碗水没喝完,第二天早晨,剩下的多半碗水已经冻实心了。

    第二天早晨起来,灶坑还是不好烧。勉强凑合着把剩饭弄热,早饭算是糊弄过去了。做饭的时候房东大嫂对我们说,“你们屋里的炕是几天前新扒的,估计是泥没干、炕洞里结冰了。得去找队长,叫人给收拾收拾。”

    我:“是。我一会就去生产队。”

    房东大嫂:“你们犯了什么错误,给整到我们这个穷地方来了?”

    m:“没有。市里的机关干部都下来了。不管你犯不犯错误。”

    房东大嫂:“是啊,你们呆不长。早晚还得回市里。”

    大台大队一共两个小队,我们是大台一队。大台一队两个队长,一个姓陈,为正队长,和房东老陈家是同宗,小个;一个姓赵,为副队长,社员都叫他“灶王爷”。我到了队部,两个人都在。我一进屋,陈队长就主动说道,“听说了,昨天两个汽车司机连饭都没吃上,就走了,真不好意思。”

    我:“灶坑不好烧,烟筒不冒烟,是不是炕洞堵了!”

    赵队长:“他们的!扒炕的几个人怎么搞的。非得收拾收拾他们不可。”

    陈队长:“知道了。你先回去吧。我马上派人去给你修。”

    一个上午的功夫,炕面全部扒开,炕洞里结冰统统掏出,重新铺平了炕面,抹上泥。灶坑好烧了,烟筒冒烟了。为了让炕面快点干,一下午灶坑里也没有断火。到晚上,虽然还有热气蒸发,总算是可以铺上炕席,勉强可以睡觉。

    我们一家在1970年伊始,在烟熏火燎,举目无亲的山沟里开始过上五七大军插队落户的新生活。

    我们局的五七大军,多数下放到盘锦和盖县。丰岷和云桦,我们科的善科长、财贸科的胡科长都去了盘锦;颜宪言、闾科长、李科长、铁城都是全家到盖县;刘局长、成咸(爱人在海城温香,是57年下发锻炼的时候在当地搞的对象)、燕恩单身一人、我和m下放到海城。姚莺、柳秀凤随男方下放,还有几个人插队落户到哪里,记不清了。

    (2012年9月19日16:35:23)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友网络分享与转载,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不认同,请离开本站。

若本站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Copyright © 2012~2018 www.399xs.com 399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8028581号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