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全本精品 · 总排行榜  
搜索书籍:
  HOT: 极品飞仙

四八三 祠头庄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作品:崇祯七年 | 作者:竹下梨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明白了么?”董策问道。www.biquge001.com

    这些家丁跟了董策这许久,素日里不但舞枪弄棒,打熬武艺,训练战技,而且也是涨了不少见识,因此都是很容易理解了他的话,纷纷点头。他们都是真正打过仗,见过血的,实战经验相当之丰富,自然是明白这大抬杆子的威力对于遇到的那种情况意味着什么。

    想到自己会从中起到的作用,心里便是更热切了几分。

    毕竟人一旦置身于某个团体之中,除了那些实在是不思上进或者是看破了心境淡然的人物之外,大部分人都是渴望能够证明自己,让自己地位更重要,作用更大的。

    “说完了什么时候用,咱们再说说这玩意儿怎么用。”董策指了指董勇振:“你方才都跟着本官看了,你便说说,该如何用。”

    “是!”董勇振应了一声,他迟疑片刻,指着一边放着的那几个粗大的铁质三角架道:“是不是靠着这些架子?”

    “一般来说,这是没错儿的,毕竟这大抬杆子太重,太大,一个人端着也没法儿用,这就是本官让你们两个人一组的原因。把大抬杆子安在三脚架上,打得稳,打得准,而且还不费力,但是这玩意儿,有个太大的弊端。”董策一指其中一个三脚架,冲着董勇振道:“你去搬搬看。”

    董勇振应了声是,上前抓起那硕大的铁制三角架,他武艺超群,手劲儿也是极大,但是这一抓之下,却也是感觉手上一沉。

    “喝,好家伙,怕是得有三五十斤重!”董勇振拿在手里比划了两下道。

    “老爷,可是因着这重量?”一边的董忠康忽然眼睛一亮,问道。

    “没错儿。”董策笑道:“你想想,这大抬杆子本身便是几十斤重,再加上这四五十斤重的铁架子,一路上抬着这俩玩意儿,多大的拖累?你们都有马,乃是骑马,还好一些,若是步卒的话,就不用走路了。”

    “这不过是第一桩弊端而已。而且若是碰上了敌人,还得把架子寻个合适的地方放好,再把大抬杆子安上,废了多大的功夫?敌人要么跑了,要么便是杀上来了,能让你们如此从容的安放?”

    “所以说,正巧是用得上你们俩人。”董策冲着董忠庸道:“你过来,背对着本官,扎个马步。”

    “是,老爷!”董忠庸很响亮的应了一声,走到董策面前,转过身来,双腿一蹲,稳稳的扎了个马步。

    董策把那大抬杆子架在他肩膀上,道:“伸出手来,握住铳筒,对,就抓紧紧贴着你肩膀前面那一截就成。身子再矮一些,对,就是这样。”

    让董忠庸保持这个姿势,董策冲着众人道:“瞧见没有,以后你们两个人一组,便是如此,一人在前,充当这枪架,手攥住铳筒,还可以使得铳筒稳固,而另外一个,则是在后面扣动扳机射击。”

    “他若是直起腰来,便是仰射,若是如现在这般,便是平射,若是蹲得再低一些,便是俯射。总归无论如何,这比那枪架子可要好用多了,也不用人搬动。而且更是可以一边追击一边射击,端的是方便。若是行军的时候,也可以两人轮流扛着这大枪,让另一个恢复气力。”

    董策讲完,王通笑道:“大人这一番讲解,当真是令属下茅塞顿开,不过是两个人一杆枪,却能有这般无穷变化。”

    众家丁也是纷纷附和称妙。

    “能说的,也就这些。剩下的,还得你们自己钻研探索,说不得你们用的时间长了,能想出更多的东西来。”

    董策瞧着他们一笑:“这几杆大抬杆子,以后便交给你们了。”

    几人闻言都是兴奋,尤其是方才去跟着董策看了放枪的那几个家丁,就更是如此。他们见识了这大抬枪的巨大威力,也是颇为的心驰神往,梦想着自己也能拥有这样一把利器——毕竟对于这种充满了暴力美学的机器的喜欢,是深深植根于人类的骨子中的,自然而然的就会喜欢。

    董策把那黄铜枪托的大抬杆子递给了董勇振,叹了口气,道:“好生待它,每日擦拭上油,时常清理。”

    他对这杆大枪,也是很有感情的,毕竟是在一起呆了这么久,而且还用它击杀了人生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敌人——那建奴甲兵。

    “老爷放心,属下定不敢轻忽。”

    董勇振郑重道。

    “成了,都回去好生操练吧。”董策摆摆手道:“这些时日勤加操练,火药,铅弹本官都放在王都头这里,你们有用的,便去他那儿领就是。”

    ……

    正是清晨。

    太阳还未升起,天空还是青黑色的,空气中弥漫着薄薄的雾霭,朦朦胧胧的让人略有些看不真切。

    祠头庄的清晨,一如既往,沉浸在一片安静平淡的气氛中。

    这是一个不大的小村子,不过是三五十户人家,方圆也就是半里左右而已。一眼望去,村中都是些低矮破旧的茅草房,墙面是土坯砌成的,屋顶上堆积着厚厚的茅草,便是一块砖,一片瓦也瞧不见。

    祠头庄是一个典型的晋北的小村落。

    村子坐落在一南一北夹峙的两座小丘陵之间,村子坐北面南而建,在村子外头,一条小河缓缓流过,划了个半圆,把村子包裹在内,然后绕过南边的小丘。在北边的小土丘上,修建了一座祠堂,祠堂不大,但都是石头建成的,颇为的精致。

    这祠堂却不是村民修建的——他们也没这个钱财能力——而是不知道多少年前留下来的,斑驳的墙面,陈旧的颜色,似乎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这便是祠头庄村的来历。

    村里面那坑坑洼洼的土路,像是一张长满了麻子的大脸,地上因为干裂而出现的一道道裂纹,充分说明了这里的贫瘠穷困。

    若是江南形胜之地的那些村子,靠着种桑养蚕,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能住上宽敞明亮的砖瓦房,那边山也好,水也好,环境也好,正是读书人最喜欢的调调——读书人经常挂在嘴边的所谓耕读传家,便是指的在这种环境下一边生活一边读书,当然,真指望这些读书种子干什么重活儿是不现实的。

    你若是把他放在这等环境下试试?能耕读传家那才是扯淡。若是生在晋北这种贫困的小村中,每日为生活操劳便是愁死,哪里还有心情读书?

    一般而言,大明朝这样的小村子里头,总归是有一两家是住得起不大但至少是砖瓦建成的四合院,生活颇为宽绰,说不得还能养上一个小丫鬟的地主的,但是很显然,这个村子里没有。

    这种现象其实在晋北这地界儿挺常见的。

    百姓多困苦,土地大都被侵占,每户人家只有那么少少的一亩三分地,地里刨食儿,就那点儿收成根本连温饱都不能保障。更何况还有一日重似一日的黄粮国税加身,官吏差役如狼似虎,能维持住没有整个村子逃亡就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他们受到官府和士绅的双重盘剥,活的可谓是极为困苦。

    江南富庶之地,土地兼并固然也是极为厉害,但那形胜之地,却也是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尤其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百姓们就算是家里没了地,也可以进城做工养活一家人,略略有些地产的,便能种桑养蚕,或者是其它的经济作物,来补贴家用。而且江南地界儿,由于出的士子文人多,官员豪绅多,在朝野之间的话语力量是相当强大的,一旦百姓活不下去了,便总有一些秀才读书人站出来伸张正义——他们固然怀有私心,无非是为了自己代表的阶层呐喊,但在客观上,也是保证了百姓们不被盘剥的那般厉害。

    事实上,从万历年就开始小冰河时代,对于江南的影响并不怎么大,那里一直到明朝灭亡的时候,还是一片歌舞升平,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一般的繁荣兴盛。

    只是这些福利,可是晋北的百姓们做梦都想不到的。

    而比起其它的村子来,祠头庄更加穷一些。因为庄子里面的大部分土地,都是一个大士绅的——蓑衣渡苏家。

    苏家的为富不仁,凶狠刻毒是周围地界儿出了名的,他们家是冀北道数得着的大地主,大乡绅之一,只是明朝这些士绅家庭,地主家庭讲究的造福乡里,善待邻里等等,在他们身上却是一丝都瞧不见。

    村中九成以上的百姓,都是苏家的佃户,算下来,差不多每户能匀上二十来亩地。

    这也是他们为什么没成为流民的原因。因为他们租种了苏家的土地,是以不用缴纳皇粮,而苏家虽然刻薄贪鄙,说句实话,比之朝廷还是好些的。毕竟苏家还要关心一下别把他们给压榨的饿死了,而朝廷根本不顾他们的死活。苏家把他们绝大部分的产出都给拿去了,只剩下了其中一点,但是多少能让他们苟延残喘下去。

    []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友网络分享与转载,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不认同,请离开本站。

若本站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Copyright © 2012~2018 www.399xs.com 399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8028581号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