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全本精品 · 总排行榜  
搜索书籍:
  HOT: 极品飞仙

一六二 来自后世的杀人凶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作品:崇祯七年 | 作者:竹下梨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磐石堡。www.biquge001.com

    工坊。

    外面十来个铁匠围成一圈儿,一个个脸上都有些紧张。工坊内,赵铁砧和另外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瘦的跟麻杆儿似的铁匠恭敬的站在董策身边。

    那两件武器已经按照董策的要求做好了,现在这一把硬木长矛,一把马刀,便是正摆在董策的面前。

    硬木长矛的矛杆长约一丈五尺,直径大约在一寸左右,使用的是上等的小槐木杆儿制成的,呈现出一种很有质感的浅栗褐色。矛杆上面的木纹细腻笔直均匀。这种木头质量中等、不算重,强度中等,比较硬脆,韧性较差。但是性耐腐、宜劈裂、稳定性好。在后世的时候,比较适合来制作的做家具、地板等。

    小槐木的密度在每立方厘米零点六到零点七八克左右,这一根木质矛杆大约重量在五斤上下。

    而在矛杆的尽头,则是安装着一个足有三尺多长的矛头。

    矛头呈现出一种三棱形,前面是足有二尺长的矛头,后面则是一尺长的铁套管。矛头尖锐无比,呈现出一种淡淡的灰褐色,并未打磨的雪亮,但是惟其如此,更是露出一股子阴冷的杀气。在矛头和铁套管中间的部位,只一个大约直径一寸半的坛子形铜箍,在铜箍的下方,则是向着旁边斜斜的伸出去的类似于宝剑护手的东西。这是为了防止长矛刺进去太深拔不出来的,不过一般用不到,矛头虽长,一般也就是能刺进去数寸而已,把人刺穿的时候都不多。

    没人愿意浪费力气。

    这是典型的破甲矛头。

    破甲枪破甲矛在古代并不罕见,别以为就后人聪明,古代早就发明了这种破甲长矛,许多长矛的矛头并不是那些影视剧中常见的扁平柳叶状,而是四棱或者是三棱。

    而董策在打造这杆破甲长矛的时候也按照自己的法子改进了一下,若是有后世的军迷看到这杆长矛,想必会惊得眼珠子都掉下来——这矛头分明就是加长加大了的三棱军刺啊!

    没错儿,就是三棱军刺。

    造型极其简单,就像是一个特别高,底座特别小的金字塔,三棱状,每一面都开的有血槽。

    整个硬木长矛的重量大约在八斤二三两左右,也就是相当于后世的九斤六七两的样子,对于用惯了几十斤重的河朔大枪的董策来说,并不算多重。就算是一般的成年汉子,也可以使用这个重量的长矛坚持很长一段时间。

    而在硬木长矛旁边的木头台子上,放着一把刀。

    这是一般在这个年代从未在东亚大陆上出现的刀,它的整体造型完全不同于这个时代大明的腰刀,雁翎刀,柳叶刀,戚家刀,也和后金的顺刀,挑刀等不一样。

    刀身长约三尺,厚背宽刃,刀尖像是一片飘零的橡树叶,刀身上有着占据整体宽度三分之二的深弧血槽,刀身略弯,拥有着优美却又凶悍的弧度。包铜手柄就像是雄鹰的头一般,重心略略靠后。

    这是一把哥萨克骑兵刀。

    再典型不过,再传统不过的哥萨克骑兵刀。

    此时是崇祯七年,公元一六三四年,哥萨克们还在顿河、第聂伯河、伏尔加河流域的大草原上上驰骋纵横,用锋锐的马刀把那些富裕的波兰商人和农场主的脑袋砍成两半儿,并未给沙皇俄国效力。

    不得不说,科技在冷兵器时代,也是时时刻刻存在的。

    就像是哥萨克骑兵刀那神奇的弧度一样。

    这种弧度赋予了哥萨克骑兵刀神奇的力量,钢刀出鞘,任何人挥舞起来,其自身弧度带来的劈砍威力可以轻易砍断小树,辟开木桩。这种威力体现在哥萨克骑士中流行的一句俗语便是“像劈田菜一样的砍掉对手的头!”。

    当跃然马背之上,手持哥萨克骑兵刀迎风挥舞,大概也可以感受到“如雄鹰展翅,冲向猎物”的感受。

    其中牵扯的物理概念很复杂,力学,空气学,阻力,等等总之是复杂难明的东西,董策也不懂这些。但是也不需要他懂,他只需要知道:这种骑兵刀好用实用就足够了。

    和骑兵刀比起来,刀鞘就要寒酸了许多。本来哥萨克骑兵刀的刀鞘通常是以硬木制作的,以铜片包边,铜扣夹紧,通常为黑色。刀入鞘之后,还可以当成棍棒等凶器使用,足以把人的四肢打断。

    不过董策要求就低了许多,毕竟那玩意儿没啥作用,是以只要求能够容纳刀就行了。

    他手握住沉甸甸的铜柄,左手的大拇指指肚在刀口上轻轻划过,感受着那冰冷的锋锐。而后收刀入鞘,忽的大踏步前行,疾走两步,身子一转,借着转身的力道挥刀出鞘,向着面前一棵小树狠狠的砍下去。

    哥萨克骑兵刀划出一个美妙的弧度,一声喀喇喇的响声,那足有成年男子手腕粗细董策小树便是被砍成两段,上面的树冠轰然倒下。

    董策握着刀,眼睛注视着那上面的血槽,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

    赵铁砧和另外一个铁匠一直在旁边小心翼翼看着董策的神色,见他如此,方才长长的舒了口气。

    这是投奔到董大人麾下以来打造的第一件兵器,可是万万不敢出什么差错了,若不然不但对不住董大人每月发给的那些钱粮,这以后的好日子怕是也没了。失去过才知道珍惜这句话,在古今中外大概莫不如是,他们知道贫穷饥饿的滋味儿,所以才格外的珍惜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

    董策方才试了一下这刀的锋锐,感觉至少已经达到了一般钢材的程度。中国这个时候已经可以用炒钢法和灌钢法冶炼出远远超过同时代欧洲的钢来,但是数量却不多,尤其是在北地,绝大多数都是熟铁而已。但是中国工匠把熟铁兵器烧红之后用铁锤数千次的锻打,再加上烧火用的木炭中碳元素渗入到了铁中,却足以打造出钢制的兵器来。

    中国铁匠的锻造技术,绝对是天下无双。

    董策收刀入鞘,笑吟吟道:“好,很不错!这两件兵器,本官很满意,各位,以后还需再接再厉的好!”

    听了这话,铁匠们都是脸上露出喜色,纷纷应是。

    董策又道:“但凡是参与打造这兵器的,每人赏银两钱,赵铁砧,赏你一两银子。”

    众人喜色更甚,纷纷跪地磕头谢过。

    董策摆摆手:“都散了吧,别聚在这儿了,待会儿本官自会找人把钱给你们送来。”

    待众人散去,董策瞧了一眼那瘦麻杆儿,那麻杆儿甚是机灵,赶紧跪地道:“小的杜建河,见过大人。”

    赵铁砧也在一边道:“大人,老杜最是擅长打造火铳的。这次他帮着俺最多。”

    “哦?打造火铳?”董策眉头一挑,有些欣喜道:“起来,起来说话!”

    “谢大人!”杜建河起身,低眉顺眼的在一边恭敬的站着。

    他使了个眼色,白忠旗把长矛和哥萨克骑兵刀都拿了,抱着就有点儿别扭,董策笑了笑:“先放那儿吧,待会儿我自己拿。”

    而后董策寻了个胡凳坐下,指了指对面,向赵杜二人道:“你们也坐。”

    赵铁砧大咧咧的便要坐下,杜建河赶紧道:“大人面前,哪有小的的座位?小的便这么站着才好,心里也舒坦。”

    赵铁砧听了这话,屁股已经挨到凳子了,又赶紧站了起来,讷讷的不知道说什么。

    董策心里满意,这杜建河可是比赵铁砧有眼色多了,口舌也便给。

    他也不勉强,只是问道:“你会打造什么火器?”

    问这话的时候,董策心里是抱有很大期望的。

    作为一个见识过后世百年风云的人,他对明朝的科技水平一开始的时候是很有些瞧不上的,自由一种优越感在里面。但是当真的来到这个时代,接触到这个时代的那些人,那些物,那些书,董策才知道,原来自己的想法是何等浅薄。

    他最近一直在看书。

    托赵大会从孤店的书社里面买回来很多的书,有练兵备武,大明朝高级武将几乎人手一本儿可惜没几个人识字儿更没几个人能看的明白并真正用于实践的《练兵实记》和《纪效新书》。也有万历年间赵士祯所著的《神器谱》。

    有一句烂大街的话董策这会儿却不得不捡起来承认它是至理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而董策现在更想说,在这个时代,书籍就是力量,就是生产力!

    虽然这是一个科技的经验只存在于工匠的积累之中,各种秘方配料还是口口相传,祖辈相传不授予外人的时代,但还是有很多东西,靠着书本儿完全的保存了下来。而许多大家的遗泽,足以让人受益终生,只是看你能不能挖掘的出来。

    董策向来是很善于这一点。

    按照戚继光的兵书中记载的练兵,无论是军纪,编制,还是对于士兵心里的揣摩,都已经是无限接近于近代甚至是现代军队,但是可惜的是,能做到这一点的将官一个都没有。昔日辉煌荣耀,镇守蓟镇威慑蒙古的戚家军,现在也早已飘零。

    而董策最佩服的还不是戚继光,而是一个叫做赵士祯的人。一个文人,神器谱的作者。

    []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友网络分享与转载,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不认同,请离开本站。

若本站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Copyright © 2012~2018 www.399xs.com 399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8028581号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