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全本精品 · 总排行榜  
搜索书籍:
  HOT: 极品飞仙

第三百零七章 神之速度!五天抵达木星!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作品:科技最狂潮 | 作者:秒速九光年

    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昆仑云霄!”

      “核动力火箭!?”

      “不是吧,居然就这样轻描淡写的说出来了?”

      “该不会是逗我们玩儿呢吧?核动力哎!火箭哎!”

      “高原同学,你能不能不要凡事都这样淡定?”

      当高原宣布核动力火箭的消息时,无数观众脑门上布满黑线,因为无论从哪方面看,核动力火箭这五个字都是足以震惊世界的伟大发明,而高原却仿佛没事儿的人一样,简简单单告诉了大家。www.biquge001.com

      “是的,核动力火箭。”高原面对镜头,继续说道:“长征系列常规动力火箭,将从今天开始走下历史的舞台,在此,我要向航天集团,向参与长征系列的每一个人,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以后的华夏航天事业,将由强大的核动力系统领衔,无论是宇宙空间站也好,行星殖民基地也罢,都将使用可控聚变作为主要能源。”

      高原一边说,一边转身,在身后早已准备好的黑板上,飞快写写画画。

      高原画了一株科技树,一项又一项科技,通过枝叶彼此相连,不断衍生壮大。

      “有些观众或许会疑惑,我们为什么忽然就拥有了核动力火箭?”高原笑了笑,“要我说呢,这其实一点也不突然,而是一种必然。”

      “众所周知,我们不久前刚刚解决了可控聚变稳定运行的难题,推出了昆仑一号聚变反应堆,在昆仑一号之上,我们对等离子体进行三重约束,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拥有完美控制聚变能量的技术。”

      “大家或许还记得,我们的激光防御武器,昆仑天顶。”

      “昆仑天顶是制造等离子体,并且将其发射出去。”

      “而昆仑一号,是对等离子体进行严格约束。”

      “现在我们又推出了昆仑云霄,昆仑云霄的能力,是制造,控制,并且精确释放等离子体。”

      高原手指在黑板上轻点,将昆仑天顶,昆仑一号,以及昆仑云霄全部串联起来,向观众们展示了一条完整的科技研发路线,而无数这样的科研路线汇集起来,就是所谓的科技树了。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吧。”高原说道:“当科学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会由量变产生质变。”

      “人类用几千年时间,才弄明白蒸汽机的原理,进入了机械时代,而在我们进入机械时代后短短百年,地球就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变化的剧烈程度,远远超过以往几千年,几万年。”

      “这就是发明的力量,科学研究的力量。”

      高原侃侃而谈,向所有人介绍核动力火箭的研发历程,但是由于可控聚变技术的保密性质,高原的介绍以理论居多,并不会涉及具体细节。

      对大多数观众来说,这反而是一件好事,因为如果有太多公式和数据参杂其中,大家反而就听不懂了,还是这样好,即满足大家的求知**,又不会泄漏核心机密。

      一场朦朦胧胧的技术介绍结束后,所有人都得到了满足,除了那些西方科学家。

      高原说的轻松,然而可控聚变转换为核动力火箭,真就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不能够吧。

      早在公元1933年,可控聚变原理就已经被科学界提出,全球学者研究这项技术,早就不是一天两天了,到目前为止,大家总算弄懂了聚变反应堆该怎么搞,至于聚变火箭,还只存在于科学家们的想象之中,研究进度不超过百分之五。

      当高原说,自己通过聚变反应堆技术,反推聚变火箭技术的时候,科学家们几乎全都疯了,随便一推,就把核动力火箭造出来了?这还有没有天理?

      “好了,关于理论方面的解释到此为止,毕竟我们一贯喜欢用行动说服别人,昆仑云霄实力究竟如何,请大家稍等片刻,马上为大家现场演示!”

      结束这段技术解说后,高原感觉嗓子有点疼,于是离开镜头,去台下喝水。

      此时西域已经入冬,空气变的越来越干燥,高原生在江南,对这里的气候不是特别适应。

      “过两年把这片戈壁改造成内陆湖泊,应该就能缓解西域干燥的气候了吧。”高原心里想着。

      这大概就是可控聚变技术带给他的底气,一个比贝加尔湖更大的内陆人工湖,高原还真是敢想。

      与此同时,万众期待中,直播镜头终于转向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临时发射场,人们终于见到了昆仑云霄的实体。

      高度一百六十一米,重量三千零四十二千吨,相比北美的波塞冬巨型火箭,昆仑云霄小了很多,总体还不到波塞冬号的三分之一。

      然而,这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采用核聚变作为动力的火箭,如果它能过试射成功,无疑将彻底颠覆航天事业,令人类从行星陆地生存时代,走向星际殖民时代。

      “牛逼!太漂亮了!”

      “无法用语言形容我此刻激动的心情,高老板,请收下我的膝盖!”

      “核动力火箭啊!有生之年,说不定老子也能去月球看看呢!”

      “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成功!华夏文明能否崛起与太空时代,全看这次了!”

      “加油加油!一鼓作气,冲出小破球!”

      弹幕疯狂刷新,人们惊讶于昆仑云霄动感流线的外形,同时也对这次发射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带领华夏,开创一个崭新的大宇宙时代。

      从大明王朝开始的闭关锁国,让华夏错过了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时代,客观导致华夏几百年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

      如果重来一次,没有任何一个华夏人,愿意再错过星际时代,毕竟过往的惨痛记忆实在太深刻了。

      只有向前,才是华夏民族唯一的方向,任何阻碍我们向前的事物,都必须毫不留情被干掉。

      呼~

      高原喝了两杯小红果榨取的果汁,润了润嗓子,重新回到台上,笑容一如往常。

      “准备好了吗?”

      “一切准备就绪。”

      “那好,发射!”

      在全世界惊愕的目光中,高原下达了发射指令,随意的简直让人无法相信。

      按照步骤,不是应该有一个巨大的红色按钮,高原慷慨陈词,然后用力按下,围观群众山呼海啸,热血沸腾吗?

      对此,高原解释道:“我们和发射场隔着一百多公里呢,最高控制权并不在我手里,而是在现场指挥官手里,现场指挥官不仅要实地巡查,检验每一颗螺丝钉,发射后卷起漫天尘埃,他还要跟着吃土,工作非常辛苦,责任非常重大。”

      “大家从电影里看到的发射场面,多数都是做个样子,就好比新建大厦的剪裁仪式,那些穿着笔挺西装,手持金剪刀的家伙,他们恐怕连一块砖都没搬过吧?”

      高原虽然是昆仑公司的老板,国家队钦定的科研大总管,但发射火箭这种事情,谁在现场谁说的算。

      高原也要听现场指挥命令,故而也就没必要搞什么发射按钮,那东西和大厦剪彩属于一个性质,都是样子货。

      轰~

      当昆仑云霄开始从尾部喷射出湛蓝色光芒,观众们顿时就明白,高原为什么要躲开发射场地一百多公里距离。

      这气势,这光芒,这烈焰冲天的场面,简直比维苏威火山爆发还恐怖!

      太他喵的危险了,高原这种身份,就算他想近距离观看,国家队也不会允许。

      刹那间,整片大地都被蓝色烈焰覆盖,这可不是普通的火焰,而是聚变发动机喷射的等离子体!

      如果你看过电影流浪地球的话,就会明白这东西产生的推力如何疯狂,只不过地球引擎是向太空喷射,推动地球前进,而昆仑云霄是向地面喷射,推动自己升空罢了。

      尽管体积和能量指数天差地别,但昆仑云霄所用的聚变引擎,而流浪地球的重聚变地球引擎,原理上都是差不多了。

      众所周知,理论上元素周期表在铁之前的元素,都可以聚变,只不过聚变难度高的不像话,怎么看都像天方夜谭罢了,就连系统给高原的聚变方案,也只是用氢和氦。

      但刘慈欣通过计算发现,如果用氢和氦的话,根本不足以将地球推出太阳系,于是设定了烧岩石,用岩石里的硅和氧转化为铁,再用聚变能量,将铁等离子体喷射出去的构想,但在现实中,重聚变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昆仑云霄一往无前,裹挟着无与伦比的巨大威力,迅速消失在摄像机镜头中,成为雷达屏幕上的一个白色光点。

      加速!

      加速!

      继续加速!

      昆仑云霄向疯了一样,穿过大气层,进入太空,向遥远而未知的神奇宇宙中,一头扎了过去,速度越来越快。

      “竟然不是分级火箭,而是一个整体!?”

      “核动力火箭搞分级,怎么搞?把聚变舱扔掉?”

      “按照惯例,火箭一旦脱离大气层,不就应该因为燃料耗尽而坠落吗?”

      “开玩笑,核聚变燃料不烧个几年时间,怎么可能耗尽?”

      观众们利用弹幕,兴致勃勃讨论。

      昆仑云霄作为人类第一部核动力火箭,其原理和性能,都和过去的火箭绝然不同,大多数人现在还无法理解聚变火箭的强大能力。

      高原见昆仑云霄已经进入太空,满意的点了点头,举起五根手指头说道:“五天!”

      “nasa的先锋10号,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从地球到达木星的航天器,它于1972年3月3日发射,1973年12月3日到达,共计飞行了640天。”

      “还有同样来自nasa的朱诺号宇宙飞船,它于2011年8月6日发射,2016年7月4日抵达木星,耗时1795天。”

      “由此不难看出,我们想从地球抵达木星,实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毕竟地球和木星之间的最短距离亿公里,最远达到了7.78+1.5亿公里。”

      “但是随着昆仑云霄横空出世,这一切终将成为历史。”

      “昆仑云霄将以光速的百分之五飞行,连带加速和减速,从地球进入木星轨道,只需要五天!”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友网络分享与转载,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不认同,请离开本站。

若本站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Copyright © 2012~2018 www.399xs.com 399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8028581号

XML:1  2  3  4  6  7